试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
正文
前言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是非要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阅读教学资源
在常规阅读课堂中,教材是阅读文本的主要来源,教师往往只围绕教材课文内容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这就难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不能调动其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的主动性,也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将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堂中,筛选与课内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充语文阅读资源。同时,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结合课内文本主题,设定阅读议题,将课内外阅读文本组合起来,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规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又能扩充语文阅读资源。
(二)改进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利用多篇文章资源,设计互动问题,创设互动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改变沉闷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除了单一的文字阅读内容,教师能够采用竞赛阅读、读写结合阅读、合作探究阅读、问题引导阅读等方式,丰富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紧张激烈的阅读课堂氛围,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性。同时,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突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文本解读和探究时间,使其深入体验文本内容和情感,提高其阅读素养。此外,在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能够结合各个文本之间的联系,设定群文阅读议题,设计开放性探究问题,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学习共同体,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三)全面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聚合多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已有阅读经验,分析和提炼文本主要信息,使其以口头表达或书面描述的方式,与同学展开语言互动和思维碰撞,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从外部角度看,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整体角度入手,分析同类事物或主题,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开阔其思想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内部看,群文阅读属于比较阅读范畴,通过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能够选择两种以上的语言要素,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对比多篇文章的不同点,打开其想象空间,锻炼其想象力。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事物,采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方式,摸清文本要素,学会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落实群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立足语文教材,延伸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应该以教材中的文章为核心,以课外文章内容为延伸,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群文阅读的效用,改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刻板认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采用以教材文章为核心的方式,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延伸文本的辅助下,实现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与深层掌握。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本篇文章选自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为了促进学生对鲁迅先生思想的了解,教师为学生选择了《朝花夕拾》中的另一篇文章《猫鼠狗》作为群文文章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中文章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要了解作者都描写了哪些事情,对这些事情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同时,学生应掌握作者运用的空间顺序、特点刻画等写作手法。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全文阅读,可以将文章整体划分为两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中的内容进行提炼。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初步划分,学生对文章的呈现方式,即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生活场景的变化,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然后在完成本篇文章的学习后,学生需要根据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习到的阅读方式,阅读和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猫鼠狗》。在延伸阅读中,学生同样需要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文中描写怎样的事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对作者自身有怎样的影响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文章内容、人物思想的了解。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选择延伸的阅读内容,这样可以保证阅读文本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群文的分析,实现对群文知识的有效掌握。
(二)选择恰当方式,为群文阅读提效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群文阅读学习的乐趣,体会阅读学习就是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活跃自身思维,这样群文阅读的效果才会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围绕阅读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寓言四则》为例,在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中的四篇寓言故事为主要对象开展教学活动,分别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在讲授寓言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实现对寓言故事中寓意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赫尔墨斯三次询问的心理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态?通过对原文对话的想象,学生可以联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学生认为赫尔墨斯三次询问的心理不一样:第一次是探寻,是想借助对他人雕像的了解来判断人们对自己有多少尊重;第二次是得意的心态,在得知宙斯雕像价格不高后,十分满意;第三次是狂妄的心态,认为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价格应比赫拉的雕像更高一些。经过分析可知,该作者表达的核心内容是讽刺生活中的狂妄自大者,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再如,在教学《杞人忧天》一文时,教师同样可以运用想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并想象寓言中阐述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如果会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不会发生,我们又应该怎样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想象,学生可以实现对寓言文本的有效理解,认识到不应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或担心。
(三)运用科学方法,深化群文阅读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所以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对学生而言,掌握与时代同步的科学阅读方法,有助于阅读思想的调整,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授学生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群文内容的深化理解。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在本次阅读课程的群文教学中,教师将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与《秋天的怀念》组成群文阅读。上述两篇文章的核心主题都是“母爱”,但是内容的表现、情感的传达存在区别,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同作者对母爱的表达方式,掌握多样化刻画母亲形象的方法。在群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群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应传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何时略读,何时精读,哪些内容应重点阅读。在讲授《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学生为了解文章大意时可以进行略读,做到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初步掌握,而在分析母亲的形象时,则应对阅读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做到精读,并进行深入分析,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一句,便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阅读文本中重点情节内容的精读与深入分析,学生可以做到对群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体会文章中对母爱的不同表达,这对实现群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深化认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四)转换师生角色,重构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转化师生角色的方式,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构,采用学生自主选择群文文章、自主编辑学习内容的方式,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群文阅读内容讲解,以此锻炼学生群文阅读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实现群文阅读的自主学习。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将其组成群文文章开展阅读活动。在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尝试进行群文阅读授课,而教师则在学生完成授课后,对学生讲授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以此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在进行群文设计时,学生可以从单元主题“借景抒情”入手,分享何为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有怎样的作用、何实现借景抒情等知识内容。如在讲解文章《春》时,学生可以先引导同学阅读全文,找到作者笔下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如小草、桃树、杏树、梨树、鸟儿、雨、风筝等,然后再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上述景物传达自己的情感的。比如,作者在描写雨时,借助细雨、屋顶烟囱的薄烟、撑伞慢走的人、披着蓑衣的农民等情景的组合,描绘出了一幅春雨盼春图,而“盼春”正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在分析另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时,学生可以带领同学初步认知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的冬天的,与《春》刻画春天有何不同。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是围绕着“山”来刻画,分别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慈善、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城外远山的淡雅,以此展现作者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在师生角色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感受群文阅读学习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群文阅读学习中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
(五)展示学习成果,体悟群文阅读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学习成果的考查。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学习分享活动,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分享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或者自己感触较深的文章。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应适当体现文章的核心内容,即主题,这对学生构思演讲框架、形成演讲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以《猫》为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其与夏丏尊的《猫》组成群文文章。学生应通过群文内容的学习,掌握如何在文章中突出中心内容,为后续演讲内容的精彩呈现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在学习郑振铎的《猫》时,学生应认识作者是通过对三次养猫故事的记录,传达出平等对待生命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自我反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在学习夏丏尊的《猫》时,学生首先要清楚作者是通过对猫来到家中后家人态度的变化来展现猫古怪的性格与其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并通过家人对猫的态度变化,呈现出作者具有正义感、同情心和宽容仁爱的特点。基于对上述两篇文章中心内容的把握,学生可以发现两位作者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展现自己对“猫”这种动物的看法,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在具体的事例中。因此,学生在展现自己群文阅读的学习成果时,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动物入手,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例作为突出演讲中心的素材,以此实现对群文阅读学习成果的有效展示,做到对群文阅读内容学习的深刻体悟。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与教学路径的分析,为初中语文教师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提供了一个方向,以期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迈向高效化、高质化。在群文教学路径中,教师可以通过立足语文教材、选择恰当方式、运用科学方法、转换师生角色、展示学习成果等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群文阅读的延伸、提效、深化、重构和体悟,从而实现学生语文阅读综合实力的进步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俞佳欣.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7):153-154.[2]刘玉霞.例谈微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数据,2021(5):130-132.[3]冯蓓.基于群文阅读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8):168-169.[4]卢刚.“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J].品味经典,2019(3):109-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