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对学生影响
所谓生物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认识到了物质的性质,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获得自己的知识,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对老师影响
在生物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老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老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教育的作用。提高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进而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为老师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对社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指导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懂得珍惜生命
生物是一门讲述生命物质的学科,简单到繁复的,所有的生命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它们会在激烈的争斗中,慢慢的适应环境,最终存活下来。高中生物从宏观上对分子和细胞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了生命的组成,理解了物质的交换和能源的供给,透过对细胞的深入了解,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生命。第二部分则是从基因角度出发,阐述了生命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基因发现到基因的发展,到基因的发展,还有关于遗传的各种知识,使学生们对生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生命更为珍视。第三个部分是稳态和环境,旨在使学生从个人及团体层面上了解生命体系的多样化,了解其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理念。透过上述三个部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高中生物课上,老师可以开展专题展示会,运用多种主题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进行免疫调控学习时,可以利用“防艾”专题的板子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理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如何去珍惜自己的身体。
(二)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
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牢固地把握基础课知识,更要注重对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生物的一些内容,往往都很晦涩难懂,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内容上,不仅要注重教材的传授,而且要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到板书与口头的结合,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生物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物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老师会播放四个阶段的细胞分裂的图片,通过这种方式,抽象的生物知识就会被动态呈现,这时,请学生们仔细地研究各个阶段的染色体改变状况,并进行分组交流。老师通过使用染色体模型,展示了各个阶段的变化,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性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高中的生物知识看起来似乎很抽象,而且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很高,但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生物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应重视将其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完全了解生物的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缩短生物课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认识到,必须对教科书中的生物知识的进行深刻的认识,方可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杂交育种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搜集相关的育种与杂交育种的相关信息,然后再仔细地看一下一般的种子和好的种子的生长状况,以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渗透社会责任教学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其中,并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地展现,开展生物课堂教学。举例来说,老师在教授“遗传因子的发现”时,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找到遗传因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视频,以及与袁隆平杂交水稻有关的视频,在教室里向学生们展示,老师按照视频的进度介绍孟德尔是怎样找到遗传规律的,对孟德尔豌豆杂交中的遗传分离现象进行界定,并对这种分离进行推断和证明,通过视频和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们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认识到基因在遗传学上的作用和变异的规律性。基因的改变,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和构想后得出的结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法,可以用直观的方式、生动的音效,让学生们的动手实验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在学生们对遗传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老师可以播放一段我国家在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视频,视频中包括袁隆平的一生和他的重要成果,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清晰认识到这位科学家的一生。这是袁隆平对社会和人类的巨大贡献,让我们了解“世界水稻之父”这一称号的含义,让学生以袁隆平为楷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生物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结语
因此,高中生物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生物观念,培养他们对生物的长期感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卜乐.基于高中生物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新课程(高中),2017,(09):195.
[2]郑晓花.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7,(08):129+131.
[3]贾林芝.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物学科学业评价改革[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07):26-30.
[4]肖安庆.基于核心素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2016(07):25-27.
[5]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