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
正文
前言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下,所有的学科都逐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当然这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所面临的全新挑战。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结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也能够真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探究多元化的物理教学方法。
一、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培养良好物理观念
研究调查表明,初中物理这一学科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大多都来自于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也就是说,这些现象都存在着具体的发生场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密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通过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生动又形象的物理情境,来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并在此基础之上,来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开展“运动和力”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所涉及的物理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从现实生活中进行教学道具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之上,来完成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将物理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深入情境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与力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挑选班级中的几位学生,并要求学生现场模拟汽车运动以及急刹车时的具体场景,除此之外,还可以挑选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跑步,并演示紧急停止时的状态。这些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让其他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地进行听讲和观察,在这个过程当中自主总结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引导学生深入到实际场景当中,更有助于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印象,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事实证明,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将知识以情境化以及生活化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并且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当中,来完成物理知识的分析及总结,初步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
二、设计多元教学问题,掌握正确探究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所学的物理知识,那么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完整的推理逻辑,除此之外,也无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所以说,需要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之前,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更加多样化以及灵活的物理探索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且能够从更多层面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之下调动思维,并且深入问题的思考以及支持的探索当中。
三、呈现多元实验项目,促进科学思维提升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所呈现的物理实验相对简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的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只是按照固定的步骤来展开,缺乏相应内容的思考及探究。所以说,这便需要教师及时完成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压强”这一物理知识时,教师就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更加多元化的物理实验,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物理实验的学习和探索当中,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以及现象的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这一物理实验,首先,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三张薄纸,并且能够使用薄纸来分别封住三个大小相同的杯口。之后,需要为学生呈现一块长方形的铁块,并分别将其通过平放、竖放以及立放三种状态放在薄纸上面。最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杯子的变形及破损的情况。在此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发现,铁块与纸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的纸张,变形以及破损的情况相对严重。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能够知道,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之下,接触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以及实验的自主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及探究,进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物体所受压强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为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借助多元情感因素,形成科学态度责任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及责任感,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为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经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尝试从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人生观等方面入手,来对学生展开科学态度及责任的培养。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的基础之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例如,在开展“电流和电路”知识教学时,教师就能够为学生引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于电学的研究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例如,在1752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便参与了风筝实验,这一实验属于电学方面的实验,主要是利用风筝来作为天电引入到莱顿瓶之中,此次实验成功地证实了闪电所具备的特性。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科学态度以及突出贡献,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典范。事实证明,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将科学态度与学习态度进行结合,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理解这些知识所表达的意义及内涵,促进其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在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做到真正把握正确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地借助多元化的方法,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完成课堂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创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且灵活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以及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教学质量及效率提升的课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庆刚.浅析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2):38-39.[2]胡超.采用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Z2):8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