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萍

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第七中学 邮编:02141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把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切入点,在对基本语文知识进行解释的时候,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思维与思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把语文教学活动与多元化育人的教育需求相结合,对高中生的各种阅读学习能力展开教育和引导。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对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实施,要构建阅读与思辨多元一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为了促进高中语文思辨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开展,现在就把一线的教学经验作为参照,来探讨一种能够促进高中语文思辨阅读教学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语文核心素养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要培养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学习品质,它对学生的语文技巧与人文情感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着重于语文教学与阅读指导活动之间的深度匹配。思辨性阅读教学将语文阅读活动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相结合,建立基于外在阅读、内在理解同步发力的阅读指导方案,让高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人文情感,进行语文学习。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前提下,启动了反思式阅读教学,应重视对语文核心素养和反思式阅读的需求的互动。首先,构建一完整的语言学习模型,通过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保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水平,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思辨性思维。其次,注重反思式阅读教学的开放特性,使教学与交流、互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进行反思的同时,可以产生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最后,对深度阅读指导体系进行开发,在基本语文表达环节的互动交流之外,要注重学生主观阅读技能的发展,以文化传承角度进行互动。

 

二、语文核心素养思辨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注语言应用语言交流推动思辨性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上,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在指导高中进行学习时,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既体现了其学习情况,也在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内在情感意识与学习质量。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要促进思辨型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要将注意力放在对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素质的发展上,以交流视角为基础,提出差异化的意见,并选取语言交流的切入点,从而促进思辨型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

比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的课堂上,就可以从多个视角对课文资源进行阐释,并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联系,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对《短歌行》中周公吐哺,万民归怀”的故事的分析,说明了作家对人才的渴求,同时也说明作家是一个渴望创造未来,书写时代故事的有才之士,其气概令人钦佩。但是,从史实来看,写出《短歌行》的曹操被认为是“恶霸”,而一些英雄好汉又不愿与曹操交往,因此,曹操写出《短歌行》,也许是为了笼络民心。在阐释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后,笔者以语言运用为切入点,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让同学们从作家的创作情感和对历史的评判两个主要的方面出发,通过对“乱世奸雄”和“治世能臣”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特有的个性魅力。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文本分析,以语言交流为基础,训练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促进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导向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素质的提高,将被动的语文灌输转变为直观的育人过程,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进行自主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进行文本阅读,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首先是学习和理解语言的基本知识,领悟《赤壁赋》中的美感,将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与闲适。其次,就是要理解文中的情绪,让同学们组成一个交互式的团体,去体会《赤壁赋》里的情绪转变:一开始很高兴,很高兴能和朋友一起出游;然后是一种悲伤,一种是“游深谷的蛟龙,哭一叶扁舟的妇人”,情绪随着场景而变化。旋即就是欣喜若狂,生命就像是一只蚂蚱,该好好享受才是。从发展思想和提高综合素质两个方面来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阅读是必要的;最终,在阅读和理解整个文本的过程中,在接下来的阅读指导环节中,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让他们逐渐地将语言知识融入自己的身体之中,再一次地解读和分析文本,将课本文本分成了一个个的段落,并以这些段落为中心进行思维训练,从而体会到作家的情绪变化。

 

注重美学阐释,以语言美学为主导的思辨式阅读

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独一无二的审美资源,除了对景观和事物的描述,它还会为学生带来独一无二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与作家的思维相一致的人文欣赏能力,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以《祝福》为案例,在开展“读写”的实践中,利用资源的挖掘和阐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能理解“语言”的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多元的教育沟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对《祝福》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美进行了分析,把冲突和冲突结合起来,从而使小说具有了一定的可读性,使读者能够在读到其中的过程中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从而使小说具有了一种语言的美感。其次,我要让同学们欣赏《祝福》中所蕴含的美,并指出,作家写出了悲剧的结尾,然而悲剧本身又可以让我们思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祥林嫂”悲剧的发生呢?在语言的美学教学中,要从语言的美感和语言的美感两方面来进行语言的欣赏。

重视民族传统,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

思辨型阅读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它能使学生从“是非”“正反”等不同的视角去思辨,并将文本中的冲突加以扩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对其产生一种文化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册》《阿房宫赋》一课的研究,从“传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以提高“传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辨式阅读。一是以古文为素材,进行欣赏教育,从《阿房宫赋》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出发,批评秦朝的奢侈生活,指出秦朝之所以衰败,就是由于他的奢侈生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情绪的语调。二是引入“咏史”类的文学名著,进行相关的读写,比如《长恨歌》,两部小说所处的时代环境迥异,却都是对奢侈和贪婪的抱怨,以及对秦朝的极度奢侈和物质欲望的谴责,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的高中语文教育中,思辨阅读教学被重新强调,它不但担负着指导学生阅读、思辨的教育任务,还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进行思辨阅读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阅读技巧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的内化性,把人文情感和语文故事融入思辨阅读的课堂中

 

参考文献

[1]邓娟.基于思辨性阅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20.

[2]王晓芳.例谈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实践与培养[J].高中语文, 2020(7):4.

[3]肖梦华.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 22(2):15-20.

[4]刘小平.“三条途径”落实高中语文思辨读写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 2021, 40(10):42-43.

[5]马天姿.谈思辨式阅读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以《小狗包弟》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4(4):265-2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