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顾丹颖

(上海市浦东新区杨园中心小学,上海浦东 201208)

摘要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下,对小学教育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其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要全面发挥该学科的育人优势、展现学科特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深度学习。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其次,说明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正文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兴趣,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发展综合能力。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篇授课为基础,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这种方式与现阶段部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特点不匹配,无法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学到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全面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过程结构,以目标为统领,以内容为板块,结合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深入学习,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全方位了解语文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如何有效地运用大单元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并且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浸其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应当基于学生兴趣,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逐步提升良好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将大单元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会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根据课文内容,整合多样性的文本资源,为学生呈现动态、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便会沉浸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对语文产生更加浓厚的感情。

(二)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主要是指教师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教学目标打造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查漏补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教师在授课时,会结合实际内容理清单元主题,结合学生认知以及学习能力设计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问题

(一)教学目标有待优化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环节,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生也会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要全方位挖掘部编版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根据单元主题下的文章,结合学生认知和学习基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可完成性。但在实践中,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堂内容的讲解,语文知识的讲授,或就语文学科素养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没能注重知识教学与素养培养的有些结合,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枯燥、单调。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部分教师未能全面理解大单元教学的概念,没能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导致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既不被学生理解,又难以完成。

(二)教学内容缺乏连贯

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对语文有新的认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由于部分教师未能转变教学观念,仍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没能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也未能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研究。在这一情况下,教师所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性,教学的内容缺乏连贯性,无法让学生将多篇课文有机结合进行统一学习,难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对大单元内容缺乏整体的认识。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分析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主题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前提,结合主题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会更加具有导向性和连贯性,能让学生在主题下自主学习,理解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也能让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的具体内容以及课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后期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全方位分析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单元主题下的每一篇课文,基于教材中的单元导读、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保证单元主题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本单元由三首古诗、三篇课文,以及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三首古诗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篇课文分别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从单元导读部分:“金色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以及课文题目,可以猜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与“秋景”有关。因此,教师便可结合本单元的所有课文的内容明确大单元主题“秋天的景色”或“金秋时节”。让学生在该主题下进行思考,结合课文题目说出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同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本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的魅力,以此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学生在单元主题下自主学习。

(二)分析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置好单元主题后,教师便要结合单元内的课文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

仍然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如单元主题为“金秋时节”,单元主题下的每一篇课文都与“秋”有关。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的美景;《秋天的雨》中,结合秋雨,将富有秋天特点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丰收、欢乐的秋天画卷。而在《听听,秋的声音》中,作者用诗的语言,写出了大自然中秋天的不同的声音,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秋景图。在本单元的习作中,主要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在“语文园地”中,分别有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分析完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后,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认知设计针对性教学目标。如: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背诵三首古诗以及部分课文段落,分享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本单元,明确每一篇课文的主题,用简短的话语阐述课文的内容;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说出对秋天的理解,以及想象出秋天的美好;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在学习完单元内容后,说出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说明原因。

(三)基于课文内容,实现学科融合

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活动,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结合所学内容,构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拓宽学生知识认知,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学科融合。让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丰富的知识。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中感受学习魅力,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和学习空间。

例如,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可结合整篇课文,将美术融入学科中,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先让学生熟读整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听到的秋天的声音”。在这之后,由学生们分享所喜欢的段落,并想象出这一段落所描绘的画面。由教师结合本篇课文的整体朗读节奏、韵味等元素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轻缓、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们大胆想象,在默读整篇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而后,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将所看到的画面、所听到的声音呈现出来。最后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让学生不亦乐乎,沉浸其中,感受语文魅力,陶冶情操,并提高审美能力。

(四)开组小组合作,实现深度学习

为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质量,逐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小组合作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单元教学任务,实现对文章的深入解读,让学生在夯实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任务: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整理每一首古诗的意思;以合作的方式监督,背诵三首古诗;分析每首古诗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资料,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古诗,并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促使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度解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应用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从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课文内容、教学手段方面思考,不断丰富大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此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毛燕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J].语文课内外, 2022(23):0181-0183.

[2] 潘琪.叶圣陶"教为不教"思想指导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教师, 2022(4):18-20.

[3] 许平平.践行单元教学设计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 202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