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立医院纪检监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大型公立医院;纪检监察监督;体系建设;实践策略
正文
医疗服务行业建设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紧密联系,为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党中央大力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力求能够减轻人民群众看病负担。但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部分大型公立医院仍然存在着腐败隐患,如药品耗材流通环节复杂,未建立完善的补偿体系、定价不合理、信息不对称,腐败滋生问题难以根除,廉政风险隐患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监督工作任务复杂且难度大。清廉医院是大型公立医院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强化纪检监督、夯实廉政教育基础可加快清廉医院建设进程,公立医院应重点对纪检监察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强化监督质量,为医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强化政治监督力度,监管医院决策部署落实行为
(一)主动践行“两个维护”
纪检监察监督部门应将政治监督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对党中央所提出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仔细研读和分析,领会党中央的精神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要求,保证党中央重要决策落到实处。纪检监督人员应分析公立医院现阶段主要发展目标,根据不同改革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实施专项监督,避免资金流失,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求[1]。例如,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重点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内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问题进行处理。监督是否存在腐败问题。医院在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功能区域,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各类物资采购环节中应做好重点监督,针对参与医疗中心建设、护理院、康复机构建设等部门进行监管,了解采购资金是否和预算存在过多差异,分析整体流程是否有廉政隐患风险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紧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职位权力较大,是以往纪检监察监督体系中所忽略的重要的岗位,为了能够杜绝领导干部出现廉洁隐患,需要落实同级监督要求,强化纪委监督部门的地位。纪委书记应参与到党委会以及院长办公会中,了解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执行情况,共同针对会议议事决策以及执行规则进行完善,确保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落实。在公立医院作出重要决策时需要由纪委同时参与,应用票决制度决定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纪检监察监督人员应当主动督促领导干部发挥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头雁效应,主动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做好民主生活会监督工作,要求接受谈话函询的干部作出说明,明确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主动接受来自纪委组织以及党组织监督。纪委负责人应当和不同科室的负责人展开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通过政治监督谈话的方式了解其现阶段思想动态和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可以发现公立医院内部科室工作环节异常问题,针对廉洁腐败隐患进行全面整改。
(三)构建优越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环境和政治监督效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纪委组织需要每间隔6个月对政治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针对党中央决策是否得到落实、领导班子是否廉洁纯正进行综合论述,分析现阶段纪检监察监督所取得的综合成果[2]。对公立医院选人用人成果进行重点检查,对选人用人各个环节进行调查分析,坚持公平公正,直面医院廉政问题,将检查后所得出的结果主动向纪委以及党委报告。对信访举报内容进行整合,明确信访举报部门、涉及人员以及主要事件,展开横纵综合比对,得出信访举报的规律,根据个体信访举报事件研究举报信息背后原因,构建政治生态晴雨表,以此得出医院内部工作问题,提升纪检监督效率,精准定位廉政风险隐患环节。
二、强化专项监督工作,解决公立医院主要廉政风险
(一)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监督
纪委工作应对大型公立医院现阶段存在的廉洁廉政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了解人民群众在日常就医时遇到的问题,以突出问题为核心组织专项整治活动,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所经历的微腐败问题,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3]。例如,部分医生缺少医德医风意识,在医药购销方面出现了微腐败问题,靠医吃医问题严重,是人民群众所举报的主要微腐败问题。纪委部门需要紧盯容易出现微腐败的岗位以及工作环节,对重点人群实施专项监督,组织各个岗位开展自纠自查活动,要求其主动上报个人在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促使管理队伍以及医护人员进行自检自查,坚持刚柔并济的监督理念,给微腐败人员敲响警钟。红包回扣是人民群众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专项整治活动,明确不同科室红包上缴退缴流程,主动说明红包回扣的来源,并通过签订承诺书的方式承诺今后再不收受红包回扣。
(二)优化院内廉政风险防控
大型公立医院廉政风险点复杂,纪委部门需针对各个科室的廉政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将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形成风险清单,对不同廉政风险点所引发的风险事件进行权重排列,合理划分廉政风险等级[4]。医院采购环节是腐败隐患较多的主要环节,例如在药品或者医疗器械采购中容易出现医院内部领导和其他公司合作的现象,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纪委部门应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方式,主动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如通过SPD智廉监管平台可对医用耗材采购、存储以及使用各个环节实施追溯跟踪分析,保证材料来源清白性、库存数据清晰化,形成精准监控模式,打造全程留痕管理系统。
(三)监督重点岗位工作作风
加强作风检查力度,纠正公立医院内部“四风”问题,特别是在节假日关键时期需要面向全院职工发布通知要求,利用短信或者微信的形式提醒院内职工要遵守廉洁管理要求,守住个人工作底线。在节假日可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医院内领导人员违规吃喝、滥发薪资补贴、收受礼品等各种廉洁腐败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整治医院内部不治之风[5]。公车私用是常见的廉政问题,纪检监察监督部门应对公车使用流程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公车私用现象,加强审批严格程度。组织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廉洁警示教育学习,可利用信息化平台组织线上学习活动,要求其了解有关于清廉医院建设的宣传政策以及实际案例,逐步强化其底线意识以及自觉意识,主动抵抗腐败。
三、强化日常监督效果,推动监督工作任务要求落地
(一)做好问题线索处置工作
大型公立医院内部结构复杂,涉及人员以及工作流程较多,在面对举报问题时需要针对问题线索实施集中排查,合理划分线索类型,定期清理,确保可及时解决医院内部管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深入调查,明确问题涉及人员和部门,保持高度重视,将其移交给上级部门处理,避免出现同级包庇的问题。当前群众实名举报成为了问题线索的主要来源,是人民群众维护个人利益的重要方式,纪委部门应对实名举报线索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发现公立医院内的违纪违规行为[6]。如建立线上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增加信访举报途径,面向群众广泛收集各类问题检索,建立完善的监督网络体系。重点关注是否有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研判医保基金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的问题,对重点线索进行整合分析,及时发现隐患苗头。面对问题线索中突出的苗头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可通过谈话函询以及诫勉谈话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实施批评教育,促使其主动认识到个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校准工作偏差。
(二)构建廉政档案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下,纪委部门也应重视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和落实,利用信息平台建设廉政档案系统,将各级干部的档案信息上传到信息系统中,实施统一管理、精准判断。廉政档案覆盖人员应持续扩大,以科级干部为主,针对各个科室、病区、教研室以及护士管理涉及主任岗位进行监督,打造全面覆盖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填写廉政档案信息,除去基本信息外,需填写干部任免情况、工作内容,廉洁要求、处分材料、组织处理意见等。将廉政档案作为干部晋升选拔的主要依据,根据廉政信息调整评先评优队伍人选,保证医院内部晋升人员均拥有较强的廉洁意识,不存在廉政隐患问题,避免出现带病提拔的问题。
(三)强化问题整改指导力度
纪委部门应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廉政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理,针对问题类型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各个科室内部情况制定合适的整改策略[7]。纪委部门可以制定整改建议书,在建议书中列出问题内容和问题整改策略,形成问题清单,要求科室按照问题清单以及建议对工作模式进行整改。为了强化医院内不同部门整改决心和重视度,应合理利用实地走访以及专人督办的手段对科室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整改不到位,需要继续进行整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形成跟踪督办管理机制。例如,病历质量是医院改革痛点之一,部分病例书写不规范,内容有待完善,纪委部门可对病历质量问题进行重点评估,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四、强化内部监督质量,打造作风优良纪检监察队伍
(一)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医院纪委内部应当对管理监督机制进行优化,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提升纪委监察监督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纪委办公室下设置综合室、执纪监督室以及审理室,细化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以及工作要求,避免出现权限重叠的现象,保证每个部门之间处于独立状态,要求案件管理、审理以及执纪审查保持分离,打造相互制约的工作模式。纪委书记主要针对纪检监察进行管理,重点进行纪律检查、院内巡查,其他工作内容交给不同部门负责,避免纪委部门权限过大,在纪委部门内部形成完善的控制监督机制,保证纪检队伍的纯洁性。
(二)强化纪检监督人员素质
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其个人监督能力以及监督意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主动落实纪检监察要求,坚决不触碰廉政风险底线。纪检部门可以从外部引进优秀干部,例如可以对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选拔年轻学历高、专业能力强以及底线意识强的优秀党员参与到纪委工作中,为纪检监察监督队伍提供新鲜血液[8]。人才选拔不仅需要考虑到其个人在医疗领域的建树,同时也要求其掌握审计监督、卫生管理等专业知识,可针对医院内部不同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纪委部门可以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进行合作,互相分享优质人才,保证两种监督工作的有效贯通和融合。定期组织纪检监督人员学习计划,要求其学习党中央的重要精神和理论讲话,了解信息化纪检监察监督手段的应用方式,提升个人信息化意识,主动对监督手段进行创新。
结束语:
公立医院是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为了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发展速度,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出现了变化,进入到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阶段。大型公立医院应当从政治监督、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以及内部监督4个角度入手,对现有纪检监察监督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监督质量,推动清廉医院建设进程。清廉医院建设有利于在公立医院内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信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速度。
参考文献:
[1]田芳.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背景下纪检监察监督效能的提升路径[J]. 办公室业务,2023,(07):132-134.
[2]刘新秀,许龙龙.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纪检监察机构发挥监督职能的研究[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07):940-942.
[3]罗艺徽,韦金全,吴亚萍. 基于PDCA循环的公立医院纪检监察监督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 现代医院管理,2022,20(03):99-102.
[4]熊志玲.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衔接路径探析[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06):794-796+836.
[5]郭文俊,王素娇,李仪,等. 四级网格化监督管理模式在公立医院中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12):1591-1593.
[6]吴刚. 构建大型公立医院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10):1339-1341.
[7]怀小峰,杨春燕. 探索医院网格化监督增强纪检监察监督效力的路径[J]. 管理观察,2019,(25):187-188.
[8]邹怡君,任静,张桂芬. 公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管理观察,2019,(22):195-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