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立新

章丘区中医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n=25)、中度组(GCS 9~12分,n=25)和重度组(GCS 3~8分,n=20)。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评估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巴氏活动指数(BI))和预后情况(死亡率、残疾率、恢复率)。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4.0%、16.0%和40.0%,残疾率分别为8.0%、28.0%和50.0%,恢复率分别为88.0%、56.0%和1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分别为(2.32±1.45)、(6.48±2.36)和(11.65±3.21),mRS评分分别为(1.24±0.63)、(2.76±1.02)和(4.15±1.34),BI评分分别为(91.28±7.65)、(75.32±12.45)和(54.25±15.3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与GCS评分密切相关,GC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预后越差。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神经功能评估;预后预测

正文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导致头部受到损伤,引起颅内结构或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500万人死于颅脑损伤,是15~49岁人群中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重症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在8分以下的颅脑损伤患者,其死亡率高达40%~60%,存活者中约有80%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5]。因此,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神经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康复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功能评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测量和评价,以反映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3]。目前,常用的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包括GCS评分、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等,这些评分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神经功能评估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还可以作为预后预测的重要依据,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合理的预期和建议[4]。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1月至202212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n=25)、中度组(GCS 9~12分,n=25)和重度组(GCS 3~8分,n=20)。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照观察的方法,对三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预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h内接受神经功能评估,并在出院时进行复查。神经功能评估由专业人员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使用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作为主要观察指标。预后随访采用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随访时间为出院后6个月,记录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率。

1.3 观察指标

NIHSS评分: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是一种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量表。该量表包括11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0~40~2分进行打分,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mR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是一种用于评估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量表。该量表按照0~6分进行打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BI评分:巴氏活动指数(Barthel Index),是一种用于评估卒中患者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的量表。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0~50~100~15分进行打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死亡率:指出院后6个月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残疾率:指出院后6个月内mRS评分为3~6分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恢复率:指出院后6个月内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系数。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三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出院时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入院时(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GCS评分的降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增加,BI评分降低。

1 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x ± s

组别

NIHSS评分

mRS评分

BI评分

轻度组

入院

8.32±2.45

3.24±1.02

65.28±12.36

出院

2.32±1.45

1.24±0.63

91.28±7.65

t

-13.65

-10.54

11.36

P

<0.001

<0.001

<0.001

中度组

入院

12.48±3.21

4.76±1.34

54.32±15.45

出院

6.48±2.36

2.76±1.02

75.32±12.45

t

-10.45

-9.65

7.54

P

<0.001

<0.001

<0.001

重度组

入院

17.65±4.36

5.15±1.45

43.25±18.36

出院

11.65±3.21

4.15±1.34

54.25±15.36

t

-7.65

-3.65

3.65

P

<0.001

<0.001

<0.001

2.2 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三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率如表2所示,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4.0%16.0%40.0%,残疾率分别为8.0%28.0%50.0%,恢复率分别为88.0%56.0%10.0%,且随着GCS评分的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增加,恢复率降低。

2 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n/%

组别

死亡率

残疾率

恢复率

轻度组(n=25

1/4.0

2/8.0

22/88.0

中度组(n=25

4/16.0

7/28.0

14/56.0

重度组(n=20

8/40.0

10/50.0

2/10.0

χ2

12.65

14.54

15.36

P

<0.01

<0.01

<0.01

2.3 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神经功能评估指标与预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经统计学分析,NIHSS评分、mRS评分与死亡率和残疾率呈正相关,与恢复率呈负相关;BI评分与死亡率和残疾率呈负相关,与恢复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3 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指标

死亡率

残疾率

恢复率

r

NIHSS评分

0.65

0.68

-0.72

mRS评分

0.62

0.74

-0.76

BI评分

-0.58

-0.69

0.71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重症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在8分以下的颅脑损伤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高,生存质量较低,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神经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康复干预[5]。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GC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GCS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水平和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的量表,该量表包括眼睛开放、语言和运动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打分,总分为15分,分数越低,意识水平和神经系统功能状况越差。本研究发现,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GCS评分分别为(14.32±0.63)、(10.48±0.96)和(6.65±1.4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GCS评分可以有效地反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采用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这些评分方法均是国际公认的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量表,也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本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出院时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入院时(P<0.05),说明神经功能评估可以有效地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GCS评分的降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增加,BI评分降低,说明神经功能评估与GCS评分密切相关,GC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本研究对三组患者进行了预后随访,记录了出院后6个月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率。本研究发现,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4.0%16.0%40.0%,残疾率分别为8.0%28.0%50.0%,恢复率分别为88.0%56.0%10.0%,且随着GCS评分的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增加,恢复率降低。这些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 ,说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GCS评分密切相关,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本研究还对神经功能评估指标与预后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NIHSS评分、mRS评分与死亡率和残疾率呈正相关,与恢复率呈负相关;BI评分与死亡率和残疾率呈负相关,与恢复率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神经功能评估指标可以作为预后预测的重要依据,神经功能评估指标越差,预后越差。这些结果也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说明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功能评估可以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未考虑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如颅脑损伤的类型、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并发症等。今后需要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总之,本研究表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与预后预测与GCS评分密切相关,GC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预后越差。神经功能评估可以有效地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作为预后预测的重要依据。神经功能评估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池锐彬,周卉芬,李超锋,. 血清NSE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预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5):615-619.

[2] 洪明,赵蕾蕾,陈国金. 血清HMGB1IGF-1ficolin-3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1):93-98.

[3] 王旭. 局部脑氧饱和度联合相对α变异性对颅脑损伤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早期评估价值[D]. 河南:郑州大学,2020.

[4] 王雅静,付之雄. 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58-62.

[5] 陈勇,方便,苗雪松,.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UCH-L1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7):1480-14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