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用药指导;效果;不良反应;影响
正文
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症治疗,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致病因素相对较多,尚无较为确切的治疗方法[1],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对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患者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有研究显示[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由于药物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或者是酮症酸中毒等各种不良反应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十分不利。为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当前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3]。下文将以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对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用药指导护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部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为60至78岁,平均年龄为(65.4±3.5)岁,病程为1至20年不等,平均为(5.1±1.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为60至79岁,平均年龄为(65.5±3.6)岁,病程为1至20年不等,平均为(5.2±1.4)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临床中,对于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常规的糖尿病药物治疗,应用药物主要包括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等[4],并且在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指导,即对患者的用药方法、使用剂量、服药时间等进行合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系统性的用药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用药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其用药指导水平。通过制定用药知识小册子或者是召开专场培训会等方式,对护理人员开展糖尿病患者用药护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类型、药物作用以及使用剂量、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等,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用药指导水平,使其对患者开展更加全面与准确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2)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方案。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情况及其药物治疗方案等,都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护理中,也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与特征,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护理方案指导,从而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做好患者病症治疗使用药物的名称、服用剂量、用药途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治疗目标等内容管理,同时加强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发生预防,避免患者病情加重或发展,提高其临床用药治疗的效果。
3)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护理和指导。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代谢能力明显降低,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服用剂量,与普通的青壮年患者相比,也明显减少1/3至1/2,联合用药的种类一般不超过3至5种,从而才能够在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保障。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作用,也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从而引发脑梗或者是心梗等老年病症发生,因此,加强患者用药期间的血糖变化监测以及不良反应观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护理中也十分关键。
1.3 观察分析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进行观察对比,以评价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各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与皮肤损伤、胃肠道系统损害[5]。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分析工具为SPSS23.0,其中,对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结果分别采用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2和t进行检验,P<0.05为判断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
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27±1.76)mmol/L、(7.75±1.82)mmol/L、(6.49±1.7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分组 |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 餐后2h血糖水平(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
观察组(n=100) | 6.27±1.76 | 7.75±1.82 | 6.49±1.74 |
对照组(n=100) | 8.14±2.67 | 10.51±2.37 | 8.42±2.34 |
t | 5.848 | 9.236 | 6.619 |
P | <0.05 | <0.05 | <0.05 |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此外,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2所示。
表2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分组 | 低血糖(例) | 酮症酸中毒(例) | 其他情况(例)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观察组(n=100) | 2 | 1 | 1 | 4.0(4/100) |
对照组(n=100) | 5 | 4 | 5 | 14.0(14/100)) |
X2 | / | / | / | 6.105 |
P | / | / | / | <0.05 |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多发群体,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方式转变,导致糖尿病发病影响因素不断增多,临床中出现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疾病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病症治疗尚无确切的疗效方法,患者病症治愈难度较大,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来加强机体血糖水平变化控制,以降低其疾病危害[6]。此外,与普通患者不同,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类基础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至少联合2种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够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保证,而长期、多药物的联合应用,也会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从而不仅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而且会降低患者病症治疗和改善的信心,降低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和积极性,需要引起重视[7]。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用药指导方法进行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少。由此可见,系统性用药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应用,能够提升其用药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研究显示[8],性别、年龄以及肝肾功能状态、重症疾病、联合用药、饮酒等,都是导致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以及并发症类型增多、病程时间加长、药物使用种类增多等,都会对患者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形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上文在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在常规用药指导基础上,从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用药治疗知识培训以及患者个性化用药指导方案制定、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等内容出发,为患者实施系统化的用药指导护理,以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较高、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且安全,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总之,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系统性的用药指导,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利华,白明,赵院院,等.中药复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1):127-134.
[2]陈晓敏,张丽娜,李友佳.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用药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0):1271-1277.
[3]魏宣宣,王文佳,田凯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间用药偏差状况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3,20(6):64-70.
[4]李瑞强,索朗群旦,杰美曲珍.基于MTM的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2):165-167.
[5]侯琼霞,黄丽丽,黄延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指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57-61.
[6]王小庆,尚伟,胡秀萍,等.药师参与慢病管理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错误的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4):209-213.
[7]王振苗,孙伯玉,胡洋洋.远程临床药学服务网络平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3):280-283.
[8]廖思琴,郑文丽,王颖.李东垣"阴火论"在现代糖尿病辨治中的用药规律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3):252-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