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丽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三中学校 132000

摘要

新高考视域下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怎样教、教什么是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亟须构建一套全面、全新的教育方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统一学生的文言文思维与语言能力,深度挖掘文言文的魅力,通过创新化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言; 新高考; 文言文教学

正文


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古人记录史实、歌咏吟唱的结晶,同时也为后世语文教学留下宝贵财富。从教学角度来看,一方面,文言文承载的是历史文化与传承,通过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重大事件,感悟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领会民族精神,让学生以史为镜,反省自身; 另一方面,文言文作为我国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文言文是属于古代语法体系,利用现代白话文体系加以解读存在一定偏差,深度还原古人的语法习惯,结合新时代核心素养培养视域要求,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体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兼顾高中各教学大纲中的零散文言文篇目,形成统一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持续提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涵及特点

( ) 教学内涵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内涵包含思维、语言、审美与文化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梳理文言文的整体结构,强化自身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第二,教师要采用多元化、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思维能力; 第三,带领学生从语言艺术、表现形式、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赏析文言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 第四,以史为鉴,思古人智慧,启发学生,实现文化的传承。

( ) 教学特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视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言文语言具有深入化与自主化的特点。文言文需要大篇幅的白话文进行翻译,深度剖析文章内涵。文言文编写过程中多掺杂作者情感,因此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深入化、自主化特征。第二,从思维方面进行分析,文言文具有独立化、辩证化的特点。每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立的思想,且作者在文章中能精准把握语言表达方式,有条理、辩证性地讲述自身观点。第三,从审美维度出发,文言文具有本土化、传统化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言文含蓄、婉约的表达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文化的本土化特征。所谓传统化、本土化审美,要求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 ) 教学目标设计建议

1. 重点关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占比较高,选择题、主观题是高考文言文试卷的主要试题类型。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应对高考的能力。以《登岳阳楼》为例,可从语言、文化、审美、思维几方面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实用性。首先,分析教材提示的目标,教材给出以下几个提示: 恢宏的景物描写,今昔对比,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拓展阅读; 其次,综合分析教材目标提示与杜甫的生平经历,把握《登岳阳楼》的风格基调,深度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 最后,确定教学目标。从语言角度侧重分析“乾坤”“浮”“坼”等词语的深刻意蕴,从思维角度侧重分析文章的思想内涵,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侧重分析文章“沉郁顿挫”风格,从文化传承与理解角度侧重分析忧国忧民、爱国情怀。

2. 体现高中文言文的个性化审美

文言文的体裁多样,包括“人物传记”“宋词”“近体诗”等体裁,不同体裁的文言文表达的个性化审美也存在差异。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言文,都能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应,以《归园田居》为例,逐步培养高中生的个性化审美。以语言、审美、思维、文化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结合教材提示的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的《归园田居》教学目标。教材提示的目标为: 通过研读诗句,体会诗人淡薄、复得返自然的心境; 掌握全面的古诗词鉴赏方法; 多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个性化赏析诗句魅力; 透过诗词看本质,感受诗人的生平感悟; 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短评。结合陶渊明生平,重新设置《归园田居》的教学目标: ①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利用“朗读+绘画”方式,让学生体悟农村生活之美,同时利用画卷描绘诗人笔下的“归隐”生活。②文化传承: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生活经历进行分析,体味古人的价值取向。③语言鉴赏: 深度研习《归园田居》的语言艺术,重点把握其中“白描”“比喻”等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文章。④思维提升: 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精准把握情景关系。

3. 感受性拓展体验置于首位

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不同,目前高中语文课本中节选大量文言文选段,包括《游园》《窦娥冤》等,不同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将学生的感受性拓展体验置于首位。例如,在《游园·皂罗袍》教学活动中,可从审美、语言、文化传承三个角度,为提升学生感受性体验做好铺垫: 第一,立足审美角度,指导学生吟诵曲谱,在音乐碰撞中充分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第二,立足语言角度,以戏剧情景重现“游园”片段,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 第三,深层剖析作品主人公杜丽娘,体会其对自由的渴望。

( )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 由象通意

借物言志、托物咏志是文言文常用的描写手法,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中,需重点分析文言文中的“象”,由象通意,深度挖掘作品的内涵。例如,在《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中,要求学生准确找出词的上阕、下阕意象,提出问题: “上阕与下阕描述怎样的景物特点?”“请用散文的语言描述场景”。在明确作品“象”的基础上,分析意象表达的内涵,重点分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深层含义。

2. 由此及彼

以《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为臣不易”的核心思想,同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读课文,深入分析“为臣之形”“为臣之言”“为臣之性”。通过对不同朝代、不同身份臣子特点、心理等的分析,由此及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3. 由问达意

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可采用提问方式,利用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作品包含的深层含义。教师先发放关联资料,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提问学生,提问内容包括: 字词句含义、字词句运用、作品表现手法、作者思维、文本细节等。学生采用“自己答”“同学答”“讨论答”“教师答”等回答方式。

、结论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结晶,流传到现代已经成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国开展改革教育以来,高中语文纳入大量文言文作为教材,文言文在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新高考视域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语文教学需求,加快创新教学方案,通过情景设计、诵读、观看视频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对加快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改进,也能实现“以史为鉴”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丹.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析[J].作文: 高中版,2023( 2) : 2122

2]赵晓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 略 初 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 4) : 4546

3]高志.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 29) : 34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