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怀宇 曾玺

赣州市第七中学341000

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初中语文是中考的主科,它不仅对学生中考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深入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积极地寻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的办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正文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对新课改“生本教育”认识不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现象。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仅仅把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形式,把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理解都交给老师。第二个方面是教师机械地实施生本教育,没有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和需求考虑进去,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能有效地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确保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索与理解。

 

 

一、转变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虽然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学生的学习更多地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提高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能不能接受为前提,主动学习为前提,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理解和认识知识的过程,确保学生能参与其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才能达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他的教学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要有科学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文本之中,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究热情。其次,在讲解不同的文本时,需要充分地投入情感等,主动地引导学生适时地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探索和体会它。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学习教材内容,挖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己的情感因素,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表情等,促使学生的真情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的目的。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体悟不同的情感,中学语文既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要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就必须强化文本的整合,使之成为教科书的基础要素。在特定的发展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要加强对主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塞翁失马》这篇文章时,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将他们分成几个组,做好课文的预习,根据文章中的情节,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角色,引导他们在课上进行相应的演出,最后选出最好的一组。当给马匹、老翁等角色指派并演出时,应为其创造一个新的情境,让其感受到各种角色的特点。尤其是老者的想法和所作所为。单纯采用运用文本进行教学,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扮演各种角色之前,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最大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学,都能乐学,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首先,教师要创设一种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玩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与课堂无关的言论,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言论的影响,同时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再次,班主任应该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对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言行进行正面引导,在维护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言行带来的消极影响。再次,教师应该关注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参与到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教他们独立阅读。最后,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落实新课标理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具体地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这与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相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在高效课堂观的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在意识层面上认识到围绕素质教育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尝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思考,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束缚。其次,仅凭个人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是不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行业内先进教育家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本班的基本学情,探索出一套适合本班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象。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初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改变过去沉闷的教学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的思考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效果。同时,学生还能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开放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如教学《纪念白求恩》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白求恩的照片播放给学生,并配以相应的录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白求恩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呢?同学们的回答是:“国际主义”,“不为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学习语言的眼界,有助于他们积累自己的语言知识。

 

 

 

结语: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它更多的是运用知识,而不是探索问题,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语文教学又处于发展阶段,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上进行引导,以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到丰富的学习情境。与此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把学习语文的习惯作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子旭.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72.

[2]]王娟.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以《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1(06):79-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