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采云

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 邮编:850013

摘要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的理解,科学思维是利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科学探究是针对生物学现象展开观察、提问、实验设计、交流的能力,而社会责任是尝试解决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详细阐述生物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一、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增强生命意识

日常教学中以课堂为支撑点,在学科知识学习中积极地向学生渗透一些生命结构知识,引导他们自主搜集与生命结构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看,能显著提升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促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生命观念。

(二)增强探究精神

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他们布置一些探究任务,引导他们以询问亲朋、网络查询等方式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自行探索、操作课堂所学知识,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他们在自主管理中慢慢养成良好探究精神。

增强社会参与

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创造与社会生活深入接触的机会,能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让他们社会责任感有所提升,进而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增强思维活跃

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针对这个问题,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基础上开展教学,能更好地唤醒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课堂所学知识,始终处于相对活跃的思维状态[1]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联系生活,构建生命观念

日常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构建生命观念,要重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结合现实生活场景辅助学生理解生命。具体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以唤醒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同时,可通过类比现实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个体,感悟生命个体的创造。如此,学生自然而然能构建起良好的生命观念[2]。例如:在《细胞的分化》一课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观念,可先带领学生学习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特点和细胞分化的原因。然后,在细胞分化的意义知识点学习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类比的方法开展教学。具体教学中,类比社会上各行各业合作分工,详尽说明生物体也是如此,需要由不同的细胞和不同的器官来执行不同的功能,以合作分工的方式提高各生理功能的效率。同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分化”是生物体组成和器官、系统建成的基础,可类比日常生活中一个受了精的鸡蛋,对学生说:“假设细胞没有分化,那么是不可能形成小鸡的。”另外,为帮助学生理解分化的意义,还可类比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对学生说:“小蝌蚪只需要三个星期便可发育成由成千上万和结构不同的细胞组成的‘五脏俱全’的青蛙,这都是细胞分化作用的体现。”在这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细胞分化的意义,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生命观念。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情境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养成十分有益,平时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科学探究核心素养,要重视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情境具体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同时,问题情境具体创设中要重视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以打造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养成环境。例如:在《植物细胞工程》一课教学时,为较好地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课堂上可先为学生播放胡萝卜组织培养的实验视频,请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问题思考中,学生将自行探究出若存在各种杂菌,其杂菌也会在培养基上面迅速生长与培养物争夺营养。同时,这些杂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培养物死亡。接着,可继续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胡萝卜根,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等是否也可以培养成小植株,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吗?”问题提出以后,请学生自行参考利用胡萝卜根进行组织培养的实验,尝试设计出利用胡萝卜茎、叶、花进行组织培养的实验方案,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最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体验,尝试概括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唤醒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使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组织小组讨论,深化科学探究意识

小组讨论是深化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日常教学中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要重视为学生安排一些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讨论。具体教学中,要重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再引导他们协作展开分析讨论活动,于分析讨论中深入探究出相关学科知识,获得良好的知识探究体验[3]。在《DNA的复制》一课教学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堂新知。新知学习中,先为学生直观展示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康贝格的实验材料,请学生结合实验材料展开讨论,分析:“为什么要加入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通过讨论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接着,可继续为学生展示康贝格在试管中加入了少量DNA分子和ATP的实验材料,请学生结合资料展开讨论:“加入ATP有什么作用?”讨论中,学生将分析出DNA复制需要能量,ATP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所需能量。当学生初步理解了DNA复制的一般条件以后,请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半保留复制的资料,再共同讨论什么叫作半保留复制,于讨论中深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整个小组讨论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将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将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究中。

(四)社会责任培养

社会责任感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讨论,让学生积极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平时教学中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要重视引入一些生物学历史,用生物学历史故事中名人身上的责任意识熏陶学生,使学生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时,要重视开辟第二课堂,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综上可知,生物教学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际教学中为较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重视将核心素养细化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再通过直观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实验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实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

[2]王丽.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思考[J].教育艺术,2017(4).

[3]冯小勇.例谈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J].教学考试,2019(6):41-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