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及发展战略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双碳;新能源汽车;机遇及发展
正文
引言
2021年全国两会将“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未来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可应用面广、可操作性强等优良特点,有着较好的市场反馈,在2021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朝阳产业。因此积极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能够切实降低我国整体碳排放量,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会持续稳定行驶在行业发展快车道上,然而当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面对“双碳”政策带来的种种机遇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和思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战略发展目标:其一是中国将在2030年这一时间节点,到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大值,之后其排放量将不断减少;其二则是在2060年这一时间节点,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绿化造林等多种形式抵消掉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自2006年政府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我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得到大幅度提升,起步阶段我国新能源装机220万千瓦,约在全世界占比3%,随着这一法规的大力推行,在2020年新能源装机在全世界国家中的占比已达36%,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以上,在2020-2030年的时间段内,每年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我国新能源的供应过程也将以这种形式为主,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加健全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创新型电力系统。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在统一管理方面,我国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主导,构建了车联网平台录入新能源汽车数据。以国家为一级、地方政府为二级、企业为三级的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对各项新能源汽车用户数据进行精确把控。自2017年构建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以来,每年的接入量都在稳步上升,2021年强化“双碳”目标后,接入量更是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已接入国家监管平台的新能源汽车达632万辆,总行驶里程长达2000多亿公里,综合碳减排量超8000万吨。同时,该平台还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多种层面的服务,包括行驶安全检测、财政补贴核算、节能减排交易、产品质量分析等,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各种便利,从而切实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品牌效应同步提升,在“双碳”目标落实的任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大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积极研发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在电机、电控等多种关键器件的研发制造上也取得了多项技术进步,产业竞争力全球领先。在持续的研发创新下,我国当前纯电动乘用车的电量消耗水平有所下降,而系统能量的密度有显著提高,从而在整体上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在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功率及其密度等核心参数上不断取得突破,并在国际上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随着产业补贴和各类双碳新政的布局和落地,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而这些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都在为新能源汽车长久发展提供最为有效的助力。
3“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战略
3.1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技术水平是一个时间长久周期比较长的工作。一方面也需要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各方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人才的作用。首先要制定顺应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蓝图,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避免长期单纯学习国外技术的现象,要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核心能力,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在这一项工作上可以鼓励大学生修第二学历,结合自己本专业知识,鼓励创业、鼓励就业,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其次是要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国外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学习和借鉴可以使我们迅速的找到突破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一方向上可以增加汽车专业学生出国留学的名额,对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验进行学习,学习其成功经验,吸收其失败教训,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提供借鉴经验。
3.2持续提升新能源研发创新能力
(1)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保证新能源与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相适应,改革和创新其产业结构。以新能源车企为例,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企共计19.0万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和其他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均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为382件和565件,其次是蔚来汽车。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过百件的企业共有8家,占取样企业总数的32%。其他企业也应强化科研能力,注重新技术研发,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变。此外,华为、小米等也将以软件生态合作等方式推进汽车智能化的发展。(2)科学整合各类可利用资源,同步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积极采纳业界的建设性建议,制定新能源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应用方案,实现风能技术、核能技术以及各类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发展,保证各类新能源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3.3.加快培育产业链各环节高端品牌
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未来发展重点,聚焦电控、电机技术等前沿领域,进一步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高端产品。推进产品矩阵化战略,针对多元化和高端化需求,逐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标志性产品,快速进行产品迭代,布局每个阶段的核心产品,促进成为全球畅销车型。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在全球布局生产工厂和销售市场。积极经营品牌和企业形象,打造引领未来科技或注重个性化需求服务等企业形象,形成自身标志性品牌优势。
结束语
“双碳”政策的提出与能源革命大业的践行,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汽车与新能源、互联网、电动化、智能化等多个新生态维度的交融促使了整个行业具有多元化的市场效应,从“政策驱动”逐步走向“市场拉动”,步入行业快车道,在国家专业平台的统一监管、大力推行充换电网络设施的建设的同时,打造新能源汽车品质服务,在产业核心器件的制造工艺上取得技术突破,在智联网大数据云端领域持续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丽丽.中国新能源汽车经济发展政策研究[J].营销界,2019(52):142-143.
[2]肖丽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发展战略[J].营销界,2019(48):173-174.
[3]黄聪.浅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力[J].南方农机,2018,49(03):163+165.
[4]苗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挑战[J].智慧中国,2018(01):10-13.
[5]于金凤.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