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军用飞机维修保障趋势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军用飞机;维修保障
正文
随着军用飞机的日益复杂化和信息化,对维修保障过程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大。维修保障信息技术的一个基本先决条件是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维护能迅速利用的信息系统是在信息传递框架内确保军用飞机的维修保障的关键方法之一。
一、军用飞机维修保障信息系统
军用飞机保障和维修信息系统是军事和民用保障的操作平台。包括网络信息环境、综合管理人员、配套设备、配套设施、技术资料、采购、培训等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决策和反馈进行数字化管理,支持军用飞机维修维修,实现全过程自动控制,满足作战需求、决策和资源配置。实施运营管理和保修信息反馈,结合各种保修要素,形成无缝保障体系。通过对飞机状态的综合控制、故障诊断、维修计划人员协调、维修等通信手段,军用飞机可以以最低的维修成本提供一定程度的作战完整性。军用飞机新的维修保障模式已更新为与飞机状态可视化维修有关的飞机保障能力模型,服务控制突出了基于配置的单机控制,重点是同时协调机器,以便对军用飞机的维修进行更全面的实时分析。因此,军用飞机维护保障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器与人技术系统,充当信息处理中心,将智能飞机与人员、培训、公用设施等安全资源连接起来。
二、信息化时代军用飞机维修保障要素的趋势
1.技术与维修。技术数据。IETM在业界和美国国防部的注意。这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电子技术,也是一种交互式的数字技术引导,普遍提高了军用飞机的智能维修水平。目前,IETM是一套为军用飞机提供维修保障的信息设备维修技术和数字化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ITM步入了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的轨道,对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系统进行了改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维修培训。专家系统、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模拟器的发展对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维修人员可以作为军用飞机诊断和维修的维修人员,帮助建立计算机维修的虚拟通信模型,开发智能维修技能的新理论教学方法。新的维修措施可以有效拓展维修人员的“视野”,即军用飞机维修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故障诊断和部件拆卸,这不仅提高了维修保障的质量。此外,新型军用飞机维修模式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修培训成本,实现了“多赢”的维修保障。
2.人力资源。在计算机化条件下,军事装备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军事技术与人的密切关系得到了改善。因此,军事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能,还要具备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对此,人员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维修人员应具备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的基本理论和维修零部件、系统、设备的相关知识。为提高服务质量奠定基础。此外,维修人员还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专业水平,确保参与非常复杂的军用飞机的维修和操作。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军用飞机提供维修服务涉及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专业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因此,军用飞机必须系统地利用专门领域的知识库、经验和综合知识体系的形成。
三、信息时代的维修保障
1.设备维修保障。维护系统的完整性表明,维护系统的优化主要是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整体系统优化的要求。服务措施基于系统的一般功能。代表整个系统有机活动,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维修活动包括专业、各级、航空零部件供应、维修人员培训以及维修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改革。只有当这些活动相互关联时,我们才能有效地实现维修目标。
2.在信息时代,维维修保障特点。信息时代,战场快速反应是国家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维护和信息化是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来实现的。有效缩短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时间,有效提高设备维护效率。分析了信息时代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利用信息共享各种维修资源。维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备件、用于对抗敌人的资源等。确保所有授权用户都能及时获得保持竞争力所需的各种维修保障资源,或确保及早高效地部署以提高服务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信息处理提供远程故障支持。传统计算机设备的维护远远超出了信息时代对设备的要求,主要可能被证明是设备故障检测、诊断和修复材料使用不当。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手段是部队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以获取检测、诊断和维护信息的能力。信息的维护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的。完善维修保障支持系统,准确分析和管理维修保障数据,对于信息管理尤为重要。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装备的维修和使用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库,有助于不断提高军队的适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要完善相关错误信息的分类和精确定位,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四、信息时代维修保障的改革方向
1.维修保障改革方向。人力资源改革的方向。在信息时代,人与设备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与设备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不仅需要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信息,还需要计算机技术来支持决策。因此,提高后勤人员的技能不再主要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而是提高他们的后勤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获取和使用武器及技术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这是提高专业水平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包括掌握系统设备的原理。不仅要掌握维修技术知识,还要掌握维修设备、系统和节点结构的相关知识。维修人员应熟悉飞行中航空设备定时、飞行前后预防性维修、故障排除等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够独立维护和保养飞机设备;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各种航空装备的应急维修能力;需要快速、准确、有效的运行维修保障“绝活”。具有科学技术理论和自然科学基础;该系统具有基本知识,尤其是基本维修保障所需的经验,并具有“专业化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改革维护和培训方向。基于不同数据库、虚拟现实和专家系统的计算机建模方法的发展在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用户使用计算机体系结构来准备模拟系统,而不是用于维护操作、诊断等的物理设备设备仿真是基于虚拟现实构建的,包括虚拟组件和系统。它可以相互交互,扩展用户的理解,允许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分析设备的组成和原理,直接进行维护、诊断、拆卸等操作。可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大大降低维护和培训成本。技术数据已更改。国防工业重视国防工业IETM不仅是电子技术,也是部件的数字化技术手册,还通过提供技术手册的智能使用来实现交互功能。目前,IETM是信息系统维护的综合辅助工具,是设备维护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ETM正在朝一个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维修级别改革水平。美国陆军已经完成了现役F-22、F-15E和A-10战斗机二级维修系统改革的研究。同时,可以肯定的是,新的F-35维修系统也将是二级体制。其他飞机维修系统正在积极实施。例如,F-16、B-52、F/a-18和KC-130飞机的发动机以及一些航空电子设备的服务级别为两级维修。两级维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两级维护系统可以节省大量成本。第二级系统取消了继电器级的维护,取消了主继电器、相应的配套装置、设备和相应的故障排除备件,降低了继电器级的成本,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二级维修体制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从美国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F-16中队此前驻扎在其他地区,其运输机运输了至少137吨维修设备。二级维修后,相关维修装备减少到36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应急机动能力。
总之,在新时期,军用飞机维修保障必须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的要素和层次进行了全面改革,既满足了军用飞机战备的需要,又满足了强军的基础。我军正朝着现代化、科技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因此,为了优化军用飞机维修保障,维修人员可以满足文中内容和信息时代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军用飞机维修保障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9,(04):43-46.
[2]于涛.军用飞机维修保障任务分解及分配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吴晓.军用飞机维修保障通用信息平台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9(2).
[4]舒乐.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21(4).
[5]洪正.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20-11.
[6]吴平.装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成都:四川大学,2020-5.
[7]陈革.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及启示[J].兵工自动化,2020,26(12).
[8]舒渊芳.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