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下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孙庆利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

我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体系已初步形成,正朝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其信息化建设也由原来单一的我校自主构建,转化为校企共建、互通共享的信息化;构建教学资源互补、共享、共融的学习型、科研型信息化平台;助力混合所有制办学转向深度融合和内涵建设发展。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共同体 ;信息化;职业院校

正文


当前职业院校虽然注重混合所有制办学,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项目单一,有专业与区域经济局限性,存在政府部门对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指令性合作,缺乏主动性,制约混合所有制办学深度融合。 

一、 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下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从提高自身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出发,从强化教育信息化社会功能和服务地方经济出发,坚持“提高效率、凸显特色、全面发展”原则,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集中投入、资源整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内涵、锻造品牌、特色发展,促进企业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职场化育人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贯通,为全面振兴区域经济提供优质人才与智力支撑。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将以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企业智能化、节能化和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统一标准性、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为原则;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中心,以“内涵明确、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精准便捷、高效智能”为目标进行更加科学的高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建设[1]。通过创建良好信息化氛围来提高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师生相长,促进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影响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下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1.政府职责的错位

政府在促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深度融合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职责的越位和缺位是影响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由于政府的强势以及职业教育的体制不完善,而行业企业又因为平台的缺失和政策措施不到位,无法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建设主体的缺失、管理难度增加

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初步形成特色化和一体化的新型信息化建设模式,实现信息化共享建设。可是由于建设主体的增加,协调难度增加、管理难度增加。使得要协调多方利益和各自的角色定位,无形中增加了方案建立和实施的难度。甚至有些学校或企业的主体地位有名无实,使得建设主体缺失,实质性投入落实困难,很难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合作和资源优质。

3.共建信息化成本投入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混合所有制办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提高办学能力外,主要是利用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科技力量和信息化平台,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职业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其目标驱动决定了它更关注社会利益、长远利益[2]。由于职业院校师资自身科研水平不高,难以攻坚企业产品技术难关,企业并未得到如期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利益驱动机制的缺乏“无利可图”,已经成为各主体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

三、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出发,对现行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创新模式建设:“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之“学校主体”模式;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模式;教育型企业之“企校一体”模式;现代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之“多元主体”模式。合作共建互通共享型信息化,构建优质资源互补、共享、共融的学习型信息化

(一)明确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注重合作共赢。

基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信息化的建设方向日益清晰,尤其校企双方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了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方式,实现了资源统筹配置,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势明显的信息化办学体系。进而提高了职业教育办学的规模效益、结构效益、质量效益和投资效益;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提升院校和企业多元主体的自身能力素质,凝聚核心发展优势,增强地区辐射力度,挖掘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团队共建、利益共享,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二)明确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注重合作突出。  

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并存的组织形态,是多方利益共赢相结合的教育团体的协同发展的问题。这其中就蕴含着管理与职能、主体与功能、学校与企业、产业与教育、生产与科研等诸多发展要素的存在。我们只有理顺这些关系与重点,才能消除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共建互通信息化资源的机制体制障碍,才能集中管理,科学定位,统筹优质资源,促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内部的协同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储备。

(三)明确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方案,注重共享互补

在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它从最初的校企之间的横向联接VPN账户开放,到校企之间的多领域专业链与产业链的优质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品牌生成与优质形态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团队特点、行业特点、区域特色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运行机制,并在多主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督导、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进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明确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信息化运行成效,注重模式创新。

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成功确立更是我们着力探寻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创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路径的巨大成功。为此,我们就要立足当前提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基于现代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信息化建共享发展目标、内涵、特征、领域、内容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而创新可供参考并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办学多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明确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信息化建设的共商共享,注重共享安全。

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同体的信息化建设是平等共商、共享、互利、互助、互补的开放平台。多方合作互利确保信息化建就是对的先进性和资源广泛性,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措施,以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安全。

参考文献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