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焊接工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
正文
引言:在摩托车中,后减震器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削弱路面不平整导致的异常振动,提高摩托车运行稳定性,贮油筒作为后减震器主要组成,焊接质量会影响减震器运行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重视后减震器贮油筒焊接质量,充分发挥后减震器作用,以增强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一、吊环底座组件凸焊条件设定
(一)电极设计
吊环底座组件焊接条件设计中,电极设计应作为研究重点,引起焊接工作人员的重视,结合贮油筒组件焊接需要,合理设计电极,完善的电极设计流程如下所述。首先,电极材料的选择,分析不同材料的焊接性能,如材料的硬度、导电率与软化温度等,充分考虑材料性能对焊接工艺应用效果的影响,常用合金铜作为电极完成焊接,确定电极材料时也需考虑材料的应用成本。其次,电极形状设计,根据底座内部形状确定电极的形状,保证二者紧密贴合,并在电极的上端设计直径较小的平面,用于传导工件变形产生的电流,保证焊接工作顺利完成,提升组件焊接位置的紧密性。最后,测量焊接区融合点的直径,依据测量结果确定电极的直径,通常情况下电极直径应大于熔合点直径,为保证电极直径与形状一致,焊接人员可使用数控车床制作电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控制制作电极的规格,为焊接工艺的顺利应用奠定基础。
(二)调整焊接参数
焊接参数决定焊接工艺的运用效果,焊接人员需掌握焊接工艺的正确使用方式,在工艺运用过程中随时关注焊接效果,调整焊接参数,提升组件焊接质量。第一,合理选择焊接设备,考虑贮油筒组件焊接需要,检验焊接设备的性能,分析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焊接需要,同时关注设备的使用难度,尽量使用简单易操作的焊接设备,使焊接人员具备运用设备的能力。第二,焊接电流的控制,将焊接电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保证焊接组件外观的美观性,焊接人员需结合组件焊接需要,设置焊接电流参数,同时控制焊接时间,确保焊接后的组件质量达到标准。第三,焊接过程中,需保持冷却水循环稳定,焊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各项参数不会发生变化,以免电极被损坏。第四,完善焊接参数管理制度,定期记录焊接参数的变化情况,以便焊接人员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修正设备的运行参数,保证焊接质量[1]。
二、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焊接工艺要点
(一)贮油筒与支承块
支承块焊接是组件焊接的关键步骤,在摩托车中起到承受减震器弹簧产生力的作用,焊接中焊接人员需注意以下问题,保证贮油筒与支承块的焊接质量。第一,合理设置支撑块的位置,焊接人员在运用焊接工艺之前,需结合支承块的作用,确定其焊接位置,并通过实验分析焊接支承块的参数,高质量完成支承块焊接工作。第二,焊接夹具设计,分析贮油筒内部形状特征,以免焊接中夹具与贮油筒发生碰撞,造成贮油筒变形,影响焊接工作的正常开展,焊接工艺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研究支承块尺寸对焊接工艺运用效果的影响,优化调整夹具的形状与尺寸。第三,焊接之前检验夹具的精度,确保使用夹具的尺寸、形状与设计方案一致,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第四,夹具材料的选择,夹具定位板的材料确认至关重要,不锈钢是制作定位板的最佳材料,更符合焊接工艺的运用需要,避免焊接过程中夹具损坏,影响焊接效果。第五,检测支承块焊接强度,可通过检测焊接熔深或支承块抗压强度方式完成检验。
(二)贮油筒与吊环底座
贮油筒组件焊接中,吊环底座的焊接是较为重要的步骤,与焊机工艺运用效果关系紧密,为此焊接人员需分析焊接要点,保证焊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测量贮油筒、吊环底座的长度,判断其长度是否符合规定,达到标准的组件才可用于焊接,保证组件的压装深度,以免焊接的贮油筒组件出现漏油问题,延长贮油筒组件的使用寿命。第二,控制贮油筒与吊环底座的焊接角度,科学的焊接角度可提升贮油筒的美观性,同时强化贮油筒组件的性能,促使后减震器在摩托车中发挥应有作用。第三,调整焊接使用压机的压力,分析贮油筒与吊环底座的焊接需要,正确设置压机的运行方式,控制压机压力在可控范围内,既可保证焊接工艺的顺利应用,又可避免工件表面被损坏,确保焊接后工件的尺寸达到焊接标准。第四,设计用于焊接的夹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焊接效果的影响,完成夹具的形状设计与尺寸设计,检验不同材料的性能,优选适用于夹具制作的材料。第五,焊接质量检验,检验方式为检测焊接熔深或吊环拉脱力,判断焊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三)贮油筒组件缝焊
缝焊加工是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焊接的关键步骤,加工结果决定制成工件的强度,确保制成的工件质量达到标准,可充分发挥后减震器在摩托车中的作用。第一,检验焊轮设置位置的合理性,测量两个焊轮之间的距离,将焊轮与工件间距离控制在1.5毫米左右,合理的焊轮距离控制距离是保证外观质量的关键。第二,调整焊轮的角度,焊轮角度在10至15度之间为最佳,为焊接工艺的应用创造基础条件。第三,焊接压力与焊接时间的控制,分析贮油筒组件缝焊特点,控制焊接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并记录时间判断焊轮转速的合理性,借此实现工件均匀焊接。第四,检验焊接用水的温度,温度低的水导电性强,且能够阻止焊缝飞溅毛刺,避免焊轮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并提升焊缝加工质量[2]。
三、贮油筒气密性检查
为保证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焊接质量,完成焊接工作后,需检查贮油筒组件的气密性,确保焊接的贮油筒满足摩托车后减震器运行需要,不会出现漏油问题。第一,合理设置检查气密性的气压,向贮油筒内部充气,并将其浸入水中,观察贮油筒表面是否出现气泡,也可借助水下照明灯降低气密性检查难度。第二,规定检查气密性的介质,仅使用自来水检验工件气密性,会导致工件被腐蚀,因此焊接人员应在介质中加入防锈剂,消除自来水对贮油筒组件的影响。第三,用于检验气密性的介质需定期更换,随时监测水质,关注水质的变化,如用于检验气密性的水质未达到标准,需更换检验用水,并按照要求向水中施加防锈剂,使通过气密性检验的贮油筒组件质量达标,可用于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制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焊接工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可使生产的摩托车更符合社会的使用需求,为驾驶员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相关人员需关注工艺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创新焊接工艺的应用方式,强化贮油筒组件的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1]毕传文,刘国,李文武.摩托车减震器的应用与发展[J].摩托车技术,2022(08):54-58.
[2]高朋,李昊,陈文刚,等.摩托车减震器端与车架连接端结构部件的轻量化研究[J].机械工程师,2022(05):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