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大型转炉炉壳加工质量的工艺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张成武

攀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

在制作大型转炉炉壳过程中,由于厚板加工过程的收缩,造成了分瓣块四边鼓包,后期用火陷校正,也无法满足球带的制作质量,但采用减少分瓣球带的长度、提前使用火陷预加热、过量压制以及合理的焊接工艺等有效措施后,能有效控制分瓣球带的制作变形和焊接变形,达到质量要求; 研究可控的热处理技术对厚板炉壳焊缝消除焊缝残余应力,达到热处理工期短、处理效果佳,施工成本低的目标。


关键词

拼装球带 分瓣块 火陷加热 拉应力 压应力 反变形 横向收缩、残余应力

正文


1、概述

国内大型转炉的炉型容量为120吨以上,炉壳重量150吨以上,炉壳高度10米以上,直径7.5米以上,炉壳板厚常为50mm-120mm ;在国内制作这种大型炉壳通常采用“炉体分段分瓣再组装焊接成型”的生产工艺,根据炉壳工艺设计,结合生产工艺,进行二次深化设计,确定分带分瓣的接合缝,利用大型的加热炉、顶床和重型卷板机,热压或冷顶分瓣块,最后组装焊接分瓣块成型。

2、分析传统下料工艺形成的缺陷与控制下料精度技术

2.1、传统下料的工艺通常采用人工计算下料,由于球面带为不可展开双曲面,使用近似展开法时,下料精度受板厚处理方法和选择曲线分点数的影响,分点数多会影响板厚处理的精度,而分点数过少会影响曲线的精准性;且由于计算量太大,人工无法利用对比的方法,确定最佳分点数,只能靠经验选取分点数计算,然后在分瓣块成型后利用“二次下料”方法,检查和消除下料时的计算误差。

2.2、在人工放样下料时,为了便于操作后面的“对炉壳分瓣块二次下料”和“校正分瓣块”两道工序,每边必须预留200-300mm余量,造成材料浪费大,成本高。

3、分析厚板加工变形原理与控制变形技术

由于顶架和胎模对球顶分瓣钢板的圆弧性顶压,                            

顶架对炉壳的压力分解成对炉壳的正压力和切向力,分瓣球带在正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在切向力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压缩和弯曲,分瓣钢板四条周边发生波浪形的鼓包。                                             

分瓣球带鼓包的原因分析:

由于下好料后的分瓣球带是一块四边扇形的平钢板,顶压时,分瓣钢板放在顶模和底模之间,再在顶模上和压架之间安两台200吨液压机,利用液压机顶压顶模,将分瓣钢板压制成球瓣。开始时,顶模从钢板中心顶压分瓣钢板,而底模从四个边角顶压分瓣钢板;顶压力N作用方向垂直向下,分解成垂直弧形的正压力N和切向弧形的切向力NN将钢板压成弧形,而N却是将钢板压缩,继续压缩,钢板的四条的周边部分失稳,就开始发生波浪形的鼓包。                                 

4、分析转炉炉体焊接残余力原理与控制残余力技术

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当载荷拉/压应力与构件中某区域的焊接残余拉/压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时,材料产生局部塑性变形,造成结构的有效截面积减小。局部拉应力区域的应力可能首先达到断裂强度,局部压应力区域可能出现提前失稳,导致结构的早期破坏。在疲劳荷载下还会降低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

对结构脆断的影响,接残余应力在焊接结构中呈现双向或三向拉应力场面而使钢材变脆,是导致结构发生低温或疲劳脆断的重要因素。

对焊件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构件在放置一定时间后,由于自然时效使残余应力释放而使构件变形。此外还对应力腐蚀开裂有不利影响。

目前,焊接残余应力的焊后消减常用处理方法有高温退火处理、超声冲击处理、振动时效(VSR)处理。

5、结论

51对炉壳深化设计,合理分带分瓣,调整分瓣块的数量和尺寸,使焊缝错开200mm,避免十字焊缝,减少顶压分瓣球带的加工长度,能减少顶压炉壳时的收缩余量和受挤压量,很好地控制分瓣炉壳在压制过程中四边鼓包。

5.2 结合CAD展开技术和数控切割技术提高炉壳下料精度,采用CAD展开技术提高了炉皮分瓣下料准确率,采用FASTCAM技术套料与数控切割技术,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成型的准确率。

5.3再利用压制和组装过程中的反变形措施,球瓣组装完焊接过程产生的变形抵消,恢复到球顶正常的弧度, 能很好地控制球顶焊接过程中在接缝处的内凹变形;

5.4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利用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特点,能有效地减少焊接变形,减少焊接应力;

5.5 根据焊接收缩的理论,计算出横向收缩量,对分瓣球带展开下料和拼装时,提前补偿和处理方案,很好地控制球顶焊接过程中横向收缩。

5.6 转炉炉壳热处理采用“煤气加压双层燃烧环装置”整体退火工艺,能有效的消除焊缝残余应力,加热温度升速快,能整体消除焊接残余应力,节省操作的时间和成本。

参考文献内容

 

(1) 刘鸿文. 材料力学第6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7

(2) 陈伯蠡. 焊接工程缺欠分析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01

(3) 汪一骏,顾泰昌,冯东. 钢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01

(4) 唐顺钦. 实用板金工展开手册[M]. 冶金工业出版社,1976.05

(5) 焊接技术  30卷(总第133期)   2001.1

(6) 焊接技术  30卷(总第136期)   2001.4

(7)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8)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 GB50403-2007.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

(10) 张岩,张红文等.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

(11) 邱绍岐,祝桂华.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冶金工业出版社.

(12) 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炼钢设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