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安全性
正文
在妇科疾病中,子宫内膜息肉(EP)属于多发且常见疾病,该病症的发生主要是因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致。EP的发病期可从生育期持续至更年期,且对于患者而言,子宫内膜一旦发生增生现象,则极易会引起不孕、阴道流血等现象,从而影响其身体健康[1]。目前在对EP进行治疗时,常用方案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其中前者多用于治疗无症状小息肉,而后者多用于存在症状的大息肉[2]。采取手术治疗EP时,可用术式以息肉清除或刮除为主,而由于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宫腔镜下EP电切术(TCRP)获得了管饭应用,其可将息肉彻底清除,还可降低手术风险,且止血作用显著,因而能达到更为理想的疗效[3]。所以本文试验共80例病例,疾病名称均为EP,就诊于2018.01~2020.10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则探究了EP应用TCRP治疗的安全性,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试验共80例病例,疾病名称均为EP,就诊于2018.01~2020.10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对应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年龄项目:22~65岁内;均龄项目:乙组(48.41±2.45)岁,甲组(48.55±2.31)岁。病程信息:0.5~3年;均值项目:乙组(1.54±0.57)年,甲组(1.52±0.63)年。入组时2组调查前述资料明细无较大差别,同类对照后P>0.05。参与方式:均为自愿入组;伦理批准:按照惯例已获得通过。
入选要求:(1)符合EP诊断条件;(2)理论依据为《我国妇产科学的发展与前景》[4];(3)经超声、宫腔镜等确诊;(4)资料完整;(5)无手术或麻醉禁忌。
排除要求:(1)重要器官如肝肾等功能障碍;(2)精神疾病;(3)言语或认知障碍;(4)凝血障碍;(5)心脑血管严重疾病;(6)资料缺失。
1.2方法
甲组采取诊刮术+宫腔镜定位,术前需完善相关准备,并对各项指标予以测定。术中对EP所在部位采取宫腔镜定位,然后在直视条件下将息肉采取刮匙刮除,对刮除的情况在宫腔镜下予以仔细观察,确认无残留则术毕。
乙组采取TCRP治疗,先将手术流程向家属及患者做详细介绍,同时需完善相关准备,并对各项指标予以测定。采取宫腔镜电切系统(等离子双极型,产自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行静脉全麻处理,然后对手术部位皮肤采取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再对阴道部位采取0.5%碘伏实施消毒处理。待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后,则将消毒铺巾放置在手术部位,然后对宫颈进行搔刮,将存在于表面的息肉利用刮宫颈的方式彻底刮除。之后向宫腔内探入探针,深度控制为7cm左右,然后扩张宫颈管至9.5号大小,以确保顺利置入宫腔镜,然后对宫腔的形态以及宫颈管等在直视下予以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凸起且指状的部位,则采取双极被动式电切环将息肉分次一一切除,然后对内膜组织及息肉采取刮匙进行搔刮后术毕。手术后消毒清洁处理手术部位,以防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1.3观察项目
对比项目如下:
(1)疗效结局[5]:评定内容及要求:患者无宫腔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中较少出血符合显效水平;患者出现轻微宫腔感染和子宫并发症,术中较少出血符合有效水平;未达到前述要求则为无效水平。
(2)并发症:涉及宫腔感染及粘连、尿潴留、子宫穿孔等。
(3)手术情况:涉及手术及住院用时、出血量等。
1.4分析数据
本次方法为x²、t值处理,对象为1.3中指标,涉及计量和计数值类型,以SPSS22.0为本次软件,涉及[n(%)]、等形式呈现,要求P<0.05为结果,该值提示统计后统计具备相应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总有效率
试验后对照处理总有效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项数值高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总有效率 [n(%)]
组别 | n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乙组 | 40 | 1(2.50) | 7(17.50) | 32(80.00) | 39(97.50) |
甲组 | 40 | 6(15.00) | 6(15.00) | 29(72.50) | 34(85.00) |
x2值 | 5.589 | ||||
P值 | 0.000 |
2.2对比并发症
试验后对照处理并发症合计占比项目,乙组结论中该项数值低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并发症 [n(%)]
组别 | n | 宫腔感染 | 宫腔粘连 | 尿潴留 | 子宫穿孔 | 总发生率(%) |
乙组 | 40 | 0(0.00) | 0(0.00) | 1(2.50) | 0(0.00) | 1(2.50) |
甲组 | 40 | 2(5.00) | 1(2.50) | 3(7.50) | 2(5.00) | 8(20.00) |
x2值 | 6.839 | |||||
P值 | 0.000 |
2.3对比手术指标
试验后对照处理手术及住院用时、出血量等项目,乙组结论中各项数值优于甲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手术指标 ()
组别 | n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住院时间(d) |
乙组 | 40 | 32.31±2.54 | 41.27±5.35 | 4.27±0.47 |
甲组 | 40 | 47.12±3.52 | 65.42±5.72 | 7.54±0.24 |
t值 | 9.544 | 10.538 | 8.458 |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在女性疾病中,EP的发生率较高,且以育龄女性为高发群体。该病症发生后,可导致多个或单个肿块出现在子宫内膜上,且其数量不同则患者症状差异较大,一般良性息肉可引发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所以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导致不孕,从而影响其生命质量。目前在治疗EP时,临床首选手术清除,以往常用的术式则为定位诊刮术,此种术式尽管可治疗疾病,但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且无法全面刮除子宫角部或底部的息肉,极易残留大量息肉,或者导致复发风险,加之会引起程度不同的躯体损伤,所以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6]。而通过对患者采取TRCP术式加以治疗,此种术式可采取被动式电切环将息肉彻底切除,且所有操作均在宫腔镜直视下完成,切除后不会将切口留在子宫上,同时可快速切除,所以操作更为便捷,还可减轻机体损伤,从而提升整体疗效和安全性[7]。本文结果中,试验后对照处理总有效率项目,乙组结论中该项数值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处理并发症合计占比项目,乙组结论中该项数值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处理手术及住院用时、出血量等项目,乙组结论中各项数值优于甲组(P<0.05)。可见,EP应用TCRP治疗呈现出了突出作用和优势。
综上,EP应用TCRP治疗的疗效优良,可减少出血和各种并发症,也可所选手术及恢复用时,利于病情康复,可进一步借鉴研究。
【参考文献】
[1] 卫素芬. 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总有效率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01(52):60.
[2] 周蕊,凌艳姣. 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与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2):24-25.
[3] 江婷婷.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4):67,74.
[4] 孙广翠.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1):214.
[5] 郭丽敏.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7):3062-3063.
[6] 陈艳微.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其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的影响评价[J]. 母婴世界,2019,04(21):83.
[7] 黎红芳,蒲若愚,黄卡立,等. 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影响[J]. 广西医学,2019,41(13):1662-1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