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柯健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214200

摘要

在当前的新课标背景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教育理念,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让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更好,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教学;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地理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地理学科课程内容越来越难,也十分抽象,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后,地理学科重在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过程中,地理教学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及效果,以更好地完成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以此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新知识及新事物有了浓郁的探索欲望及学习兴趣时,才会保持高度的关注度。因此,为了让地理课堂更具创新性,教师则要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以主动参与地理课堂的思考及探究。为了让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地理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笔者则在上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创新的、趣味性的问题来进行新课导入。

例如,在教学“海水运动”相关内容时,笔者则设计了如下问题:“‘二战’期间,英军基于战争需求,将直布罗陀海峡进行了封锁,这等于是将大西洋这个交通要道进行了直接封锁,让德军无法突破这一道重要的战略防线。可是,在后来的战争中,德军的舰艇还是将这道防线给突破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海水运动的相关内容,同时学生对这种问题也很感兴趣,于是,笔者则趁势通过这个问题来对新课内容进行详细讲授,这样则让学生保持了高度的课堂关注度。

之后,在讲授“洋流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内容时,笔者设计了相关问题:“南美洲科隆群岛在赤道附近,但是这个区域为何有企鹅呢?”“哥伦布在其两次航海过程中,为何航行距离长的一次所花费的时间却要比距离短的用时少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联系教材内容来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们往往对这种具有悬念的问题很感兴趣,针对教材内容将针对性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则纷纷开始了自主思考与探索研究,大大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引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科的知识往往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关联性。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借助地理知识来予以解释。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则可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且与学生生活实践有着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样,不仅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化色彩,而且拉近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其学习效率会更高效。

 

例如,同样是在教学“海水运动”过程中,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海浪产生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活实例来分析海浪对人类的重大影响,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潮汐形成的原理,并列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潮汐也可为人类所用。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笔者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海上冲浪视频,让学生对冲浪背后所涵盖的海浪形成四要素,及人类充分利用海浪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我们什么时间段去冲浪最为合适”,以此为着力点,让学生联系课程内容来深入思考,并对海浪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之后,笔者又为学生播放了海啸发生及风暴潮发生的相关视频,还为学生播放了“青岛海边两名游客被海边的大风浪卷入海”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对海啸及风暴潮有深刻认知,知晓海浪对人类有着的积极性及消极性影响。同时,再为学生播放一些赶海的视频,让学生分析潮汐形成的原因及赶海的最佳时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

三、灵活进行教学,培养逻辑思维

地理学科其综合性较强,也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靠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而要通过地理实践来将所学地理知识予以巩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依赖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还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育。如,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地图,让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及理解。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地理课堂的教学来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会自主思考问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及探究的好习惯,让地理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时还可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地表形态的塑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来绘制思维导图,同时让学生将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地质循环相关内容融进思维导图。这样,这些内容可更直观、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还可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研究“上海崇明岛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人问题时,笔者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深入探讨“崇明岛现在的样子及崇明岛形成的原因。如此崇明岛这样发展下去,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与探讨,并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力得以发展,并在组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上报教师。同时,笔者对各小组的问题答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探究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完善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内容更深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显然是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及效果的。不管是各种视角的计算还是图形图化,学生都无法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地理知识往往牵涉到各学科交叉,不管是文字方面的阅读理解还是数字方面的计算,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化解地理知识的难度,让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实验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去深刻理解。地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促进学生筑牢理论基础知识大厦,还可引导学生更明晰观察并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深入分析这些现实现象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地理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存在,则借助地理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笔者先科学分配学生,形成几个探究小组,并为学生提供一些道具。并将一些热物体与冷物体封闭在密闭空间中,并以线香的烟雾为引导,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热力环流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要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还要手工操作各种实验材料,这样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育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则要对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创新变革,充分遵循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信心,以此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文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22(28):2.

[2]杨春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文学少年,2022,000(033):P.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