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正文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是重视实验探究的学科,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强调生命性、基础性、思想的深度和实验的创新性。在生物知识学习内容的角度来看,其主要探索了生命的现象以及生命的规律性,这也决定着其知识的抽象性,因此学习中会产生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就需要初中阶段生物教师优化实验教学方式,引进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生物知识。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对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接着分析信息化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一、影响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验
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常常侧重于生物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忽视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实验学习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缺乏实验能力,这将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唯有理论知识难以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展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
(二)缺乏操作经验
部分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时缺乏优化实验教学的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提供给学生专业的实验指导,部分学生实验经验匮乏,在单调的实验教学中难以实现实验能力的发展,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实验教学中未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导致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经验与实验探究能力,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学生有着怎样的学习态度决定着学生会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当前,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则是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表现较为被动。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则应当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结合信息化情境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思考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动态教学视频构建优质的教学情境,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续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光合作用”时,这一实验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以及原料等内容,以此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以及实际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在实验导入阶段为学生呈现萨克斯实验的示意图及视频,以此让学生产生探索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掌握绿色植物在光照之下释放氧气的同时还可以合成淀粉物质。在情境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则对这一实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实践兴趣。
(二)运用仿真实验,丰富学生操作经验
仿真实验技术是通过运用相应的仿真媒介和软件,将物理与数学建模相互结合,通过变量的控制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之上进行实验操作,仿真软件可以模拟整个实验情景,如模拟实验中的材料运用与设备以及展示出实验的现象等。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验步骤的模拟,让学生自主通过虚拟软件操作实验步骤,以此让学生获得科学素养的发展。初中生物实验中包含大量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实验项目,并包含分子以及细胞层次的实验操作。然而,因为现有的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因此学生进行实验的条件存在较为严重的限制,学生探究实验的时间较多,并会投入较大的实验成本。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细胞器系统内部分工”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仿真虚拟实验技术,分析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的功能与外观形态与成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区分真核与原核细胞器的种类,分析细胞的代谢过程的特殊之处,并培养学生的进化观念以及适应观念,指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分析生物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并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思考分析。然而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则难以对细胞进行观察分析,因此教师结合仿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仿真虚拟软件中对细胞合成蛋白质以及运输蛋白质与质壁分离过程探索学习,同时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观察细胞的工作情况。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拿掉线粒体,观看缺失线粒体的细胞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拿掉叶绿体再观察细胞的变化,还可以向细胞环境中注入糖类,观察细胞是否可以正常地运行。由此可以见得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结合信息化仿真实验技术可以让生物实验教学更加简单高效,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本质,让学生在微观角度深度了解细胞知识。
再比如在教师讲解细胞核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细胞核的核膜以及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仿真实验技术模拟细胞核的运行原理,促使学生掌握有丝分裂知识与蛋白质合成知识。
(三)引进生物实验案例,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思考、实践学习方式。在教师进行基础实验教学后,则可以为学生简单地罗列出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进行深度分析。
进行实验原理的分析与探索是第一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地放慢节奏,鼓励学生在宏观角度分析思考实验教学活动,结合自己已经具备的实验基础,创新设计实验过程,整合实验学习案例。以此调整实验教学的思路。再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生物实验案例,科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知识,从而避免他们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血细胞”实验时,教师则可以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制作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验表现,让学生自主制作血细胞图片,在转变实验对象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并可以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结合以往学习的实验知识原理,自主分析血液图片制作方式,以此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掌握血细胞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则可以对同一类型的实验练习题进行有效地分析,以为实验活动注入生命力和活力,让生物实验更加生动客观。确保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地回答问题,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进行阶段性的生物实验考试,考试中将文本题目为主,借助不同题型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这一类型以实验文本类题目为主导,借助这一关键题型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知识吸收速度。这类问题呈现出明显的抽象化特征,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促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习题的收集与整合,进行仿真实验活动与虚拟实验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合理的掌握文字性质实验,实现自主操作学习。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实验”之后,则可以将教学的中心放置于“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一内容上,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仿真实验活动与虚拟实验活动,以此强化学生知识印象,让学生获得实验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结束语:简言之,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不仅是教学的重要途径,更是进行生物学习的主要途径,生物教师需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助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1(27):90-91.
[2]闫小雪.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