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韦东英

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537129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引入跨学科教学,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关键词

初中英语;跨学科;融合发展;策略探析

正文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结合跨学科理念来推进教学优化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趋势。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学生将会被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当前我国初中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老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重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初中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发展。目前,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要实现英语教育与其他交叉学科的有机统一,就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条件,完善课堂结构,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氛围,以推动初中英语教育的发展。基于此,在“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素养要求下,本文主要结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学科应用策略,探讨了英语和多个学科的整合策略,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强调融合,联合技术

教育实践中,初中英语教师要抓住机遇,将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完成预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设计出相应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预习。同时,结合一些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结合微课内容自行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而有些同学是第一次使用网络查找相关学习信息,有些学生则是学习“收藏网页”,然后课堂上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在此期间,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数据的本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信息化教学与学生的预习活动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提高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效率。[1]

二、结合数学,推进辨析

数学集合渗透于英语单词教学中,有利于重点词语辨析在英语教学之中,单词教学可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记忆部分单词时,区分相近意思的单词比较有难度。而通过运用数学集合的表现形式,对这些单词进行科学区分,能方便学生的记忆,使其精准辨析单词,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比如,besides与except这两个单词,besides与except用于肯定句时,except意为“除……之外(不再有)”,而besides则意为“除……之外(还有)”。学生很容易将这两个单词混淆,这给学生准确表达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学集合关系,引领学生认知这两个单词的本质区别,站在一个整体角度看,besides是在整体加入一部分,而except是从整体中除去一部分,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中更清晰、明确。通过应用数学集合思维对重点词语进行辨析,可以说,让学生掌握了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分所在,准确掌握、得当运用。[2]

三、发展能力,实践研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时,教师也应明确自身的引导性教学地位,应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强化自身整合教材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与交流,并且在培训或者校外参观的过程中,多体会、多反思,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例如,在讲解“Neighbours”词汇内容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其具备一定的文化教学意味,教师应思考是否可以从语文教学的层面,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科联系。为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探讨与“Neighbours”相关的一些文化内容,并将此类内容与本单元中的“visit our new neighbours”“meet them/new neighbours”“What are your neighbours like?”等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既锻炼学生应用此类知识内容的能力,也可从语文的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渗透讲解“远亲不如近邻”“三尺巷的故事”等语文学科内容。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应观察一些跨学科教育的培训视频,分析一些典型的跨学科教学案例,或者在知网中查找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用理论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强化在教学时,自身的跨学科教学适应性,这也是提升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一个过程。[3]

四、推进融合,培养意识

在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深层思考和剖析。例如,在英语课本中,尽管外国文化占据很大比例,但是老师也应该积极挖掘文化对比的契机,以文化比较为目标,在教授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组织学生去分析与思考我国相应的文化特征及内容,综合多元文化进行对比鉴赏,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识别及领悟效果。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内容教学中,我们结合具体内容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结合简单内容谈论现代机器人的内容,教师还应引入关于中国非遗文化的内容,谈论对比机器制品和手工非遗产品的差异,并逐渐分析、归纳其差异性及原因。此外,老师不但要让学生自己深入到探索中来,还要让他们结合具体课堂活动来深刻地理解我们国家的非遗产品所传达的精神文化,并且要用图片和视频来拓展思维,让他们能够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将思想融会贯通,并能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在完成了关于机器和人工的对比思想导图后,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安排一个游戏任务,让他们将自己对中国非遗文化的理解和中西文化差异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为什么中国非遗产品不能用机器替代,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小组里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文化和文化差异的理解,帮助他们重新理解我们的文化,保证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到英语听、说、读、写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开展英语教育,推动其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跨学科融合学习中不断拓展思维,进而提升其整合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跨学科教学的课例研究——以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5):248-249

[2] 汤慧慧.跨学科融合式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J].教育参考,2019,0(2):89-97

[3] 周俐思.初中英语课堂实施跨学科课程统整的探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5):108-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