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看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失能失智;老人;养老院;医养结合;照看模式
正文
由于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近几年老龄人口明显增多,随之造成了独居、失智、失能、高龄等老人的逐渐增多,其中以失智、失能等老年增长最为迅速,此类老人因家庭照护难度较高,且病程长,加之会产生一些精神症状,导致家属无法合理应对,所以其生活质量往往较为低下[1-2]。而由于养老模式的发展与进步。医养结合模式逐渐获得广泛应用,其充分结合了医、养、护等特征,可为老人提供更为优质且高效的照护[3]。因此本文则探究了在照看护理失能失智老人中采取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的作用,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所选共100例老人,受试者均为失能失智症状,就诊于2019.01~2020.10内,比对以2组试验展开,以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50例/组。年龄项目:62~88岁内;均龄项目:乙组(75.3±3.4)岁,甲组(75.6±3.1)岁。性别(男/女)项目:甲组为28/22,乙组为27/23。入组时均予以分析,2组同类比对显示P>0.05。伦理要求:已通过;参与要求:自愿。
1.2方法
甲组应用常规照看护理模式,即结合老人需求提供生活指导和管道护理等。
乙组应用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运行方式:采取24h无陪护的制度,为老人实施全医学的护理、医疗、生活等护理,采取值班制形式安排医生,并采取APN排班制形式安排护工和护士,要求值班时护工和护士同时在岗。
(2)操作内容如下:
①药物干预:遵医嘱由护士给药,用药时需协助其药物入口,且对口腔内有无药物予以确认,用药后对不良反应和疗效予以监测和评估,以对药物及时做出调整,注意由科室统一保管老人的药物。
②饮食干预:由护士对老人咀嚼和吞咽能力予以充分评估,食物准备工作由护工完成。鼓励老人进食经口进行,对其每餐进食量予以了解,确保定量和定食,部分可采取胃管将水和流食注入。注意对老人进食后情况和进食量予以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处理。
③皮肤护理:做老人生活需协助,则注意协助其翻身,并定时查房,频率为1次/2h,对老人有无大小便失禁或便秘的情况予以观察,注意维持其皮肤干燥清洁。若老人无法自行翻身,则可采取气垫床。注意对老人排便、排尿以及皮肤等状况予以记录和观察,鼓励护工和护士及时观察患者并查找存在的问题,以便于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④精神症状干预:注意耐心倾听老人诉说的精神症状,切勿与之争辩或讲理,防止语言方面的刺激。将老人所处周围的危险物品及时移开,以确保人身安全。对存在夜间混乱、幻觉、游走等行为,则注意夜间采取保护性约束或将门窗反锁,适当缩短白天睡眠时长。必要时可采取精神药物加以控制和治疗。
⑤安全管理:护理操作开展时需要求规范和细致,若老人留置吸氧管、尿管、胃管等,则需按照护理技术要求避免拔管。若老人存在躁动、夜间混乱、坠床等风险,则需采取约束带加以保护。注意加强安全防护,提高警惕,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⑥康复训练:主要训练老人的定向力和自理能力,其中前者则是让老人对居住环境加以是因和熟悉,介绍病区设施与环境,提升其辨识环境的能力。后者则是训练沐浴、梳头、洗面、穿衣、进食等能力。
⑦健康管理:在全区域内安排医生每天展开查房工作,一对老人的疾病问题和基本情况加以了解并有效解决。安排专科医生对无法解决的疑难症状进行会诊,并为老人建立档案。采取APN排班制对老人身体方面的具体状况予以掌握和监控,对其疾病和生活等多方面加强指导和宣教,做好呼吸道、管道等管理以及营养支持。
⑧处理社交问题:与老人主动聊天,使至与其他老人之间积极交流,鼓励老人走出房间,参与社交活动。老人们初次交流时,需注意寻找话题和给予陪伴、赞赏,以提升其归属感。鼓励志愿者和老人亲属参与团体活动。增强老人之间的感情和互动。提升社交功能。
1.3评估项目
以干预前后为对比时间,评估内容涉及:
(1)不良事件:涉及误咽、跌伤、骨折、误药等。
(2)生活能力:所用量表为ADL,中文全称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4],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能力越强。
(3)认知功能:所用量表为MMSE,中文全称为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5],总分值3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数据分析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所用工具为最新的22.0版本,程序名称为SPSS,各类数据分析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x2值、[n(%)],计量类分别为t值、(),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2.结果
2.1比对不良事件
比对2组误咽、跌伤、骨折、误药等不良事件,干预后结果为乙组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比较不良事件[n(%)]
组别 | n | 误咽 | 跌伤 | 骨折 | 误药 | 发生率(%) |
乙组 | 50 | 2 | 1 | 1 | 1 | 5(10.0) |
甲组 | 50 | 5 | 6 | 6 | 5 | 22(44.0) |
x2值 | 16.342 | |||||
P值 | 0.000 |
2.2比对相关评分
比对2组ADL评分、MMSE评分,干预后结果为乙组各项分值更优(P<0.05);但干预前2组各项目评分值较为接近(P>0.05)。见表2。
表2:比较相关评分(,分)
组别 | n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ADL | MMSE | ADL | MMSE | ||
乙组 | 50 | 20.5±3.4 | 2.3±1.1 | 32.2±3.3 | 6.7±1.5 |
甲组 | 50 | 20.8±3.3 | 2.5±1.6 | 25.4±2.1 | 3.4±1.2 |
t值 | 0.352 | 0.256 | 7.124 | 3.315 | |
P值 | 0.452 | 0.687 | 0.000 | 0.025 |
3.讨论
对于失能失智老人而言,其所患病症属于进行性退化疾病,且随着病程进展,老人的自理能力逐渐丧失,症状也不断加重,所以还需专业机构对其开展科学的照护,以改善其生活质量[6]。而通过对此类老人开展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进行照看和护理,则其可将护理、医疗、生活等各方面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且可将全医学理念覆盖在整个活动中,既能对老人提供生活方面的指导和照护,还可督促其训练自理能力和定向力,同时也能满足其心理、社交、环境、交流等各方面需求,还可对其健康和安全加强管理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增强其自尊和信心,以达到改善症状、避免病情进展的目的[7]。本文中,比对2组误咽、跌伤、骨折、误药等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干预后结果为乙组总发生率更低(P<0.05)。比对2组ADL评分、MMSE评分,干预后结果为乙组各项分值更优(P<0.05)。可见,在照看护理失能失智老人中采取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呈现出了优良结局和积极作用。
综上,在照看护理失能失智老人中采取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的作用显著,既能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又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可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江芸,柴东升,张秀英.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医学,2019,40(9):1349-1350,封3.
[2] 郑鹏远,王少亭,汪桂琴,等. 三甲医疗机构中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对策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0):172-174,198.
[3] 李乐乐,袁圳伟,徐仁华.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120-122.
[4] 李咏阳,刘世晴,许家仁,等. 基于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的标准起草设想[J]. 实用老年医学,2019,33(12):1154-1155.
[5] 董红亚. 养老服务视角下医养结合内涵与发展路径[J]. 中州学刊,2018,05(1):59-64.
[6] 汪利民,陈万恩,陆喆.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智慧医养系统设计[J]. 智能建筑,2020,11(8):46-50.
[7] 许豪勤.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以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为例[J]. 唯实,2020,04(5):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