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角下高考散文复习——以“乡愁”主题群文复习教学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倩

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214411

摘要

随着新高考模式的逐步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材将群文阅读理念引入了散文教学中,让散文作品之间更具相似性与关联性,可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便捷,有效提供教学效率及效果。因此,当前的新高考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以群文阅读视角来引导学生开展散文复习,以进一步提升散文阅读复习的高效性,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以“乡愁”主题散文群文复习为例,来进一步探讨群阅读阅读视角下的高考散文复习的实践策略,以促进散文类群文阅读教学及复习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语文;散文复习;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

近些年来,群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随着新高考模式的出现,也对高中语文散文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篇式散文复习模式显然已与新高考教育要求不甚相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将群文阅读引入散文复习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于散文的复习效率及质量,并让学生在散文的群文阅读复习过程中,其综合能力及语文素养,助力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高考。

一、高中语文现代散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现代散文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进行复习阶段时,伴随着高考压力,他们的阅读活动往往受限于繁重的学习压力,对于现代散文的阅读兴趣并不是很高。而教师将群文阅读引入现代散文复习中,可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延移,让学生不再受限于文字的表面意义,可引导学生将多种文字融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复习。同时,教师还可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写作的情感及不同的创作手法,让学生对同一类散文作品的不同创作技巧及情感表达方法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的复习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对“乡愁”这一主题进行复习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对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家的散文作品进行梳理及归纳,我们可将他们此类散文作品的语言、思想及情感等进行梳理和归纳,以对比的方式来深入对这一主题的散文作品进行剖析与探讨,充分领悟作者的创作主旨及情感,以更好的鉴赏同一主题的系列散文作品。

(二)提升学生的现代散文审美素养

现代散文不同于其它类型作品的最大特性在于作品反映了创作者当时最真实和最纯粹的情感。现代散文重在描述真情实感,是真实反映作者情感及创作主旨的一类作品类型。学生要想对散文进行有效的复习,则要深入领会作者透过作品所传达的深意及情感。学生要在阅读中对创作语言有更好的感受,要对作品深意及内涵有更好的领悟,以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标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新运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式学习。在开展群文阅读视角下的散文复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几节课内对同一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再进行启发式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后可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式探究,教师再对探究结果进行激励式教学评价,并引导学生对群文阅读后的效果进行梳理与反思,共同探讨提升群文阅读散文作品的复习效率及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群文阅读视角下的“乡愁”主题散文教学策略

(一)注重群文散文复习的主题

群文阅读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来选择文本,让教师和学生对该议题进行进行群文阅读式集体建构,引导学生基于群文阅读视角下的高效阅读,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具备更明晰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复习效率。基于群文阅读视角的现代散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系统性问题,首先要引领学生将散文阅读主题予以明确,再通过主题内容来让学生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唤醒。

群文阅读下的散文复习,可让以往对散文进行梳理的题型考查进行创新变革,让传统意义下的单一阅读现状得以改变,可引导学生对散文的核心问题进行拓展,对散文的主题方式予以整合,通过阅读、探究、归纳等方式,来进入散文的核心层面。新高考模式下的散文复习,主题为“乡愁”的散文题出现较多。基于此,教师可将群文阅读主题确定为“乡愁”,来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对群文阅读的散文篇目进行精心挑选。如,我们可精心选择《草木故园》《故乡的沉沦》《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作为教学中散文群文阅读篇目。这几篇散文的主题

集在中“乡愁”这一着眼点上,有的篇目体现了作者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面貌逐步改变和凋零的忧思,有的篇目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于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教师让学生基于群文阅读视来下对这几篇散文进行解读,可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可让学生对散文的深层内涵及情感予以深层解读及剖析,进步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及感知能力。让学生在一组或多组散文群文阅读中深入了解散文文本特性,让学生学会求同存异,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情感领悟能力得以拓展与提升。

(二)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现代散文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要让学生在散文复习过程中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及习得。同时,教师要基于阅读者视角来对散文内容进行审视,引导学生基于散文的情感角度来阅读散文,掌握散文的核心思想及内涵,进一步打开学生对散文类型题目的逻辑思维,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以提升。基于群文阅读视角下,让学生全面散文高考考点题型,可让散文复习更全面,让学生对现代散文题型解题效率更高,还可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及鉴赏能力。

例如,我们在针对“乡愁”这一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时,发现《故都的秋》的结构很有代表性,则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此篇课文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请作简要分析。”让学生对散文的构思行文等进行深入掌握。其中《故乡的沉沦》不的语句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类似语句进行赏析,对引导学生掌握散文语言涵义,对重点句子中所蕴含的深义有更好的理解。对于《故乡的沉沦》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其标题则有着隽永的涵义,我们可引领学生对标题所隐藏的深层涵义,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与深入解读,重点锻炼学生探究标题深义的能力。

而《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其语言十分优美,作者踱步月下荷塘,移步换景,为读者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月色之美。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深入学生作者朱自清先生对于景物描写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景物描写之技巧。

《草木故园》这篇文章,创作者在文中的语言十分含蓄深沉,蕴藏着作者更深层的对故乡的情感,可设计问题:“此篇课文为读者呈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及主旨,以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将这四篇以“乡愁”为视角的文章的群文阅读设计,从行文思路、语言特点及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异同来引领学生对这四篇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将新旧阅读知识进行求同求异,让学生的解题能力、语言能力、情感领悟能力、文本内容解读能力、散文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在群文阅读中获得大幅提升。

(三)注重散文复习的终极目标。

新高考背景下的散文群文阅读复习,其终极目标则为通过散文阅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与感悟,让学生在对经典散文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具备很好的审美意识与情感领悟,进而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

在引领学生对这组“乡愁”散文作品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

《故乡的沉沦》中那句话“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读来让人有着深刻的情感共鸣,让人反省及反思;《草木故园》中那一句“回望老家,草木葱茏”,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深情,又折射着故乡没有人的深深忧思。而《故都的秋》课文中“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我们在引领学生阅读此篇课文时,要联系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及情感,通过这深沉、悲凉的文字,实则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祖国无限眷恋、向往和挚爱之情,是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而《荷塘月色》文章的笔触婉约清美,然而我们在引领学生了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则可通过朱自清先生的清丽文字,我们不仅要看到作者在月下赏景的闲情逸致,还要深沉感悟先生在美丽的荷塘月色景象之下所隐含的丝丝苦涩,所折射出作者对于祖国深沉忧思的家国情怀。

通过“乡愁”主题的一组散文群文阅读,我们让学生在群文阅读视角来去深入感知几位作者对故乡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弥漫着浓浓的忧愁及反思,让学生在阅读及解析过程中获得在丰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及情感领悟。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为了迎接新高考,教师要注重从群文阅读视角来引领学生对现代散文这一文体进行深入训练与复习,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以整合,将学生散文阅读的篇目、类型及数量得以拓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其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向着文本内容的深处去探寻,让散文复习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以此构建高效的散文复习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芳.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2(30)141-142.

[2]茅宇.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分析[J].课外语文,2022(12)73-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