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个性特征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显超 匡晓丽

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266706 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26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态与个性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录入5月中资料登记有效的93名患有不同身心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体检者,共计31名作为对照对象,研究人员针对身心疾病患者的卫生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分析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体检者的身心状况之间的差异,探讨结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效与病情较为轻微以及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心脏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普遍不佳,并且个性表现以焦虑和抑郁,抑郁等症状为主,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同时相较于健康群体来说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和个性特征更差,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 身心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情绪状态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和个性特征的,研究人员认为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与患者的神经质特征,与患者的身心疾病发生和患者的情绪状态有一定的关联。需要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引起重视,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身心疾病;心理卫生状况;个性特点;研究分析;情绪状态

正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disorders. Method: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setup of this study, 93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es who were registered as valid data in May were includ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During this period, a total of 31 physical examiners who were registered as valid data in our hospital were used as control subjects. The researchers recorded the hygiene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es,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es an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xaminers, Explore the results. I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for patients with mild and chronic diseas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as generally poor, and their personality manifestations were mainly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group, patient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es have poorer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e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motional state of patients, as well as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emotional instability of patients is related to their neurot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occurre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illnesses and their emotional stat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choose reasonable treatment methods when treating patients.

身心疾病是指身体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其症状或疼痛是由心理或情感因素引起或加重的。身心疾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它们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许多人对身心疾病的认识还停留在症状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身心疾病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因素等[1]。心理因素是引起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长期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胃痛、头痛等身体不适。同时,社会因素,如环境、家庭和工作压力等也会影响身心健康。身心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传统的医学模式往往注重对身体疾病的治疗,而身心医学则更注重综合治疗,将身体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2]。通过调整心理和情感状态、改善生活方式、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等方法,可以达到预防、治疗和管理身心疾病的效果。因此,加强对身心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关注身心健康,掌握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身心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身心医学的理念也引发了对健康的新思考,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的保持和提升。。心理卫生状况包括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情感状态、应对压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心理健康状态差、情感状态负面、应对压力和适应能力较弱的人更容易出现身心疾病[3]。例如,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胃痛、头痛等身体不适。个性特征也可能影响身心疾病的发生。有些研究表明,个性特征中的一些因素,如神经质、外向性等可能与某些身心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神经质倾向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4]。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卫生状况和积极的个性特征可能对预防或减轻身心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等都可以改善心理卫生状况,从而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录入5月中资料登记有效的93名患有不同身心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体检者,共计31名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6-56岁,平均(42.72±1.24)岁;实验组中男46例,女47例,年龄63-86岁,平均(74.13±1.27)岁其中包括冠心病患者31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31名、消化性溃疡患者31名。

对比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等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接受情绪测定时,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情绪评估,分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个性类型。

1.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本次研究实验软件应用spss 21.00 for windows,采用X2分析实验结果中计量数据,应用T值分析结果中计数数据,将结果P值与0.05进行对比,评估其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效与病情较为轻微以及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心脏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普遍不佳,并且个性表现以焦虑和抑郁,抑郁等症状为主,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对照组

31

26.26±2.36

28.06±2.59

实验组

93

52.47±6.25

56.17±4.26

t

-

9.1989

9.1078

p

-

0.0000

0.0000

 

2 不同病情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冠心病

31

62.26±4.26

60.29±5.15

高血压/糖尿病

31

56.28±5.15

55.28±5.69

胃溃疡疾病

31

43.26±4.59

43.29±4.26

t

-

9.2984

8.9881

p

-

0.0000

0.0000

 

 

2.2 患者的个性特征对比

同时相较于健康群体来说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和个性特征更差,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见表2。

3 两组患者的个性特征对比n/%

组别

例数

神经质型

情绪不稳定

内向忧郁

外向积极

对照组

31

6(19.35%)

5(16.13%)

5(16.13%)

15(48.39%)

实验组

93

23(25.00%)

28(30.11%)

23(25.00%)

19(20.43%)

X2

-

8.1989

13.9856

15.2178

9.981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 不同病情患者的个性特征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质型

情绪不稳定

内向忧郁

外向积极

冠心病

31

12(38.71%)

8(25.81%)

7(22.58%)

4(12.90%)

高血压/糖尿病

31

6(19.35%)

11(35.48%)

10(32.26%)

4(12.90%)

胃溃疡疾病

31

9(29.03%)

8(25.81%)

8(25.81%)

6(19.35%)

X2

-

8.1987

7.9816

10.1209

2.1699

p

-

0.0000

0.0000

0.0000

0.1568

 

3 讨论

身心疾病是指身体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其症状或疼痛是由心理或情感因素引起或加重的。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身心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在身心疾病的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对其疾病的发生、治疗和康复都有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身心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倾向,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身体疾病的加重和恶化[5]。同时,一些患者也可能存在自我评价低、消极和无助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影响其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控制欲强、情绪波动较大等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对其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过度的控制欲往往会导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情绪波动较大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了解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身心疾病时,不仅要关注身体疾病的治疗,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处理[6]。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我评价和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心理卫生状况与个性特征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身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这些因素也经常被考虑。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卫生状况和个性特征与患者疾病的发生、治疗和康复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研究也发现,身体疾病本身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和个性特征。长期的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应对压力和适应能力。

身心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情绪状态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和个性特征的,研究人员认为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与患者的神经质特征,与患者的身心疾病发生和患者的情绪状态有一定的关联。需要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引起重视,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欢. 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0.

[2]杨燕青. 上海某区全科医疗团队心身疾病服务技能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0.

[3]胡驾云. 服刑人员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卢宁,岳振雷,舒放. 两种心身疾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3):163-165.

[5]赵虎,张强,叶琳. 汕头大学新生心身障碍及其个性特征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1,(02):114-116.

[6]胡佩群,柏津平,邓东. 81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状态的研究[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02):200-201+2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