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敬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山东淄博255400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进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118例肺癌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纳入参照组(n=59)、循环组(n=59),其中参照组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循环组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辅以PDCA循环护理。结果:循环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5.08%,较参照组更低(P<0.05)。循环组PICC置管时间、ADL评分较参照组更优(P<0.05)。循环组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高达98.31%,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进行PDCA循环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延长PICC导管应用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

肺癌;化疗;PICC;PDCA循环护理;深静脉血栓

正文

PICC置管术在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广泛,通过PICC导管为肺癌患者输注化疗药物,虽然能够减轻对血管壁的不良刺激,减少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是大部分患者携管居家修养,如果护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缩短PICC导管使用时间,降低化疗效果[1]。因此,对于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尽可能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延长PICC导管应用时间,减轻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显得极为重要。PDCA循环护理属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主要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操作,螺旋式提升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护理目标[2]。本研究纳入118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观察并探讨了PDCA循环护理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18例肺癌患者均202001--202101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化疗,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纳入参照组(n=59)、循环组(n=59),参照组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37-81岁,均龄(59.61±12.58)岁循环组31例男性、28例女性,年龄36-82岁,均龄(59.66±12.74)岁。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参照组59例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成功穿刺并且置入PICC导管以后,用0.9%氯化钠、2%碘伏清洁消毒局部组织;全面观察局部穿刺组织变化,警惕红肿热痛、渗液、渗血,全程按照无菌要求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循环组59例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辅以PDCA循环护理,包括(1)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查房工作,调查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既往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2)实施。首先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化疗的认知以及对肺癌的了解深度,若是发现穿刺一侧肢体渗液、渗血、局部疼痛不适,嘱咐患者立即反馈,以便于临床及时对症处理。同时向患者强调PICC导管留置的重要性、必要性,引起患者重视,提高患者配合度;全面消毒清洁穿刺位置,穿刺成功之后使用透明辅料妥善固定PICC导管;每次换药时,提前告知、说明。认真检测PICC置管深度,谨防导管脱出、缩进;实施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牵扯;置管一侧肢体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裸露在外的PICC导管,避免触碰;每天淋浴之前必须覆盖保鲜膜,以免引起感染;化疗药物输注期间每天更换一次输液环路,每周更换一次输液接头。将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要点告知患者,以提高患者应对能力。(3)检查。督促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由科室护士长随机抽查PICC导管维护质量,评估患者对PICC置管化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深入分析相关并发症的诱因。(4)处理。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并纳入下一轮循环中。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以及每位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时间,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范围0-100分,生活水平越高,评估分值就越高,最后诚邀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患者根据自己切身感受,对临床服务的满意程度打分,打分范围1-10分,若十分满意临床服务则给予7-10分,若比较满意则给予4-6分,若不太满意则给予1-3分,其中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例数占总例数比率,即为总满意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循环组、参照组所涉及的临床资料均采取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满足正态分布,其中PICC置管时间、ADL评分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为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图片6.png)而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满意率等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表示为例(n)、百分率(%测定结果以P值表示,当P值<0.05时,说明检验结果有差异。

2.结果

2.1观察比较循环组与参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见表1

1 循环组与参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对比

小组

病例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

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循环组

59

35.08%

5694.92%

参照组

59

1118.64%

4881.36%

x2

-


P

-

<0.05

2.2观察比较循环组与参照组PICC置管时间、ADL评分 见表2

2 循环组与参照组PICC置管时间、ADL评分对比

小组

病例数

PICC置管时间(d

ADL(分)

循环组

59

58.76±6.33

78.93±4.22

参照组

59

42.79±5.15

70.58±4.45

t

-

7.678

8.011

P

-

<0.05

<0.05

2.3观察比较循环组与参照组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 见表3

3 循环组与参照组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对比

小组

病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总满意度

循环组

59

3762.71%

2135.59%

11.69%

5898.31%

参照组

59

3254.24%

1728.81%

1016.95%

4983.05%

x2

-




6.524

P

-




<0.05

3.讨论

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化疗效果[4]。所以,辅以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保障化疗质量,显得很有必要。PDCA循环护理是一种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前解决、消除不利于PICC置管化疗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5]。本研究随机对照,结果循环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5.08%,低于参照组18.64%P<0.05)。以患者为护理服务核心的PDCA循环护理,能够针对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避免不当活动导致的深静脉血栓[6]。同时,循环组PICC置管时间、ADL评分较参照组更优P<0.05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降低,延长了PICC导管应用时间;护理人员向患者重点强调导管维护要点、重点,让患者明白了置管利弊,熟知了置管完全性,掌握了导管的正确维护方法,预防了深静脉血栓,减轻了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7]。最后,循环组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高达98.31%,较参照组更高P<0.05。说明PDCA循环护理备受患者青睐。

综上,对于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而言,PDCA循环护理的实施很有必要,可以预防控制深静脉血栓,延长PICC导管应用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彩虹.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肺癌行PICC置管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6):978-980.

[2]韩记真,阿米娜·曲海,阿依古丽·买买提,.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老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继发感染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4):160-162+166.

[3]赵丽蓉,陈琪,李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84-1186.

[4]金文雅.肺癌化疗间歇期PICC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3046-3047.

[5]谌红英.精细化护理对肺癌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8):100-101.

[6]薛霞,秦凤婷.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4):166-168.

[7]谢绍菊,蒋烈洪.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NRS评分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3):327-3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