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配合胸腔镜治疗对胸腺瘤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岳红玉 谢静

威海市立医院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

目的:探析胸腺瘤患者采取胸腔镜手术配合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院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时段收治的胸腺瘤患者中纳取62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31例/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予以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并发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1.21±0.52)分、N(65.24±4.32)%、Cor(329.05±31.65)ug/L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较对照组29.0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腔镜配合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可改善胸腺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

胸腔镜;多学科协作护理;胸腺瘤;疼痛;应激反应

正文

胸腺瘤临床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对肿瘤组织有效切除,避免肿瘤转移、复发,实现控制疾病的效果,临床治疗中此疾病治疗方法相对复杂,受手术、疾病、药物等影响,加重心理和身体压力,少数患者预后效果不良[1]。因此给予合理的护理指导,对预后结局可实现积极改善的效果。多学科协作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式,经多科室共同协作,应用在胸腺瘤患者护理中,可促使患者康复[2]。现对胸腺瘤患者采取胸腔镜配合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的价值做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胸腺瘤患者取自202012月至2021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31/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1~68岁,均值(55.32±3.15)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41~69岁,均值(55.24±3.21)岁;对基本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MRICT诊断检查确诊为胸腺瘤疾病者;耐受胸腔镜手术者;伴有良好精神状态者。

排除标准:伴有脏器功能异常者;伴有沟通障碍者;术前使用激素或免疫治疗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治疗,采取静吸复合全麻干预,实施双腔气管插管,让患者取侧卧位、上肢抬高,保持折刀位,经观察孔找准腋中线第67肋间,取胸腔镜置入,在腋中线第3肋间行一操作孔3~5cm,取切口保护套置入,用超声刀打开肿块表面纵膈胸膜,运用卵圆钳轻微牵拉肿物,使周围脂肪组织和肿物呈游离状态,胸腺组织完整切除,对纵膈区域部位脂肪组织进行彻底清扫,直到两侧心包膈神经前方,对胸腔内情况进行反复检查,并对敷料、器械进行仔细清点,留置胸腔引流管,对操作孔进行缝合。

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普及胸腺瘤疾病和并发症知识,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监测,术后遵医用药,做好呼吸道管理护理。

观察组予以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主要措施:(1)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团队人员包含胸心外科主治医生、专科护士、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制定具体护理方案,由专科护士、管床护士开展护理措施,跟踪并反馈治疗效果,定期组织会议探讨护理计划,提升治疗效果。(2)专科护士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记录,依照医嘱对患者开展基础检查,遵医嘱对患者补充营养液。(3)由专科护士做好联络,组织各科室完成术前病情分析,明确治疗和护理计划。与胸部MRICT检查结果结合,由影像医生、呼吸科、病理医生共同探讨检查结果,对患者胸腺瘤分型、病理、周围浸润情况进行评估,做好手术耐受性评估,良好地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重点关注患者是否发生低血氧症、切口感染等情况,拟定合理护理计划。由心理医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测评工作,大部分患者因不了解疾病,出现恐惧情绪,对日常进食和休息造成影响。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依从性。营养师和康复师为患者制定饮食和康复计划,保证合理饮食和健康训练,促使机体功能恢复。(4)团队成员分析护理要点,调节护理计划,严格依照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如发生突发情况,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及时召开临时会议,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护理措施。(5)出院干预:依照患者出院前恢复状况,与营养医师、主治医师、康复医师成员商议提出意见,对患者予以专业化宣教,防止术后切口感染。

1.3 判定指标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10分为评估范围,分别代表无痛~剧痛。两组应激反应:抽取肘静脉血5mL离心处理,放置-80℃冰箱中保存,检测NCor指标;两组并发症:低血氧症、肌无力、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处理,%)率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x±s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0.05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指标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1.21±0.52)分N65.24±4.32%Cor329.05±31.65ug/L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比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指标图片5.png±s

组别

VAS(分)

N%

Corug/L

观察组(n=31

1.21±0.52

65.24±4.32

329.05±31.65

对照组(n=31

3.52±0.46

71.65±4.12

423.78±32.56

t

18.525

5.978

11.615

P

0.001

0.001

0.001

2.2 比对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较对照组29.0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 比对并发症发生率[例(%]

组别

低血氧症

肌无力

切口感染

发生率

观察组(n=31

13.23

00.00

13.23

26.45

对照组(n=31

39.68

26.45

412.90

929.03

X2




5.415

P




0.019

3. 讨论

胸腺瘤属于外科常见肿瘤,主要发生在胸腺上皮组织,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胸部疼痛、持续性咳嗽等,如不能第一时间接受治疗,恶性细胞会随血液扩散至全身器官,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胸腔镜手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可提升整体疗效,但有少数患者因护理不佳,出现并发症,影响预后结局。因此开展高效、全面的护理措施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病情恢复[5]

常规护理由于缺乏系统性学科协调性,不利于患者手术预后改善,难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出现为胸腺瘤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多科室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护理中注意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入室前20min预调手术室温湿度,入室后为患者提供加温毯、保温垫等使用,且按时检测体温,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6℃左右。术后加强气道管理,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定期给予吸痰,对于使用呼吸机者,做好气管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充分给氧,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稳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以胸腺瘤患者作为中心,依照患者病情和治疗特性,由多学科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各科室人员做好协调工作,对护理措施予以不断优化,加快患者恢复。多学科协作护理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由专业护士对患者实施针对性、专业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其机体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防止伤口发生感染情况,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胸腺瘤患者采取胸腔镜配合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其机体应激反应,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时梦娟,刘莉,郑萌,. 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联合胸腔镜治疗胸腺瘤的疗效观察[J]. 海军医学杂志,2020,41(1):85-88.

[2] 王连云. 护理干预在预防胸腺瘤患者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1-54.

[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1):1.

[4] 李晓, 惠本刚, 肖蓉心, et al. 胸腔镜治疗胸腺瘤的安全性及中长期疗效分析[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3):193-196.

[5] 金昊, 沈兆坤, 许大伟.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J]. 中国疗养医学, 2018, 27(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