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摘要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新形势;审计内容
正文
引言:
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监督工具,一直以来都在确保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合规性和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演变,以及新形势下的挑战的不断涌现,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需求。
1.新形势下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1.1资金使用审计
资金使用审计旨在确保领导干部在资金使用方面合规、高效、透明,以维护公共财务的稳健性和透明度。首先,资金使用审计要关注资金的合规性。审计机构需要仔细检查领导干部是否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定使用公共资金,包括了确保所有的支出是合法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涉及滥用职权或财务不当行为,审计人员会审查财务记录、支出凭证和账目以核实每一笔支出的合法性。其次,审计还需要评估资金使用的效益,包括审查项目的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度,成本控制情况,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审计机构会评估资金是否被用于具体项目或活动,并对这些项目的效益和成本效益进行评估,有助于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此外,资金使用审计还要关注财务风险,审计机构需要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超支、挪用资金、滥用职权等问题,有助于发现这些问题,减少财务风险对公共财务的不良影响。最后,资金使用审计需要强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审计机构应确保有关资金使用的信息能够及时披露给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以增强审计的公共监督作用,透明的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不当行为的发生概率,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
1.2资源配置审计
资源配置审计旨在评估领导干部在资源分配方面的决策是否合理、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划,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首先,资源配置审计需要关注资源分配的合规性,审计机构需要仔细审查领导干部是否按照法定程序和法规进行资源配置,包括确保资源分配的过程是透明、公平和合法的,不涉及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问题,审计人员会检查资源分配的记录、文件和过程以核实其合规性。其次,审计还要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包括评估资源的分配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划,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审计机构会审查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它们是合理的,不偏袒特定利益群体。此外,资源配置审计还需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审计机构会评估领导干部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分配的资源,包括资源的使用效率、成本控制、以及资源利用对项目的贡献,审计可以发现资源浪费问题。
2.新形势下的挑战
2.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据管理和信息披露变得更加复杂,大量的数字数据和电子记录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以有效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领导干部可能会利用技术手段来隐瞒或篡改信息,使审计工作更具挑战性。
2.2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可能导致领导干部在财政管理方面采取不透明的做法,以掩盖财务问题或财政不正常行为,这种不透明性使审计机构难以准确评估资金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审计的有效性[1]。金融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流失。领导干部可能会滥用职权,挪用公共资金,或者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或非法目的,这样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公共利益。金融风险还可能导致不当行为的风险,包括贪污、受贿和其他不道德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使领导干部违反经济责任,损害公共资产的合法权益。
2.3全球化和复杂性
球化和经济复杂性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全球化使审计内容更加多元化,因为领导干部可能涉及跨境交易、国际合作项目和全球供应链的管理。这需要审计机构考虑各种不同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以确保全面审计。同时,审计机构必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协调和跨部门合作,以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可能需要解决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的差异,增加了审计的复杂性。此外,复杂的经济和金融工具,新型的商业模式以及不断变化的法规和法律要求,也使审计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审计机构需要不断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以适应这些新的复杂情况,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预防措施
3.1加强内控建设
强化内控有助于确保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方面合规、高效、透明,同时降低不当行为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首先,内控建设需要着眼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变得尤为关键,领导干部需要确保其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准确记录,以便审计机构能够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包括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其次,内控建设需要注重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领导干部应该识别和评估财务和管理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预防财务不当行为,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管理体系还应包括内部控制程序,确保审计对象在经济责任履行方面能够遵守法规。此外,内控建设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和自查自纠机制,内部审计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提前进行纠正,自查自纠机制则使领导干部主动发现和纠正经济责任履行中的问题,降低外部审计风险,这些机制应该是持续性的,有助于建立一个自我监督的体系。最后,内控建设还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存储在电子系统中,因此信息技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领导干部需要确保其信息技术系统具有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3.2完善法律法规
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应当明确定义审计的适用范围,包括明确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审计时机、审计机构的权限和职责等方面,通过明确适用范围,可以避免争议,确保审计的合规性。法律法规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要求,包括确保审计机构的人员不受外部压力,能够独立行使审计权力,维护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原则,应当得到法律法规的明确支持[2]。法律法规应当设定明确的法规遵守标准,要求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中遵守所有相关法规和政策,包括要求财务记录的准确性、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以及对财务不当行为的零容忍政策,有助于降低不当行为的发生概率。法律法规应设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以应对发现的不当行为,包括罚款、刑事追责、政治惩戒等措施,确保不当行为的严重性得到充分体现,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将降低违规行为的诱因。法律法规应当建立和促进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和内部人员向审计机构举报不当行为,有助于提高违规行为的发现率,同时也降低不当行为者的遁避机会,举报机制应当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鼓励公众的合作。法律法规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审计法规需要与时俱进,以反映新形势下的挑战和需求,定期审查还有助于解决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确保政府资源的合理使用,减少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风险,提高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为国家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政府、审计机构和领导干部都应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薛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和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9):3.
[2]郑石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求: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2021(2018-8):138-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