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正文
新课改的目的是促使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创新和完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并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需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生活化改造。本文将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探究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并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联想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受此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而思维能力属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知识点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对于学生来说,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会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对探索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产生更强的主动性。在这一前提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提升。此外,在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会积极讨论数学知识,这有利于其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1.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而掌握数学规律和计算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中利用掌握到的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改善自身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一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利用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技能。正是由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因而教师要在新课改下加快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遇到的问题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但是通过调查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可以发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创设等方面,部分教师仍未能充分贯彻落实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导致数学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并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制定解决方案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2.1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影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具体来说,这一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均为教材和相关习题册的内容,并在讲解这些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只向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技巧和正确答案。对于学生来说,如此设置教学内容会导致课堂教学更加枯燥,而学生会在枯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同时,在进行数学公式和定理教学时,部分教师会让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法进行记忆,而并未向学生讲解和展示公式、定理与生活的关联性。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都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2.2教学活动形式较单一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当前部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竞赛,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组织形式未能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首先,班级中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会在这一活动形式的影响下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其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导致教学活动缺乏足够的生活气息,对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教师只有解决了教学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才能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3教学情境与生活脱节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脱节,是影响生活化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针对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首先,部分小学教师通过对导课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但是在利用导课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并未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学元素融入课堂内容中,导致教学情境创设失败。其次,部分教师虽然在导课环节中增加了生活元素,但是教师选择的生活元素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关联性。受此影响,学生难以顺利进入教学情境,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部分教师虽然将生活元素融入了教学情境中,但并未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性。因此,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2.4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做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但是本文在调查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展情况时发现,部分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这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学习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并未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数学并无意义,逐渐失去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结合习题联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生活化元素的数学教学无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因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的建议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以及引导干预等几个方面,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有一些问题,导致生活化教学理念无法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本文不仅研究了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还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1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中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和情境。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化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入食物或材料的配方,让学生进行分数的操作和理解。教师可以创造各种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或模拟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让他们亲身体验几何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实际问题和现实案例,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解决。这样的做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份有关学生兴趣调查的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来回答问题。在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共同探索数学知识。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合,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3.2创新教学活动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其需要通过创新教学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由于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所以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场景对教学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进行“小数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在后背贴上数字标签,进行数字排列游戏。教师可以让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小数点,在排列好的数字中随意移动,让其他学生进行读数,这种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需要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时与其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通过相对频繁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避免课堂教学过于枯燥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改善数学教学效率,而教学情境创设是否贴近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为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水平的提升,教师首先需要在导课环节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利用导课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时间”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每日的起床时间、上学时间和睡觉时间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联想加深其对“时间”这一概念的理解。其次,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设置,以避免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例如,在进行“重量”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创设“生鲜市场”这一情境,学生可以在这一情境中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使用弹簧秤等工具称量模拟蔬菜、水果和肉类的物品的重量。同时,教师可以将重量单位换算教学与乘除法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水平。
3.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以科学的引导,从而通过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来实现其数学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升。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自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元、角、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节约零用钱,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错误使用各种面值的货币,在教师将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相对枯燥的计算题转变为趣味性相对较强的应用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理念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活动形式较单一、教学情境与生活脱节以及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制定了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兴堂.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9(11):
36—37.
[2]周丽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浅析[J].农家参谋,2018(15):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