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足踝扭伤是否有骨折的快速诊断规则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快速诊断规则;骨折;足踝扭伤;鉴别价值
正文
在临床损伤疾病中,足踝扭伤较为多发和常见,且此类急诊病例在骨科中占比约为6.1%~12.3%[1]。对于足踝扭伤者,急诊医生一般采取X线片常规检查其有无骨折现象,但有数据显示,X线片阳性率<15%,极大的浪费了医疗资源[2]。所以近些年有关专家为了减少阴性摄片率,则主要采取快速诊断规则(OAR)对足踝扭伤加以诊断,以进一步鉴别其有无骨折现象,再对其是否需要实施X先摄片予以确定[3-4]。因此本文选取主要共100例足踝扭伤(足扭伤50例、踝扭伤50例)病例,就诊于2015.01~2021.12内,则探究了临床应用OAR鉴别是否有骨折的足踝扭伤的价值,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选取主要共100例足踝扭伤(足扭伤50例、踝扭伤50例)病例,就诊于2015.01~2021.12内。年龄项目:20~70岁内;均龄项目:(38.52±5.33)岁。性别(男/女)项目:54/46。患者就诊时间均在扭伤后3d内,均为闭合性损伤,且存在程度不同的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活动障碍等症状。扭伤原因:跳跃落地25例、上下楼滑到20例、奔跑12例、行走43例。试验两项要求:伦理通过要求、参与自愿要求。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取OAR予以检查和鉴别,操作方式为:先对足踝划分区域,分为踝区和中足。足部摄片要求为伴有以下3项中任一项的中足扭伤:(1)难以在急诊室或扭伤后即刻自行行走站立≥4步;(2)有骨压痛存在于足内侧舟状骨;(3)有骨压痛存在于外侧第5跖骨基底部。因踝区在扭伤后伴有疼痛,则需视情况展开踝部摄片,要求为以下3项中任一项满足:(1)难以在急诊室或扭伤后即刻自行行走站立≥4步;(2)有骨压痛存在于内踝尖到远端胫骨6.0cm后内侧;(3)有骨压痛存在于外踝尖到远端腓骨6.0cm后外侧。对全部病例由骨科医生在扭伤前后实施试验对比,即先利用OAR检查体格情况,对有无骨折予以初步判断,再实施X线摄片,以对OAR诊断结果进一步验证。
1.3评估项目
观察分析OAR对患者有无骨折的诊断情况,涉及特异性、敏感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等。
1.4数据分析
分析目标为1.3中项目,分析各类数据期间,所用工具为22.0最新版本的SPSS,开展的方式与形式:计数类分别为x2值、[n(%)],计量类分别为t值、(),统计值P<0.05,则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2.结果
2.1 OAR诊断足扭伤结果
本组50例足扭伤者经OAR检查均存在骨折,0例漏诊,诊断特异性75.76%(25/33),敏感性100.00%(52/52),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25/25)、68.00%(17/25),阴性摄片率降低50.00%(25/50)。而见表1。
表1:OAR诊断足扭伤结果(n)
OAR | X线摄片 | 总计 | |
有骨折 | 无骨折 | ||
摄片 | 17 | 8 | 25 |
未摄片 | 0 | 25 | 25 |
总计 | 17 | 33 | 50 |
2.2 OAR诊断踝扭伤结果
本组50例踝扭伤者经OAR检出48例骨折,1例漏诊,诊断特异性50.00%(15/30),敏感性95.00%(19/20),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15/16)、55.88%(19/34),阴性摄片率降低30.00%(15/50)。见表2。
表2:OAR诊断踝扭伤结果(n)
OAR | X线摄片 | 总计 | |
有骨折 | 无骨折 | ||
摄片 | 19 | 15 | 34 |
未摄片 | 1 | 15 | 16 |
总计 | 20 | 30 | 50 |
3.讨论
有统计显示,足踝扭伤中绝大多数属于单一的韧带受损,且骨折在此类患者中经X线摄片显示<15%[5]。阴性摄片大量进行不仅会增加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还会浪费医疗资源,甚至导致射线不必要的暴露。而为了降低阴性摄片的概率,近些年OAR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种方法可降低30%~40%左右的X线摄片率,可有效解决前述问题[6]。由于OAR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且大多数护士和医生经过培训学习1h左右则可其予以完全掌握。
但在实际操作时,骨压痛的诊断效果与操作技术准确性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需注意的事项为:(1)在检查过程中,对于骨压痛是否存在于内、外踝等区域,则开始按压的顺序为胫腓骨近侧至远端部位,而非对内外踝部区域进行直接按压。此种操作的方式便于患者慢慢适应,并对医生提出的问题予以正确回答,此时医生需对患者的疼痛反应予以密切观察,以便对回答时的精神影响加以区分。(2)行走、站立指的是在急诊室内,或扭伤后即刻,其难以自行行走或者站立。若行走任务患者可自行完成,且无论存在跛行与否。若足踝部位存在较为显著的软组织肿胀现象,则在鉴别诊断软组织压痛或者骨压痛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一般而言,在持续性的按压处理之后,软组织部位存在的压痛现象可获得一定的缓解或者改善,因此在对疼痛部位进行按压的过程中,时间必须在3s以上,对于压痛持续存在的病例,则可判断为阳性[7]。在按压时还需注意向内外踝部区域的尖部进行按压,在必要时检查按压的次数需重复1~2次,以有效提升OAR诊断的准确性。由于病例不同其自身情况存在较大区别,如疼痛反应、文化水平、社会及心理等影响无法同意,因此漏诊的现象也难以避免。本文中,本组50例足扭伤者经OAR检查均存在骨折,0例漏诊,诊断特异性75.76%,敏感性100.00%,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68.00%,阴性摄片率降低50.00%。这提示足扭伤病例经OAR诊断后其骨折可完全被检出,可最大程度的减少X先摄片率。而50例踝扭伤者经OAR检出48例骨折,2例漏诊,诊断特异性50.00%,敏感性96.00%,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55.88%,阴性摄片率降低30.00%。这提示踝扭伤病例经OAR诊断后其绝大多数骨折可被有效检出,且X先摄片率显著降低,患者诊断敏感性显著。总结前述可知,OAR的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十分优良,可对足踝扭伤及其骨折情况作出准确的鉴别和判断,可为临床减少X线摄片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所以临床应用OAR鉴别足踝扭伤及其骨折伴发情况发挥着显著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综上,临床应用OAR鉴别足踝扭伤及其骨折伴发情况的价值较高,可提升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可促使阴性摄片率明显下降,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可进一步借鉴研究。
【参考文献】
[1] 滕翠艳. 快速诊断规则在足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 健康之友,2020,08(12):58-59.
[2] 王晓雨. 试论快速诊断规则在足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0(12):124.
[3] 庞显伦,卢成康. 快速诊断规则在诊断青年踝关节扭伤是否合并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J].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2):742-744.
[4] 成晓波,牛智慧. 鉴别足踝扭伤是否有骨折的快速诊断临床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5,04(19):38-38,39.
[5] 施付强,胡扬,刘霞,等. 踝关节正侧位联合足正斜位在足踝扭伤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5,02(7):32-33,34.
[6] 孟世平,庞显伦. 快速诊断规则用于鉴别足踝扭伤有无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9):967-968.
[7] 殷军明,蒲祖辉,陈伟南,等. 足踝关节骨折快速诊断规则的临床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3):440-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