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为导向的校外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不仅应关注艺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也要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用课程综合育人的理念发挥艺术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新课程中强调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艺术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艺术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实施“学科德育”,本质是在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下发挥艺术教育德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以美育人乃艺术教育的初心,但艺术教育并不都是在育人。当把音乐作为技术,而不是一种育人的手段与载体,这样音乐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做不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培养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世界的效果。
在课堂中,主要实施以“美”生情,激活德育体验——以“艺”唤情,提升审美情趣——整合资源,“艺”“育”共情共融三步学策略,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促进学生德性不断生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以“美”生情,激活德育体验
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突出课程综合”,聚焦核心素养即为“文化理解”,强调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德育主题,巧妙抓住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在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融汇中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助力学生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学会理解、尊重与包容。
在执教钢琴曲《浏阳河》这首优美抒情、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钢琴乐曲时,汇集了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体验,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让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爱国情怀。
二、以“艺”唤情,提升审美情趣
新课标课程理念的“重视艺术体验”,聚焦核心素养即“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大多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感染力极强,这些音乐作品蕴含着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词曲作家们对于国家、社会、民族的热爱,在认知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与作品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提前认真研读教材,关注思政主题,在教学中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和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语,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中利用音乐作品和歌曲演唱、乐曲欣赏、音乐游戏、歌舞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体验,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在讨论中、演唱中、欣赏中、活动中、创编中将德育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整合资源,“艺”“育”共情共融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的“坚持以美育人”,聚焦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注重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歌曲的內涵,要鼓励学生在鉴赏中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参与和体验,立志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教学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在学习过程中先借助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跟随着轻快的旋律去用心感受歌曲中祖国的秀美山川,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听完歌曲后的感受,从聆听和欣赏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接下来学生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带着情感演唱,带着自己的感受创编歌曲,与同学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共鸣,加深其爱国情怀。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以升华,德育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之,以音乐为载体渗透德育,是对学生们思想品德培养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比起一板一眼的讲述大道理,这些会跳动的音符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塑造有着更突出的作用。开展以德育为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切实将新课标理念与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育渗透,将德育贯穿课堂始终。真正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聚焦核心素养,扎实推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艺术教育目标,凸显音乐学科课程育人功能。不仅将音乐美感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的显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