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双芝

古韩镇中心校邮编:046200

摘要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此期间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使其学会以优质和先进的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促进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提高自己整体的数学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认知等影响,在逻辑思维上有很大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力量,帮助学生进入数学情境,进而科学有效地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自发、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在学习中培养优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正文


前言

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助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以数学思维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加快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手段有待优化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始终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点教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做出教学方案调整,优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素养,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公式解答数学问题。若想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需明确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因为分析教学实际可以发现,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刻,便可能影响其数学运算能力。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抛出大量的教学内容,在长期快节奏的教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课堂上不愿意、不主动和教师交流。此外,尽管教师会进行错题讲解,但是由于未能开展深度交流,教师难以明确学生解题错误的具体原因,教学针对性较差,这也直接限制了学生学科能力发展。

二、重视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思考意识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理论概念,当小学生有能力借助概念对一个知识进行分析时,其逻辑思维会大大增强,对此概念下的内容理解也会成倍增长。但数学概念多偏抽象和枯燥,对本就注意力弱、学习意识淡薄的小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对此,教师要加大对概念的教学力度,帮助学生仔细认真地进行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以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树立逻辑能力培养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要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教学要求,那么教师就不能忽视了对教学方案和内容的准备。只有提前精心设置课堂教程,教师在教学时才不会逻辑混乱,才真正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进行“圆”的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明确本章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难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和内容设置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现阶段学生的学情和逻辑思维发展情况,由简至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将逻辑思维的培养目标渗透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方案设置成以下几个内容:概念理解、教材知识学习、知识拓展、课堂思维活动的展开、利用问题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组织学生分析总结本章学习内容。概念理解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教材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多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或多媒体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知识拓展是为了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培养,期间教师可以设置多样的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思维多角度发展;课堂思维活动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专项训练,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实际输出;利用思维问题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是帮助学生再次熟悉所学知识,加深印象;组织学生分析总结本章学习内容,是为展现本课堂的教学成效,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总结中了解学生目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逻辑思维目标的实现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总结中了解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总之,提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内容,建立明确的逻辑能力培养目标,会比教师在教学时随意设置相关活动更具价值和意义。

四、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质疑,保证逻辑思维的有效培养

乐于思考,乐于提问,是推动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有疑虑可提,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运转,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例如,进行“千克和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后,为学生展示一张超市菜蔬水果调味品的陈列图,并附带实际的价格数据。为保证学生更好区分克与千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图中的物品哪些适合用克来计算,哪些适合用千克来计算。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带有逻辑推理性质的问题,如“超市共有2种苹果,大的18元1千克(500克约有3个),小的23元1千克(500克约有5个),小红家共有4人,妈妈想花最少的钱给家里每人买2个苹果。请问,妈妈该买哪种苹果,又花了多少钱?”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做题中生出多种解题思路,进行多样化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逻辑思维形成

逻辑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教师的督促,更要有学生的自我鞭策。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期间,对于重难点题型,教师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讲解,也要鼓励学生养成制作错题集的习惯,让学生形成学而时习之,错而三省之的意识。又如,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作业监督小团队,每日监督作业抄袭现象。教师还要坚持每日收集并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的作业质量,强化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意识,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结语

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设置强效、多元的教学模式,将逻辑思维的训练渗透到每堂课中,润物无声地实现逻辑思维培养和发展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凌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成长,2023,(1).[2]沈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真情,202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