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伊廷军

济南市钢城区友谊路小学271104

摘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的视角为依据,优化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应用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因为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依据,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

正文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科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利用趣味化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使学生深入地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善于用科学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科学的学习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几个方面。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纵深发展的关键点,也是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关键渠道。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出科学理性精神的人格化教育,其强调立足本土文化,结合实际进行操作探索,《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科学启蒙为关键,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能逐步体会到科学本质,从中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并通过科学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能灵活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

二、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充分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学习主动性不强,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相关。学生的年龄小、阅历少,在各个方面都不太成熟,而科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兴趣为引领,指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活动中,在课堂上通过多元方式来完成对科学的探究,养成科学思维及意识,活用科学知识,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全面培养。

如在《潜望镜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潜艇在海中遨游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根据视频领略神奇的海底世界,调动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给出学生问题:潜艇在海里就可以看到海面上的情况,大家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用多媒体将潜望镜的图片展现出来,并通过简单的语言为学生介绍潜望镜的主要功能,让学生对潜望镜有初步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硬纸、小镜子、固体胶、尺子等材料,指引学生掌握相应的潜望镜制作步骤,自己制作潜望镜。通过这样的活动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潜望镜的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学生也会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到科学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

(二)保持课堂活跃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自身的主导地位,强调自身给学生灌输知识,并没有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入手,导致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会受到严重限制,学生思维被禁锢在课堂、教材中,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平常也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要注意保持课堂活跃氛围,引领学生能自觉地开展知识探索,使学生能在自主发展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如在《我们的住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充满趣味性、实践性的操作性课堂。在课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丰富多样的材料,如小石头、废旧箱子等,进入课堂后,教师先让学生以自己家为模板,通过纸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家”,并在作画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在互动中拓宽自身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住宅方案。学生在完成设计活动后,教师可以与各组学生一起利用学生收集的素材制作“住宅”模型,同时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相互交流思路,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最后教师让各组学生将自己组的制作成果展示出来,同时选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并使“设计者”与其他学生交流自身的独特观点,如果是制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是难题,也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解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会有明显的提升,科学素养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三)灵活开展科学实验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相对应的科学活动,而实验则是学生开展科学活动的关键,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实验来实现对学生的素养培育。在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灵活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科学操作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保持科学实验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借助实验来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小学科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时,尽可能地采取生活化材料,如生活中的塑料瓶、气球等,这样的材料简单易得,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容易激活学生的科学实验开展热情。

如在《彩虹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事先准备一盆水,在阳光下,教师用一个小盆将水泼向空中,待水落下后,天空中会短暂出现一道彩虹。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尝试根据教师的操作进行实验,并且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借助实验来引领学生开展思考,容易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为了掌握相应的知识,也会借助实验主动地进行分析、操作,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

(四)灵活开展科学实践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强化学生的科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的获取状况,更要结合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对应的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指引学生在科学实践探究中强化自身的各项能力,推动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如在《材料的导热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本节课教学结束后,为学生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准备木材、塑料、铁质材料等不同属性的材料,将这些材料的一端放在开水中,另一端则暴露在外面,3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这三种材料暴露在外面的一端温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排序。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走近科学,又能强化科学与生活的关联,以此满足学生科学素养发展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的综合成长有极大帮助。在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把握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要系统把握当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能力,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彦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22,24(01):172-173.

[2]黄木林.小学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实践[J].亚太教育,2022(01):43-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