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丽霞

莘县大王寨镇中心小学252415

摘要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的历史、哲学、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策略

正文


前言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群体的思想发展[1]。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为了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还要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这些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的学习,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成绩,还要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学习的几年是他们道德品格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渗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发展,还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三观[2]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境界,又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思想水平提高。比如,孔子孟子庄子,这些大家的思想都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遇到的困难

小学语文不乏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目,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却缺乏重视。首先,课文里的讲的文化不够全面,学生想要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就需要教师扩展大量相关知识和内容[3]。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学习更侧重于课本,教师为学生扩展的内容很少,且拓展也不够完整。其次,在“应试教育”理念长期影响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定位更强调对学生获得基本理论和解答考试问题的教育,忽视了文化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目标更加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素质和人格的发展并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很多教师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只是小学语文学习内容的基本要素,只在课文的教学中进行简短的讲解,缺乏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具体教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学生难以理解传统文化、产生共鸣,难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有专门的教育规划和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对学生进行最简单、流于表面的解释,根本满足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路径

1.要转变观念,弘扬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传承,其实是一个触动历史生命、唤醒远古灵魂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跟上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敢于刻苦课程,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素材,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浓厚的传统文化情怀[4]

2.紧抓教材,深挖课文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在教材学习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使课文的知识更加丰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例如古诗《游山西村》,首联渲染出了丰收之年农村的欢悦气象,次联诗人在写景中蕴含哲理。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难免遇到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的情况,容易产生苍茫之感,但是,如果坚持不懈,继续前行,便会在一丝光线后豁然开朗。此联富含理趣,与人生某种境遇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让人读来更觉亲切。陆游罢归故里,心中自然愤愤不平,在家乡纯朴的生活又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他也并未丧失信心,仍身怀报国之志,深信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很少能引起学生思考,因为他们很难读懂诗中的哲理。因此,教师可以以这些问题为中心进行延伸学习,阐释诗词背后的历史渊源和诗中蕴含的哲理,对陆游的相关事迹进行分析和讲解,鼓励学生进行情境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体会陆游的家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教材的延伸,感悟家国情怀

要从现实出发,升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寻找切入点,借助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将国家发展的现状与历史进行对比,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5]。例如,在进行“战争”与“和平”题材相关教学时,介绍相关背景,从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多少英雄豪杰、革命先烈因民族救亡图存而献身;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2020年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疫,打赢了抗疫攻坚战的重要一程。这些贴近现实的教育材料,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提升家国情怀。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让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学校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例如,促进校园文化社团建设,比如文学社、汉文化社、书法社、合唱社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社团艺术活动,可以起到校园示范作用,让同学们在观赏中得到高雅的艺术熏陶,例如汉文化社,他们希望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岁岁丰收,稻谷飘香,与君同袍,以梦为裳;在这里是一次古今文化的碰撞,让传承的信仰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社团引领身边的学生披上一袭华裳,与古人共一片月光,在熏陶学生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合唱社还会通过举办革命历史歌曲合唱比赛、校园民族歌曲快闪活动来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对当代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担负起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积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梦雅.关于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引导教学研讨.新作文:教研,2021(7):0163-0164.

[2]韩静.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学周刊,2021(28):183-184.

[3]庄云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探究.求知导刊,2021(9):61-62.

[4]王树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J].新课程,2021(32):34.

[5]刘红梅.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J].读与写,2021,18(1):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