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依从性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症状表现为咳痰、咳嗽的反复发作,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该病症反复发作且病情迁延,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影响着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据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疾病负担的首位,尤其是近几年,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发病率已经高达3%[1]。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并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治疗费用较高,住院次数和时间较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而且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自责、拖累儿女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提高依从性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少住院次数和时间,尽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对该病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为了验证心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本文将根据患者的实际资料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就诊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通过抽签的方法划分样本对象,每组各14例。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1-72岁,平均(52.3±5.4)岁,病程1~6年,平均(3.4±1.8)年;观察组:男7例,女7例,年龄30-72岁,平均(52.6±5.9)岁,病程1-7年,平均(3.59±1.2)年;年龄与病程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1)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通过半坐卧位的姿势进行日常休息和锻炼,改善其呼吸频次和肺活量,并嘱咐家属卧床期间需要定时协助患者更换姿势,避免长时间统一姿势产生压疮;患者住院期间,保证病房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对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住院环境舒适;将住院和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出院后提醒患者自我护理要点。(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进行饮食结构的摄入量的调整,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清淡饮食,并嘱咐患者饮食不能过量和过烫,以免加重对患者气管的影响和刺激。(3)口腔护理: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需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因此比较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如果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清理,并指导其进行日常口腔清洁,提高护理舒适度。(4)健康预防:为了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有效地防护护理,告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原因,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嘱咐患者不能吸烟,防寒保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5)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每天通过缩唇训练、有氧运动等促进病情恢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很多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精神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善于倾听患者的内心,关心关爱患者,提升自己的心理疏导能力。对患者的性格特点、身心状态、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和生活习惯等进行全民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病因素、症状、影响以及治疗和护理要点难点进行讲解,将治疗方案以及各种不良行为对治疗的负面影响进行展开分析,从而提高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正确认识,促进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的提升。健康教育期间,应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展开,认真观察患者反应,如果有任何疑虑要及时进行解答。(3)善于倾听:对患者表达的负面心理和情绪,应耐心倾听和感受,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语音语调,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言辞,为护患之间创建良好和谐的关系,对于患者的问题,应耐心解答,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了解每个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等,通过合适的视频播放、口头讲述等方法,为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治疗信心。(4)加强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要加强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而通过针对性地心理护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将不良情绪表达出来,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可以和患者家属进行更多沟通,鼓励家属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5)行为干预:通过局部按摩、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改善其治疗舒适度,同时采用愉悦疗法,帮助患者消除焦虑,调整心态。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自制的问卷,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得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完全依从,分数60-90分(含60分)为部分依从,分数低于60分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7.0处理,计数资料n(%)实施X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对比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和对照组(64.3%)相比,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2.9%)显著较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n/%]
组别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总依从率 |
观察组(n=14) | 9 | 4 | 1 | 13(92.9%) |
对照组(n=14) | 5 | 4 | 5 | 9(94.3%) |
χ2值 | - | - | - | 3.394 |
P值 | - | - | - | <0.05 |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量表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较对照组(71.4%)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n=14) | 11 | 3 | 0 | 14(100%) |
对照组(n=14) | 6 | 5 | 3 | 10(71.4%) |
χ2值 | - | - | - | 4.667 |
P值 | - | - | - | <0.05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其治疗时间较长,并且病情迁延反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使患者产生不配合治疗的现象。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治疗期间长期受到恐惧、压抑、焦虑、自责等因素的影响,会对治疗产生消极和抵触的情绪,如果长期不进行疏导,可能会影响疾病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的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调整患者身心健康。通过系统、科学地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其负面心理,改善其治疗依从性[2]。
心理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对以往的护理内容和效果进行总结,调整护理方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2]。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加深患者对病情评估和治疗等知识的认知,对于提高其依从性有一定意义。知识讲解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例如,如果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其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因素,如果患者的文化水平较高,则通过宣教的方式将护理要点、预后等向患者介绍。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理解患者,让患者真正相信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护理技巧,按时锻炼,对于提高其依从性和护理质量非常有效[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等都会产生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仅和医生的水平有关,和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患者的认知和依从性都有一定关系。我国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和治疗都已经有所进步,很多患者能够根据医生的问答和筛查确定自己的患病风险,及时进行检查,及时确诊病情,给治疗效果提供了积极的影响,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升[4]。临床上主要通过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了药物作用,患者的本身的情绪也会影响治疗效果,负面情绪会导致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5]。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辅助以心理护理有显著效果,首先,通过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更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在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理解认可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改善治疗依从性[6]。其次,通过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患者的交际能力,不仅可以将不良情绪向家属倾诉,还可以和护理人员交流,有利于患者形成对疾病更深层次的认识,正确地对待疾病,增强自我护理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心理护理,能够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了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更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在选择护理方法时更有所倚重,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整护理方案[7]。通过系统地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在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护理知识,对工作积极性和护理水平的提升都有正向作用。
综上,心理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现代护理学高速发展,护理模式不断优化的当下,护理方案也在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在优质护理和个性化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发挥出了护理服务更高的价值,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俊玲,李梅,黄慧等.个性化叙事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2,8(23):70-74.D
[2]迟冰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6):157-160.D
[3]汪青.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182-183+186.
[4]刘娜.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38-139.
[5]林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8):102-103.
[6]宋长宇,张彩虹,杨婧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36):5063-5066.
[7]黄燕文,曾玉芝,黄国婷.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名医,2020(02):14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