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摘要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效果体会
正文
引言
进入神经内科ICU,意味着患者疾病进入一个较为严重的状态,不仅忍受着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不适和临床症状,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经营和工作学习,还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高、治疗方案复杂、疾病知识缺乏、疾病预后期望较低等原因,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神经内科ICU 多以脑出血、脑卒中、脑梗死、颅脑损伤、颅内高压等疾病为主,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质量相对不高。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患者住院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临床问题,发病后会影响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造成患者下肢功能障碍、肢体肿胀疼痛,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出现肺栓塞和血栓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神经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时,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宣教为主,为了进一步探究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本研究以神经内科ICU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护理效果和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ICU住院治疗的96例手术患者,将上述患者分别进行编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为(49.25±3.19)岁;在疾病类型上,脑出血患者13例,脑卒中患者9例,颅脑损伤患者12例,颅内高压患者14例;在合并慢性疾病上,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13例,其他疾病8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50.07±3.21)岁;在疾病类型上,脑出血患者12例,脑卒中患者10例,颅脑损伤患者13例,颅内高压患者13例;在合并慢性疾病上,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12例,其他疾病9例。对患者上述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合并疾病等基础临床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实际意义(P>0.05),能够有效进行本次研究。
1.2研究对象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临床症状表现、病理组织检查、血液指标检查、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由科室专家小组明确诊断为神经内科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2)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具备较好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能够有效配合本次研究。(3)研究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次研究目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符合伦理审查标准,经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2排除标准
(1)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急性期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或变化较快,严重危及生命安全;(2)患者合并精神障碍,认知能力不佳、认知水平不高或治疗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本次研究;(3)患者基础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或存在其他严重干扰本次研究的情形。
1.3护理干预方法
1.3.1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1)术前护理: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从多个角度尽可能降低其手术隐患和术后风险。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情况,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疾病进展,做好术中的对接工作和术后的护理准备。其次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为其讲解治疗必要性、手术基本原理和术后并发症等内容,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
(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对患者个人信息做好“三查八对”,采用正向问答的方式认真核实患者信息,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多次核对、多人核对。手术开始前、结束后,要注意手术操作台周围的清洁,做好手卫生消毒,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器械护士还要做好器械清点、止血缝合等工作,最后在患者拆除麻醉后将其送至病房,并向主治医生汇报手术情况和生命体征[1]。
(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临床护士要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评估患者术后的身体状况和风险因素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风险管理。要观察和评估患者的下肢温度、颜色、弹性、疼痛等内容,通过定时测量其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判断其肿胀程度,一旦出现红肿、胀痛,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超声检查、血液检查,遵医嘱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抬高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回流[2-3]。
1.3.2给予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
(1)健康综合宣教:住院治疗期间,临床护士首先要为患者讲解医院的基本环境和建筑布局,让患者了解安全出口、消防栓、热水间、护士站、洗手间、医生办公室、门诊楼、超声楼等重点区域的位置。另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护理评估,根据其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包括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必要检查、治疗方式、护理方案、血栓风险等内容,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一个大致了解。最后,还要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定时评估,贯穿到患者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以不同等级表示不同程度,即通过高度危险、中度危险、低度危险等方式进行表述[4]。
(2)饮食个性方案:神经内科患者代谢相对更快,需要加强营养物质的补充和配置,总的来说,患者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临床护士要引导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多饮水,避免发生剧烈呛咳,加重腹部压力,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因排便不畅造成的压力过大,进而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风险[5]。面对不同的患者,临床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进而根据其个体需要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为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控制患者血压、补充优质蛋白质为主要目标。
(3)肢体康复锻炼:神经内科ICU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因而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逐步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循序渐进的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意识模糊时,家属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例如踝部内外翻转、上下伸屈、小腿悬空、抬高等基本动作,还要定时给患者进行翻身,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在患者能开始下床活动后,要引导患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床上坐起,两脚自然下垂,没有身体不适后,再逐渐在床旁扶着床挡活动,然后沿墙壁在室内活动,最后过渡到病房走廊,直至完全恢复。
(4)用药给药护理: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后,要给予用药服药指导,优化给药操作技术,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能。血管穿刺次数较多会破坏血管结构,损伤血管功能,增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因而临床护士应该不断提高护理穿刺技术,避免下肢和患肢穿刺,避免出现渗液,把相关内容纳入到工作绩效中,提高整体护理操作水平。同时,一旦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护士要遵医嘱给予抗凝、溶栓药物,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等,要随时与医生沟通,指导患者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的风险程度和疾病进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心理情绪疏导: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过高、治疗预后一般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内心想法和心理状态,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内心情绪,了解其担忧、恐惧、焦虑的具体原因和深层感受,让患者认识到自己有着可靠的支持和持续的关注,认识到临床护士疏导其心理情绪的真情实感。面对患者内心的无助和恐惧,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要过于担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而是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护理措施[6]。还要引导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亲密交流、有效沟通,给予患者稳定的心理支持。
1.4效果评价指标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7]:护理干预一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包括下肢疼痛、下肢肿胀、下肢颜色变化等情况,分别比较不同项目的结果差异。
(2)临床治疗相关指标[8]:护理干预一周后,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持续住院时间等内容,分别比较不同项目的结果差异。
(3)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前后,观察并评估2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等内容,分别比较不同项目的结果差异。
1.5数据统计方法
使用Excel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使用SPSS 24.0对上述资料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 % 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分别使用x²检验、t检验进行差异性验证,P<0.05时,表示2组结果有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有实际意义。
2 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比较
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实际意义(P<0.05),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栓症状的发生率,详见表1。
表 1 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症状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下肢疼痛 | 下肢肿胀 | 下肢颜色变化 |
对照组 | 48 | 14(29.17) | 11(22.92) | 13(27.08) |
观察组 | 48 | 4(8.33) | 2(4.17) | 2(4.17) |
x² | 6.838 | 7.207 | 9.560 | |
P | <0.05 | <0.05 | <0.05 |
2.2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比较显示,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持续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实际意义(P<0.05),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表2。
表 2 2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首次下床时间(h) | 首次排气时间(h) | 持续住院时间(d) |
对照组 | 48 | 202.37±20.52 | 733.91±121.47 | 50.21±5.46 | 73.15±6.84 | 17.82±4.17 |
观察组 | 48 | 200.41±21.05 | 730.62±120.68 | 27.75±6.53 | 39.68±5.77 | 10.07±4.61 |
t | 0.188 | 0.057 | 8.041 | 11.058 | 4.508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实际意义(P<0.05),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详见表3。
表 3 2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社会功能 | 躯体功能 | 认知功能 | 情绪功能 | 角色功能 |
对照组 | 48 | 78.46±3.52 | 74.63±3.90 | 79.27±3.22 | 76.56±3.69 | 77.24±3.18 |
实验组 | 48 | 90.72±3.61 | 89.55±3.83 | 91.31±3.39 | 89.35±3.51 | 90.31±3.40 |
t | 7.129 | 7.835 | 7.281 | 7.308 | 7.699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久站、久坐、长期卧床、暴饮暴食等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屡见不鲜,成为多数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和直接原因。神经内科ICU患者多见脑出血、脑梗死、颅脑损伤、颅内高压等临床表现,多是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所导致,通过各种途径破坏患者的神经细胞和大脑功能,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年龄逐渐增大等因素密切相关,再加上患者术中要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机械通气、镇静药物等进行治疗,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而更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即下肢深静脉血栓[9]。
神经内科ICU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而不断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进行治疗,包括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物和手术溶栓治疗,还可以通过抬高患肢、定期翻身、活动脚踝、穿弹力袜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护理工作者要熟练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和外在症状,能够在患者可能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之前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知识储备和提前预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10]。同时,还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进展和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适宜的饮食方案,合理补充治疗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引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疏导内心负面情绪,给予患者稳定的心理关注和家庭支持,推进患者身心层面的双重康复。
本研究显示,对神经内科ICU 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不适,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隐患,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帮助患者提高其基本生活功能,帮助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逐渐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ICU患者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大,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不仅要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本知识,为患者做好疾病知识宣教,还要密切配合医生给予患者饮食方案、康复指导、用药治疗、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既要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还要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翠,邢会凤.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6):0160-0163
[2]何玲玲.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161-163
[3]侯倩倩.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0156-0159
[4]刘媛媛,焦如东,张艺泓,等. 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6):149.
[5]张亚,陆海军,王晨,陈玲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预防性护理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1):0229-0231
[6]钱莉莉. 预防性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2):104-106. DOI:10.14033/j.cnki.cfmr.2021.12.037.
[7]王佳英.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1):0148-0151
[8]孙素英. 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研究[J]. 双足与保健,2019,28(06):79-80.
[9] 刘荣辉. 神经内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 双足与保健,2019(11):127-128. 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9.11.127.
[10] 夏海琼. 神经内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J]. 双足与保健,2019(20):115-116. 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9.2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