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老年慢性病;应用效果
正文
慢性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具有周期长、并发症多、危害大的特点。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群中。该病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精神负担[1]。对于此类患者,不仅需要重视其医疗,还需要考虑到其身心需求,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质量十分重要。研究由此展开,设计对照试验,引入人文关怀护理方案,选择对应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后进行量化表现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40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2-88岁,平均(70.10±4.45)岁,糖尿病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16例,慢阻肺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0-88岁,平均(70.25±4.74)岁,糖尿病患者16例,高血压患者15例,慢阻肺患者9例;将以上各项资料统一分析,在利用信息技术解析结果,得到“可比较”许可,数据表现为“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行人文关怀护理:(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以亲切的态度介绍病房的环境设施以及医护人员,使患者能够尽快熟悉病房,降低陌生感;此外,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病房内设置一定的绿色植物,悬挂一些关于临床常见慢性病的病情知识宣传板,准备一些老年人喜爱的象棋、纸牌等休闲娱乐工具,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医护环境;(2)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心理状态容易出现波动,受到疾病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进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心理的负面情绪则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因此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就患者的病情情绪对其进行单独宣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病情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病情的了解程度,解答患者关于病情的问题,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同时告知患者各项慢性病积极配合治疗的意义,予以患者心理关怀,提高患者的医护依从性与配合度。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住院期间注意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估: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参考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2],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将评定项目设置为4个维度: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计算各项目加权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反馈被测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该项目利用计算机配合完成,设置软件自动(SPSS20.00)运行,规范统计学规则:在计数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在计量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t”,输入数据,如输出“p<0.05”,提示对应数据存在分析差异。
2结果
结合评定标准,表格中上组干预后测定值高于下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效果评估
组别 | 躯体功能 | 物质生活状态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40) | 63.52±3.84 | 93.31±4.45 | 62.06±3.28 | 95.68±3.76 |
对照组(n=40) | 63.58±3.82 | 90.82±4.14 | 62.03±3.25 | 90.09±3.56 |
t值 | 0.0783 | 2.8968 | 0.0459 | 7.6337 |
p值 | 0.9377 | 0.0046 | 0.9635 | 0.0000 |
组别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40) | 61.05±3.55 | 92.46±4.18 | 64.39±3.35 | 93.44±4.22 |
对照组(n=40) | 61.02±3.60 | 90.83±3.88 | 64.42±3.38 | 90.80±4.00 |
t值 | 0.0419 | 2.0209 | 0.0445 | 3.2105 |
p值 | 0.9666 | 0.0460 | 0.9645 | 0.0018 |
3讨论
慢性病逐渐成为影响临床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病种涵盖较多,较为宽泛,且患病后,不仅会直接影响健康指标,还可能在长期的病程发展中,增加各类并发症的风险[3]。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人文关怀护理是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其基于优质护理为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护理需求,并融入文化以及精神各项因素,旨在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4]。本次研究中,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中,以病情护理为基础,在基础护理内容上,通过入院护理,帮助患者增强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提升自护能力,通过心理护理,从心理层面予以患者关怀,有效减轻其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于病情、治疗的认知度,提升主观医护意愿,加强对各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从而提升自身健康的,改善综合生活质量[5]。
综上,针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按照其临床需求,设计针对性干预措施,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进而强化其积极作用,体现干预成效。
参考文献
[1]邵惠弟,钟小华,沈爱娟,等. 叙事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600-1603.
[2]何影,张蓉,陈敏. 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理念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长寿,2021(7):246,248.
[3]陈秀苹. 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21,18(6):263.
[4]赵莹,王晨,孙玉倩,等. 住院老年慢性病病人治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22,49(6):1078-1081,1117.
[5]李嘉音,刘东玲,王子辰,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行为现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4-99,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