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正文
1引言
大面积脑梗塞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一般是脑动脉主干出现阻塞问题造成,进行CT检查一般可以发现脑组织内部的大片状低密度阴影,而且多在脑叶或跨脑叶分布。此病带来的脑组织损伤更为严重,威胁区域更大,除了常见的脑梗塞症状,基本都会伴发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等问题。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此病如果伴发症状比较突出,将表现出与脑出血类似的情况,因此准确诊断的难度较大,必须进行头颅CT扫描来确诊。而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的前提是给出准确的诊断,所以需要了解此病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点,提供对症且及时的治疗方案,这对于疾病诊疗有积极意义。伏慧琴[1]、业居聪[2]等人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对此,本次研究就选择2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展开相关方面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材料
选择医院在2022年一年中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24例。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68.4±3.2)岁。男性13例,女性11例,其中35-60岁男女比例1:1,61-79岁男女比例7:5。伴发症状:意识障碍8例(其中昏迷4例,昏睡4例),语言障碍8例,肢体瘫痪4例。合并症:高血压16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
2.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疗以及预后情况。
检查:在患者入院后均安排常规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病灶累及脑叶都在2-3个,其中累及2个的17例,累及3个的15例,存在中线结构发生位移的13例。
治疗:对患者进行评估,均处于急性发作期。因此提供脑组织营养药物以及脱水剂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呼吸支持,进行氧疗;存在感染指征的进行抗感染治。这里选择的脱水剂需要包含白蛋白、利尿剂、甘油果糖及浓度为20%的甘露醇等,需要使用1-2周左右。而脑细胞营养药物可以选择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同时每天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持续用药3-7天,每天10-20mg左右。如果是存在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使用激素治疗。在急性期之后,可以为患者追加活血化瘀类药物的使用,比如血栓通、阿魏酸钠等,期间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监测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如果存在肝肾功能不全问题,需要调整脱水剂的种类以及剂量。
2.3观察指标
治疗2周时间,评估疗效情况。评估标准选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量表选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MESSS),如果最终评分降低≥18%,病情痊愈或者症状显著改善判定为好转;评分降低<18%,症状无变化、病情恶化甚至加重判定为未好转。
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分析数据,分别使用%和`x±s表示,并展开c2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24例患者中,存活22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疝;22例存活患者中,肌力0-2级的有13例,3级以上的9例;治疗2周后,24例患者中出现10例好转,14例未好转;分析未好转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体征、有相关病史、年龄≥75岁、有并发症。
4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脑组织疾病,并且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在老年群体中更加常见,同时表现出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其属于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问题,会造成脑部血循障碍,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同时可能诱发患者机体出现一些功能性障碍,严重的可能造成突发死亡问题,而且致残率较高,所以在临床上备受关注。大面积脑梗塞则是脑梗塞中更严重的类型,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所以需要尽早诊断与治疗。目前对于此病的诊断,需要进行头颅CT扫描可以给出准确诊断。比如冯国宽[3]等对38例此病患者进行CT诊断的分析,发现具有较高准确性,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大小、部位以及形态,可作为大面积脑梗塞早期临床筛选的有效方法。姜祖超[4]也证实了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于此病,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降低漏诊、误诊发生的概率,从而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但如果此病患者就诊时不具备CT检查的条件,可以选择以下信息作为与脑出血鉴别诊断的依据:(1)具备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表现出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2)详细了解发病时期和机制,如果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等情况时,属于脑出血的可能性大;临床一般认为此病多数在安静状态下发病。(3)脑出血患者大多数据有高血压病史,而且绝大部分在患病初期就表现出血压明显升高的趋势;而此病一般不会出现类似情况。(4)脑出血患者在起病时直接表现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而此病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而且一般呈进行性加重趋势。(5)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存在脑膜刺激征,出现时间也比较早;此病患者一般不会表现出这一症状,或者出现时间比较晚。范贵娜[5]等人就分析了此病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脑出血转化情况,进一步增加了病情危险程度以及治疗难度。本次研究中,合并高血压的16例,占比很高,而长期高血压会造成脑组织血管堵塞,继而引发大面积的脑梗塞问题。糖尿病也属于此病的病因之一。
临床发现患者在活动情况下容易引发此病的发生,主要是活动时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出现崩溃,或者心瓣膜赘生物等脱落问题,导致脑血管主干动脉闭塞,出现大规模的脑缺血症状,继而引发此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以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特点多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偏瘫,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其主干发生梗塞后,由于皮层与深穿支供血产生障碍后,造成对侧偏瘫以及偏身感觉障碍等情况;其次是意识障碍,并且呈现出明显的进行式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此类患者的脑组织存在广泛性受损,因此容易诱发脑功能障碍;然后是颅内高压,这是由于患者大面积的脑梗塞,其病灶周边存在着严重的脑组织水肿情况,进而诱发颅内压异常升高,同时硬脑膜及大血管受 到挤压和牵拉,因此更容易诱发颅内高压。
但是临床上对于此病患者来说,总体疗效仍然较差。选择抗凝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患者的血液凝固情况,进而抑制脑血栓形成及进展,但是抗凝治疗对于急性期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基本无效。当前阶段可供选择的溶栓治疗方案中,溶栓药物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的选择比较多样,应用时限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产生的疗效结果也不一致。部分人员认为对患者的局部动脉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强化治疗效果,但更多的人员认为,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的总体疗效并不突出,还可能造成出血性脑梗塞等问题。而如果在急性期进行脑血管扩张剂治疗,会显著增加脑血管扩张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缺血区域的缺血情况和程度,也就是造成脑内盗血问题。因此,此病患者急性期的治疗首先需要降低颅内压,积极控制脑水肿,同时给予吸氧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采取以脑保护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于此病的治疗,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的功能恢复。所以临床上可以选择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或者选择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其中脱水剂的应用时间需要考虑具体病情,一般经过1-2周的治疗后,如果患者的意识障碍问题消失,颅内压也恢复正常,此时可以选择使用血管扩张剂药物,可以帮助强化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不能盲目使用,过早和过晚都可能造成病情加重。同时,治疗时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保证治疗方案的综合性。比如韩荣才[6]选择小剂量甘露醇的使用,发现改善疗效作用不显著,但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收效良好。刘文莹[7]则选择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的使用,发现疗效比较满意。还有人提出手术治疗的应用,比如李宇船[8]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去骨瓣减压治疗以及保留骨瓣手术治疗,发现:保留骨瓣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肯定,且术后近期并发症较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崔格[9]等人则提出中药的使用,选择自拟益智通窍汤,发现可以改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拟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治疗时先进行降压治疗,使用甘露醇等可清除因脑缺血产生的脑内自由基,以此抑制脑水肿。开展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防止发生出血性转化。对患者行吸氧治疗,使血氧弥漫半径增加,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代谢,缓解脑水肿。研究结果显示,24例患者中,存活22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疝;22例存活患者中,肌力0-2级的有13例,3级以上的9例;治疗2周后,24例患者中出现10例好转,14例未好转;分析未好转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体征、有相关病史、年龄≥75岁、有并发症。因此,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诊断并及早治疗。而从临床分析,此病的预后一般较差。此病因为脑组织受损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而预后水平直接取决于发生梗塞的部位、范围大小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轻重等相关因素。正常来讲,虽然部分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但如果能够坚持遵医嘱选择可靠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调控饮食,选择清淡科学的饮食方案,并且加强运动,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再加上良好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以有效改善引发的后遗症严重程度,使病情减轻,甚至部分患者的生活能力能够完全自理。
综上所述,大面积脑梗死属于比较严重的脑组织疾病问题,有时症状与脑出血十分相似,诊断难度大,可能影响治疗。因此临床需要充分了解其临床特点,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缓解病情和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伏慧琴.28例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69.
[2]业居聪.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133.
[3]冯国宽,黄德波,毛献泉.38例CT诊断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分析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9):135-136.
[4]姜祖超.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165-166.
[5]范贵娜,万东升,孙丽萍.大面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18):1634-1631.
[6]韩荣才.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20,(14):631-632.
[7]刘文莹.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4):143-144.
[8]李宇船,刘珊珊,周国平,刘世福.不同手术方式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4):478-480.
[9]崔格,谭支文.自拟益智通窍汤对大面积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四川中医,2021,39(10):132-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