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巩绪刚

临沂市康复医院 邮编:276023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7月--2022年07月接收6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所用术式设为常规组(n=30)、研究组(n=30),常规组应用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为期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术前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OSDI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术前,OS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两种术式对于泪膜功能、眼部症状改善效果相近。


关键词

初发性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

正文


翼状胬肉不仅会导致球结膜异常增生纤维血管组织,而且还会累及角膜,降低视力,影响眼部健康[1]。手术是现代临床眼科改善翼状胬肉患者预后的常用手段,包括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两种,但是不同术式应用所获取的临床疗效,尚鲜少报道[2]。故本研究纳入6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并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07--202207接收6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所用术式设为常规组(n=30)、研究组(n=30),常规组男女之比16/14年龄29-68岁,均龄(48.33±5.15)岁15例左眼、15例右眼。研究组男女之比17/13年龄31-66岁,均龄(48.35±5.12)岁16例左眼、14例右眼。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局部麻醉联合表面浸润麻醉,顺着胬肉颈部走形方向,将球结膜给予剪开,使胬肉颈部与结膜分离,剥离胬肉头部,然后夹住胬肉颈部、胬肉头部,将怒肉体分离,一直到泪阜区。剪切除掉胬肉体、头颈部,注意保护内直肌免受损伤。巩膜全面显露出来。此时研究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于缺损部位的结膜区域缝合结膜移植片(源自于是12点方位且大小适宜的带角膜缘的干细胞),植片移植时注意保护角膜缘结膜,移植成功后,对移植片与球结膜给予对位缝合。常规组此时应用结膜瓣转位术治疗,于缺损部位的结膜区域植入蛇形结膜瓣,然后常规缝合固定,注意避免巩膜暴露。

1.3观察指标

1)手术疗效。术后为期12个月动态随访,观察并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即:创面良好恢复,角膜表面平整,未发现新生的胬肉,也未见新生血管覆盖,眼结膜无红肿,判定为痊愈。创面有新生胬肉,可见新生血管覆盖,眼结膜充血且朝着角膜方向增厚,判定为复发。

2)泪膜破裂时间。于球结膜下方滴入1滴荧光素钠,引导患者频繁眨眼,促使角膜表面被荧光素钠全面覆盖,然后嘱咐患者睁眼,不要眨眼,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记录第一个黑斑出现时间,当黑斑出现时间越长,说明泪膜功能稳定性越好。

3)眼部症状。术前、术后运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3]对患者眼部症状进行评估,满分0-100分,眼部症状越轻,评估分值就越低。

1.4数据统计处理

选用SPSS22.0医学软件统计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例(n)、百分率(%]形式描述并用x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泪膜破裂时间、OSDI评分等计量资料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描述并用t检验组间数据差异;当检验结果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对比[n%]

小组

病例数

痊愈率

复发率

研究组

30

2996.67%

13.33%

常规组

30

2790.00%

310.00%

x2

-

1.576

P

-

>0.05

2.2两组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对比

术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术前差异显著P<0.05,但术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无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对比(s)

小组

病例数

术前

术后2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研究组

30

5.95±1.06

8.79±1.42

10.84±1.36

13.35±1.72

常规组

30

5.96±1.01

8.76±1.44

10.88±1.35

13.32±1.77

t

-

0.677

0.082

0.404

0.362

P

-

>0.05

>0.05

>0.05

>0.05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P<0.05

2.3两组手术前后OSDI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OSDI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OSDI评分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两组OSDI评分无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手术前后OSDI评分对比()

小组

病例数

术前

术后2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研究组

30

30.45±5.76

15.26±5.37

11.94±4.82

9.79±3.48

常规组

30

30.44±5.75

15.22±5.35

11.96±4.88

9.77±3.45

t

-

0.128

0.344

0.058

0.961

P

-

>0.05

>0.05

>0.05

>0.05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P<0.05

3讨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是现代临床眼科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最常用的两种术式[4],研究结果发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痊愈率、复发率与结膜瓣转位术无差异P<0.05)。表明两种术式均能够为翼状胬肉复发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屏障,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这可能与二者对泪膜影响相近有关[5]。手术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OSDI评分优于术前,但是两组之间对比结果未见差异P>0.05表明两种术式均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泪膜功能,减轻眼部主观症状。这可能与二者术中切除完整、彻底有关,从而避免了术后复发[6]。需提及的是,本研究观察有限,未能考虑到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对高龄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手术前后存在诸多偏移,即便散光改善情况下,也不一定会促进视力提升。

综上,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的应用疗效未见差异,对于泪膜功能改善以及对眼部症状缓解效果相近。

【参考文献】

[1]王妍茜,周娟,陈映,.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156-2160.

[2]王润,赵莲,马可,.羊膜移植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5-8.

[3]黄颉,刘阳园,林瑞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自体游离球结膜及带蒂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1):945-948.

[4]朱隆隆,徐绍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7):2436-2438.

[5]高宗宝,严静,廖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1):129-132.

[6]章宜怡,宋力,仓定红,.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术对33例翼状胬肉患者视觉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9,40(23):55-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