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杨娜,张新

德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253000

摘要

目的:关于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通络扶正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通络扶正汤;针灸;偏瘫

正文


在现代医学领域,缺血性中风所引发的偏瘫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进程。缺血性中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也对医疗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优势。通络扶正汤作为一种中药复方,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中风康复治疗[1]。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疗法在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203~2023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通络扶正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灸治疗,如下可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3~2023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分别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1.56±2.45)岁;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3.11±2.32)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2)患者病程在72小时内,尚未进行其他干预治疗。(3)偏瘫症状明显,肢体活动受限,瘫痪程度评分达到一定标准(例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患者无严重心脏病、肾脏病等明显禁忌症。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等禁忌症的患者。(2)对通络扶正汤或针灸治疗存在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2]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通络扶正汤治疗,偏瘫后常规用药,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指导康复训练。同时应用通络扶正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丹参、务工、忍冬藤、鸡血藤等。用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7d1一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

1.2.2实验组

在实验中,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局部消毒,针刺入穴,捻转、提插手法得其后,反复重插轻提,或慢慢刺入、少捻转,快速出针。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天井、外关、伏兔、足三里等,5/周,1个疗程为1周,连续2~4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

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川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将患者主要症状分为正常、轻、中、重,分别记为10123分。根据证候分值下降程度,疗效分为痊愈(下降85%以上)、显效(下降70%以上)、有效(下降30%以上)、无效(下降<30%)。

2)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根据《脑组织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或增加)。

3)运动功能评分标准:依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及SFMA量表进行运动功能积分评价[3]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数据对比,经过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对比±s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

40

1845.00

1742.50     

410.00

   12.50

3997.50

对照

40

1537.50

1537.50     

12.50

  922.50

  3177.50

x2


-

-

-

-

7.314

P


-

-

-

-

0.007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疗效对比

两组数据对比,治疗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比较±s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

40

1845.00

1742.50     

410.00

   12.50

3997.50

对照

40

1537.50

1435.00     

12.50

  1025.00

  3075.00

x2


-

-

-

-

8.538

P


-

-

-

-

0.003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Fugl-Meyer评分对比

两组数据对比,治疗后实验组的BIFugl-Meyer评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BIFugl-Meyer评分比较±s

组别

n

BI

Fugl-Meyer    

实验

40

48.51±21.2

59.45±6.25

对照

40

37.63±23.7

37.65±4.32

t


2.164

5.183

P


0.034

0.000

 

3.讨论

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疗法作为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综合治疗方案,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治疗与单纯通络扶正汤治疗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对比,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个角度,全面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首先,从中医证候疗效角度来看,通络扶正汤作为经典中药方剂,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固脱的作用。而结合针灸疗法,不仅可以增强通络扶正汤的药效,还可以通过针刺激活经络,调节气血平衡,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体内的康复过程。相比之下,单纯使用通络扶正汤治疗可能在疗效上稍显有限,难以达到与联合治疗相媲美的效果。其次,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方面,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这在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神经功能的恢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4]。相对而言,仅仅依靠通络扶正汤的治疗效果可能无法达到同样显著的神经功能改善。最后,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角度考量,联合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肌肉和神经,促进肢体的协调运动,加速康复进程。因此,通络扶正汤与针灸联合应用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上,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更具优势。通过中医证候疗效的增强、神经功能评分的提升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增强,联合治疗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相对于单纯通络扶正汤治疗,通络扶正汤与针灸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另外,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在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中还存在其他优势,进一步加强了其综合疗效。①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肢体疼痛、肌肉痉挛等。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不适,为患者的康复过程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意愿和康复效果都具有积极影响。②通络扶正汤与针灸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中风后偏瘫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康复效果。针灸在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抑郁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与通络扶正汤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综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升康复效果。③通络扶正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药物治疗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副作用相对较少。联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充分发挥针灸的疗效,从而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5]④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针灸的刺激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和再生。而通络扶正汤中的药物成分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血液循环的改善,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⑤联合治疗还能够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针灸可以刺激肌肉,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协调性,有助于加速肢体的康复训练进程。在康复训练中,针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各种康复动作,提高训练效果。通络扶正汤的药物成分也可以改善气血营养,为受损组织的修复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康复训练的效果[6]⑥联合治疗还可以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失眠、乏力等。通络扶正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可以调整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问题;而针灸则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促进睡眠和提高体力。联合治疗综合调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两组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过程中,合理的用药事项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针灸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选用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方式。不同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可能对应不同的症状和疾病,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7-8]。其次,通络扶正汤的用药剂量和服用方法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执行。中药的用药原则是“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程来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用药频次。患者在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避免自行增减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要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按时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9-1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的饮食、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最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变化和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11-12]。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针刺部位感染等,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或进行相应处理。总之,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患者需要密切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合理的用药和注意事项进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和康复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在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还包括症状缓解、心理健康改善以及安全性等多个层面。因此,联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崔燕,孙菊光,嵇光辉等.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2,7(19):44-47.

[2]董全勇,王园,段晓娜等.电芒针透刺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22,41(08):869-874.

[3]吴张瑶,张曦鹏.扶正通络汤联合安神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1):2065-2068.

[4]李金平.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01):113-115.

[5]王震,李娟,冯盟盟等.通络扶正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临床疗效[J].贵州医药,2021,45(10):1597-1598.

[6]邓福华.针灸疗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7):143-145.

[7]胡建琴,何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08):89-94.

[8]张虎战.通络扶正汤联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151-152.

[9]杜凤川,宋培培,张京乐.通络扶正汤辅助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06):129-131.

[10]杨洋.通络扶正汤辅助西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6675-6677.

[11]徐丽敏.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20):106-107.

[12]陈林,胡明才,肖宇等.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0,17(01):66-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