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麻醉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陈辅燕

武威市人民医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

目的:探究监测麻醉技术应用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对其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10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1年2月起到2022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50例,在监测麻醉技术下采取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和参照组(50例,接受单纯采用丙泊酚麻醉)。针对二者的麻醉效果、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实施后实验组的麻醉效果、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较参照组更优(p<0.05)。结论:监测麻醉技术应用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监测麻醉技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盐酸氢吗啡酮; 丙泊酚;麻醉效果

正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作为目前胰胆道疾病治疗的临床检查以及治疗手段,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微创、诊断准确性较高、术后恢复效果佳等优势,受到临床中广泛的应用[1-3]。为了保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麻醉作为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可对手术质量以及安全性上起到直接的影响,并且对于进行麻醉操作时给予一定的监测麻醉技术,还可以更加提高麻醉的效果,因此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给予麻醉处理后建立一个监测麻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据临床资料显示,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近年来应用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药品其麻醉效果明显较佳[3-5]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我100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进行分析,在监测麻醉技术下进行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2-20224月为本次研究时间,在此时间范围内共选取100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组名依次为实验组、参照组,二者纳入的患者数量均等,为50例。前者年龄范围在28岁周到67周岁之间,年龄平均数为47.50±1.87)周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后者年龄范围在29周岁到65周岁之间,年龄平均数为47.00±1.79)周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两组患者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实验组患者17例I级;23例II级;10例III;参照组患者20例I级;20例II级;10例III比较二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等基本数据,无显著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其ASA级均处于I级到III级之间;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较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药物过敏史;符合ERCP标准;排除标准: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肝功能不健全;患者合并肾功能障碍;患者对碘造影剂过敏;患者突发除胆源性以外的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疾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进行手术前进行了常规的八小时禁食以及四小时禁水,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开放左上肢静脉通道,采用面罩的方式吸氧。

参照组在术前准备后给予麻醉诱导,给予患者丙泊酚,注射2mg/kg的丙泊酚。术中给予微量持续泵注1.2~3mg(kg.h)的丙泊酚。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组术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心肺功能、既往病史以及用药情况、手术史以及麻醉史。实验组患者给予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10μg/kg,等待5min后,接着注射2mg/kg的丙泊酚。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细致的监测麻醉技术,观察患者的睫毛反射情况,直到患者的睫毛反射结束后再进行内镜操作,待进行持续泵注射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呛咳或者体动的现象时,需要给予注射20~40mg的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间隔5min需要对患者进行口头命令或者触觉刺激,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确保患者逐渐从轻度镇静至深度镇静最后直至全身麻醉。整个过程中需要连续监测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等。

两组所采用的药物为:盐酸氢吗啡酮(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20100);丙泊酚(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23138)。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前后麻醉效果、麻醉剂使用量、围术期手术器生命体体征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内容包括:呃逆、呛咳、体动、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

1.4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校准,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剂使用量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剂使用量情况(见表1,实验组在术中体动次数、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丙泊酚的用量上均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1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剂使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n)

麻醉起效时间(s)

术中体动次数(次)

术后苏醒时间(min)

丙泊酚剂量(mg)

实验

50

46.32±4.89

1.92±0.21

5.02±1.04

103.31±8.70

参照

50

46.21±4.76

2.72±0.38

5.85±1.32

132.43±9.32

T

-

0.1140

13.0292

3.4925

16.1503

P

-

0.9095

0.0000

0.0007

0.0000

2.2围术期手术器生命体体征指标变化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器生命体体征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1、2-2、2-3、2-4,实验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心率在T1、T2阶段比参照组患者的较高,实验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收缩压在T1、T2、T3阶段比参照组的较高,实验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舒张压在T1、T2、T3阶段比参照组的较高实验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呼吸频率在T2、T3、T4阶段比参照组的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

2-1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心率比较[±S]

组别

例数(n)

T0

T1

T2

T3

T4

T5

实验

50

73.56±6.83

62.73±5.11

67.87±5.16

69.27±6.09

69.86±6.20

73.31±4.62

参照

50

73.61±6.81

60.02±4.73

63.32±5.72

68.21±5.91

69.16±6.15

73.24±4.59

T

-

0.0367

2.7520

4.1765

0.8832

0.5668

0.7600

P

-

0.9708

0.0071

0.0001

0.3793

0.5721

0.9386

2-2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舒张压(mmHg)比较[±S]

组别

例数(n)

T0

T1

T2

T3

T4

T5

实验

50

82.42±7.66

78.44±5.34

64.21±4.11

62.56±4.01

61.15±6.05

77.54±5.23

参照

50

82.41±7.68

76.11±5.21

62.47±4.37

60.17±5.32

61.13±6.07

77.60±5.32

T

-

0.0065

2.2084

2.0509

2.5367

0.0165

0.0569

P

-

0.9948

0.0296

0.0429

0.0128

0.9869

0.9548

2-3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收缩压(mmHg)比较[±S]

组别

例数(n)

T0

T1

T2

T3

T4

T5

实验

50

121.56±10.67

113.21±5.57

108.37±4.11

103.56±4.36

112.39±11.94

119.04±16.09

参照

50

121.34±10.68

109.66±10.43

105.21±9.45

101.52±5.03

112.40±12.01

118.79±15.54

T

-

0.1030

2,1230

2.1683

2.1670

0.0042

0.0790

P

-

0.9181

0.0363

0.0326

0.0327

0.9967

0.9372

2-4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呼吸频率(次/min)比较[±S]

组别

例数(n)

T0

T1

T2

T3

T4

T5

实验

50

18.17±0.36

21.43±0.32

14.39±0.14

13.46±0.30

14.09±0.06

16.17±0.16

参照

50

18.20±0.34

21.33±0.29

14.31±0.15

13.31±0.26

13.99±0.05

16.12±0.13

T

-

0.4284

1.6274

2.7570

2.6718

9.0536

1.7150

P

-

0.6693

0.1048

0.0070

0.0088

0.0000

0.0896

 

2.2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3,实验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86%)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7.14%),两者差异明显(P<0.05)。

3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呃逆

呛咳

体动

眩晕

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

发生率

实验

50

0(0.00

12.00

12.00

2(4.00)

1(2.00)

0(0.00)

5(10.00)

参照

50

24.00

36.00

24.00

3(6.00)

2(4.00)

3(6.00)

15(30.00)

X2

-

-

-

-

-

-

-

6.2500

P

-

-

-

-

-

-

-

0.0124

 

3.讨论

研究表明,在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作为麻醉药物,为了提高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在给予麻醉的过程中给予监测麻醉技术[5-7]。因此本研究监测麻醉技术下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结果显示实施后实验组麻醉效果明显有所提高,麻醉剂使用量也较优,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指标变化也呈现明显的改善效果,患者出现呃逆、呛咳、体动、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监测麻醉技术下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其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麻醉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的各个生命指标变化得以改善,提高手术的顺利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袁伟,王良刚,张振英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医药,2023,44(09):11-14+19.

[2]隋金玲,张爱萍,许旭东.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22,12(06):357-360.

[3]赵琪,孟紫荆,李德明等.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2,41(08):474-478.

[4]彭春晓,李秀婷,雷安锋,等. 盐酸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师杂志,2016,18(9):1391-1393.

[5]喻乐,徐林,戚忠等.纳布啡在急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67-970.

[6]包凯蓓,郑丹倩,池信锦.全身麻醉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空气栓塞1例并文献回顾[J].现代医院,2019,19(12):1830-1834.

[7]强宁娟,王瑞玲.全凭静脉麻醉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双腔喉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03):55-59.
作者简介:陈辅燕(1989-)女,汉,甘肃白银。学历:本科。职称: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麻醉学,包括麻醉生命体征的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术后镇痛,老年患者及小儿的麻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