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应用价值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刘娟

容城县人民医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7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方法:此研究30例患儿均罹患感染性肺炎,均为在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随机开展规范的分组操作,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15例常规治疗,观察组所纳入的15例患者加用人免疫球蛋白,经分组治疗后,对两个组别所纳入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观测值、治疗工作展开前后血气相关指标观测值、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测验值、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各项治疗干预工作展开后,经对两个组别的总有效率展开评测,其值分别为93.33%、53.33%,观察组所得观测值居更高表现,差异满足P<0.05。在各项治疗工作展开前,两个组别的各项血气指标观测值差异呈P>0.05,在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后再次进行评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呈上升表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呈下降状况,且观察组均更突出,差异符合P<0.05。经各项治疗工作后对个组别的炎因子相关指标展开观测,观察组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观测值均居更低表现,差异符合P<0.05。在各项治疗工作展开后,经对两个组别患者临床症体征小时时间加以评测,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呈更短显示,差异符合P<0.05。结论:采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的方式,对病发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开展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其血气状态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炎性水平,加速临床症状缓解和病情好转。


关键词

感染性肺炎;血气指标;人免疫球蛋白;炎性水平

正文


感染性肺炎在新生儿群体中较为高发,这与其呼吸系统各项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有密切关联因此对于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弱[1-2]。新生儿气管结构上极具特殊性,气道呈更为狭窄显示,且所处的位置较高,极易引发充血及堵塞情况,因此患儿发生肺不张等不良状态的概率非常高,加之气体交换发生异常,患儿处于缺氧状况,其呼吸明显发生异常改变,而且容易引起多种肺部疾病[3-4]。一旦确诊为感染性肺炎后,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则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状态。免疫学干预,在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也经常运用,效果较为显著。现本文以我院30例患儿为例,分析人免疫球蛋白在此类患儿中的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30例患儿均罹患感染性肺炎,均为在20196月至20226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其中,观察组入组参与实验的15例中,男性人数共含7例,女性人数共含8例,年龄经统计以326d为范围,经对平均数值展开求取,为(14.25±1.45d。对照组入组参与实验的15例中,男性人数共含8例,女性人数共含7例,年龄经统计以227d为范围,经对平均值展开求取,为(14.75±1.24d。纳入标准:确诊为感染性肺炎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采取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纠正循环障碍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次,1/d

1.3观察指标

1)对纳入研究的两个组别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加以比较。其中,治疗效果评价依据为,显效:患儿发热症状完全消失,经影像检查肺部阴影范围减小,体表温度回归正常指标;有效:咳嗽和发热症状有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肺部阴影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缩小,但没有缩小到正常范围,体温回归正常指标;无效:各项症状均没有得到缓解,各血气及炎性指标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病情有加重的可能。

2)对两个组别所纳入患者血气相关指标观测值加以比较,即在实验事宜展开前后,对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水平进行观测。

3)对参与实验的两个组别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观测值加以比较,即在实验事宜展开后,对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水平进行观测。

4)对两个组别所纳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加以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测验数据均在SPSS22.0中录入展开统计,计数在表述时运用(%),施以χ²检验,计量在表述时运用(),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观测值对比

在各项治疗干预工作展开后,经对两个组别的总有效率展开评测,其值分别为93.33%53.33%,观察组所得观测值居更高表现,差异满足P<0.05。见表1

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观测值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15)

12(80.00)

2(13.33)

1(6.67)

14(93.33)

对照组(n=15)

4(26.67)

4(26.67)

7(46.67)

8(53.33)

χ²

-

-

-

6.136

P

-

-

-

0.013

2.2两组血气相关指标观测值对比

在各项治疗工作展开前,两个组别的各项血气指标观测值差异呈P>0.05,在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后再次进行评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呈上升表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呈下降状况,且观察组均更突出,差异符合P<0.05。见表2

2两组血气相关指标观测值对比


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15)

70.11±4.35

93.75±5.62

5.23±0.57

7.98±0.74

7.85±0.78

7.21±0.25

对照组(n=15)

70.13±4.37

85.12±4.41

5.24±0.86

6.26±0.68

7.84±0.76

7.79±0.31

t

0.013

4.679

0.038

6.628

0.036

5.641

p

9.990

0.000

0.970

0.000

0.972

0.000

2.3两组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测验值对比

经各项治疗工作后对个组别的炎因子相关指标展开观测,观察组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观测值均居更低表现,差异符合P<0.05。见表3

3两组炎性因子相关指标观测值对比

组别

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计数(x109/L)

降钙素原(ng/ml)

观察组(n=15)

81.29±8.55

10.41±2.11

9.07±1.58

对照组(n=15)

93.57±9.26

15.72±2.68

16.54±2.67

t

3.774

6.029

9.325

P

0.000

0.000

0.000

2.4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在各项治疗工作展开后,经对两个组别患者临床症体征小时时间加以评测,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呈更短显示,差异符合P<0.05。见表4

4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d

组别

呼吸困难

肺部湿罗音

发热

住院时间

观察组(n=15)

3.52±1.45

4.22±1.24

1.11±0.32

6.55±1.01

对照组(n=15)

4.93±1.64

6.35±1.54

1.52±0.42

9.67±1.58

t

2.495

4.172

3.007

6.444

p

0.019

0.000

0.006

0.000

3讨论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群体中比较高发的疾病,该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其发生与新生儿本身机体的特殊性存在较密切关联,其免疫功能上不足以应对病毒侵袭,同时也与众多因素有关[5-6]。一旦患儿出该疾病其气道的毛细血管壁也会比原来明显加厚,各项炎性反应也会更加活跃,导致患儿机体酸碱平衡出现异常改变,使患儿呼吸困难情况加重。因新生儿各项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当出现肺炎症状时需要及时给予准确诊断和治疗[7-8]许多患儿发病后易伴随肺不张状况的出现。一旦出现该病变反应,如不尽快采用治疗,不但会使肺部炎症严重化,也会对身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影响,引起各种病理现象。在治疗方面,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所使用的方式不合适,非常容易对其身体脏器产生严重损害,同时可能引起呼吸紊乱等更为严重的不良情况,使患儿死亡风险持续上升[9-10]。以往治疗肺炎患儿的过程中,抗生素药物始终为主,但实际能实现的效果非常有限。

新生儿机体功能的特殊性因此,运用人免疫力球蛋白可以较好地补充这方面的缺陷,使其不具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对于感染性肺炎患儿,免疫学干预治疗效果更有保证在控制感染、阻止病情进展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能够极大避免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可对机体构成明显侵袭性刺激,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促使机体组织可对组胺抗体物质生成,这种抗体可对该疾病的主要作用因素即组胺起到有效阻断作用,从而对患儿免疫机制起到展开良好调节,诱导各种炎性细胞等进行一系列的转换反应,进而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起到控制作用,使机体受损的免疫得以恢复,免疫功能得以增强[11-12]。并且可以通过激活T辅助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力获得显著增强用于对抗感染,同时,还可发挥促各类细胞之间所具有的平衡生态恢复的作用实现良好且长久的治愈效果,避免新生儿肺炎反复发作。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抑制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的生长,降低炎性水平,发挥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从而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实现有效控制,并不断促进患儿病情康复[13]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在各项治疗干预工作展开后,经对两个组别的总有效率展开评测,其值分别为93.33%53.33%,观察组所得观测值居更高表现,差异满足P<0.05说明取人免疫球蛋白制剂静注方案展开对病发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在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呈上升表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呈下降状况,且观察组均更突出,差异符合P<0.05说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状态,促进生命体征恢复。经各项治疗工作后对个组别的炎因子相关指标展开观测,观察组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观测值均居更低表现,差异符合P<0.05说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控制感染。在各项治疗工作展开后,经对两个组别患者临床症体征小时时间加以评测,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呈更短显示,差异符合P<0.05说明运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剂静注方案能够较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综上,在针对病发感染性肺炎患儿实施治疗时,取人免疫球蛋白制剂静注可显著控制感染,更快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翁海美,许花芬,蔡冬.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sTREM-1水平与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9,18(04):353-357.

[2]张莉,李丹,蒋燕姣.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02):292-296.

[3]田丽. 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效果评价[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341-1343+1348.

[4]张健,王静. 免疫球蛋白联合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3012-3016.

[5]王聚全,孙培卓.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J]. 药品评价,2018,15(23):59-60+64.

[6]韩松. 分析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2019,25(26):74-77.

[7]沈洁,张卫星,刘雪琴. 免疫球蛋白与维生素AD滴剂联合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8):2881-2882.

[8]惠晓君,齐玉敏,王品.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拉氧头孢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0):2098-2102.

[9]雷菊芳,丁月银,王定成,尹欢. 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和免疫功能的系统评价[J]. 药物评价研究,2020,43(10):2096-2103.

[10]杨俊娜.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与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3):3989-3991.

[11]李微,廖惠映,李妹清.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红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1):121-123.

[12]杨姗姗,齐晓彦,陈俊钧.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2,37(09):1635-1638.

[13]杨国语,周慧珍,刘梦莹.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其免疫抑制作用[J]. 临床研究,2022,30(09):39-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