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护士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心理调适能力评估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郭雪迎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

目的:评估分析肿瘤内科护士护理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选取64例肿瘤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本次将采取对照实验形式进行研究,将64例护士随机分配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于前一组内采取常规培训,后一组中则实施团队辅导,同时在评估比较两组的死亡态度、工作压力源、主观幸福感以及职业发展需求。结果:据悉在给予干预后,实施团队辅导的观察组,其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次,也在干预后评估调查了两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发展需求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晚期肿瘤患者会给肿瘤内科护士形成较大的心理影响,且心理调适能力不足,通过对其实施科学合理的团队辅导干预有助于提升其心理适应能力。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士;晚期肿瘤;心理调适能力;主观幸福感

正文


引言:肿瘤疾病是目前高发病、常见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有比较严重的损害。肿瘤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专门负责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据悉肿瘤内科中晚期肿瘤患者占比较高,因肿瘤的持续发展,晚期肿瘤患者基本已经无法完全康复,仅能采取医学手段延长生存期,并逐步走向生命的尽头。但是许多肿瘤内科护士在护理晚期肿瘤患者时难免会产生负性情绪,如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若未能够及时关注该问题,将会很大程度增加护士的职业倦怠感[1]。从未来发展角度看,晚期肿瘤患者不在少数,肿瘤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给肿瘤内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仍然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履行职责。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重点探讨评估了肿瘤内科护士对护理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64例肿瘤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展时间为2022年整个年度。64例护士均经常从事于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根据研究目的采取对照实验,将其随机分配每组32例的对照组、观察组。例如在对照组内的32例护士,包括2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6.62±3.12)岁;再如观察组内则包括1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范围21~44岁,平均(26.21±3.41)岁。对比分析看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内采用常规培训,需定期组织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培训,并从其日常工作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职业倦怠风险;同时,引导护士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的必要性[2]

于观察组中实施团队辅导干预。①签订团队契约:对于肿瘤内科护士,可将其分为若干团队,小组成员内可互相增进了解;②培养团队感情:团队内应定期组织活动,可每周34次,如看电影、游戏、户外活动等,使护士们能够在多样化活动中增进感情,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形成团队协作意识;③音乐疗法:在小组内实施音乐疗法,各成员均可自行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相互之间可以达到减压目的;④职业规划:团队内还应在交谈了解的同时进行自我规划,制定职业目标,并定期总结经验。

1.3 观察指标

1.3.1 死亡态度评估

对两组护士发放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估其面对死亡的态度,共计32个条目,每一条目的分值范围均为15分,分值越低越优[3]

1.3.2 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

“护理专业问题和工作问题”“工作量问题和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患者护理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几个维度评估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每一维度分值均为15分,分值越低表示压力越低[4]

1.3.3 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发展需求调查

评估两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采取模拟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越优;其次,对两组护士使用职业发展需求调查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维度包括职业发展需要、职业认同以及职业抱负,分值范围均为15分,分值越高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将要在研究本次对照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基于此,将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并计算组间数据之间的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根据其资料类型的不同,可分别使用“±”、“%”表示,获取数据后还需对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t”或“X2”检验,确认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数据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死亡态度评估

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在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2

3.13±0.24

1.21±0.11

对照组

32

3.16±0.22

2.52±0.17

t值


0.511

10.021

P值


0.771

0.012

2.2 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经过对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看,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护士在干预后各项工作压力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 干预后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评分对比(n=32)(分)`x±s)

组别

护理专业问题和工作问题

工作量问题和时间分配问题

工作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患者护理问题

管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观察组

1.42±0.11

2.03±0.72

1.93±0.15

2.07±0.12

1.71±0.12

对照组

2.19±0.16

2.97±0.37

2.68±0.21

2.55±0.21

2.16±0.72

t

15.414

9.725

13.052

8.558

9.63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护士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发展需求调查分析

经过评估调查分析看,在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发展需求调查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干预后护士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发展需求调查量表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例数

主观幸福感

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认同

职业抱负

观察组

32

96.82±1.01

3.75±0.31

3.18±0.32

2.67±0.32

对照组

32

88.02±2.41

3.12±0.25

2.67±0.21

2.21±0.21

t


14.714

6.825

6.331

5.27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肿瘤疾病的高发给肿瘤内科临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肿瘤内科护士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中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十分关键。由于肿瘤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为晚期肿瘤,每日会伴有明显癌痛症状,逐步走向死亡,因此使得很多肿瘤内科护士会随之出现心理波动,甚至会形成负性情绪、心理障碍,并有较高的职业倦怠风险。据统计数据显示,肿瘤内科护士的职业倦怠风险最高,发生率大约为65%。从有关调查研究分析看,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容易引起护士的职业紧张,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5]。但是目前看来,很多肿瘤内科护士并无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因此在发生职业紧张后会深受其害,无法快速疏导、缓解负性情绪,最终引起职业倦怠。

其实,引起肿瘤内科护士职业紧张的因素较多,除面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无助外还包括人格特征、工作经验、自我效能等。例如在工作经验方面,工作年资较长的护士对职业成就感有相对较高的认同度,反观工作经验相对较低的护士,由于其仍然处于比较低阶的层次,因此所接触到的内容相对较少,正处于一个持续的过渡阶段,进而会有职业认同度低的问题。肿瘤内科中有比较复杂的护理工作,很容易因比较繁忙的工作打乱生活节奏,尤其是睡眠质量,以至于许多护士的精神力较低,进而容易导致职业紧张,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肿瘤疾病高发的当下,肿瘤内科是治疗肿瘤疾病的主力科室,晚期肿瘤患者占比较高。相比普通临床科室,肿瘤内科有更高的护理难度,并且时常会面对死亡,这更容易引起职业紧张。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看,大约73.6%的肿瘤内科护士不愿讨论或很少讨论死亡,还有59.15%的肿瘤内科护士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肿瘤内科护士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职业紧张及倦怠情况[6]。当前时代背景下,肿瘤疾病的高发给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肿瘤内科中,更需要护士严格履行护理职业,高效、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这就需要其尽量克服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增加集体荣誉感,建立正向的死亡态度。

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了肿瘤内科护士护理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从结果中表1所示可见,在采取干预措施前,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分分别为(3.13±0.24)分、(3.16±0.22)分,数据并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在观察组护士的干预中,采取了团队辅导干预,该干预模式注重从整体角度出发,持续提升护士的同情心和耐心。在晚期肿瘤护理期间,患者常常需要经历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这些不适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沮丧、无助、焦虑和恐惧,对此护士需要具备同情心和耐心,理解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并尽可能提供帮助。而且面对生命的结束,许多患者会感到无助和绝望。护士需要展现积极心态,传递希望和信心,让患者感到他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并且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值得维护的。在团队辅导干预下,不仅重视对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基础培训,还采取了多样化的团队活动,使其可以互相之间倾诉职业紧张原因,在增进了解的同时还可使其互相之间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因此能够帮助护士疏导面对患者的沮丧、无助时产生的不良情绪,这对提升其同情心、耐心有重要意义,更是提升其心理调适能力的关键。再如表1所示,在团队辅导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评分下降至(1.21±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52±0.17)分(P<0.05),这表明观察组护士面对死亡的态度得到改善,能够逐步证实死亡。

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不仅需要其具备良好心情、耐心,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晚期肿瘤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姑息治疗,包括疼痛控制、恶心呕吐管理等。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的护理;并且在持续改善其对死亡的态度时,也要重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晚期肿瘤患者常常感到孤独、无助,需要得到支持和安慰,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另外,护士还要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面对生命结束的患者,护士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护士实施了工作压力源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其日常工作中的压力源,涉及多个方面。如结果中表2所示,在干预后观察组护士各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团队辅导干预的实施下有助于减轻护士工作压力。通过明确压力源并给予有效疏导,有助于减轻压力,使护士重拾信心。本次团队辅导干预措施下,指导护士定期开展多样化活动,如看电影、游戏、户外活动等,使其能够尽量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多将精力放在工作中,因此可以帮助疏导其精神压力、工作压力,有利于调节心理。并且再如表3所示,观察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评分(96.82±1.01)分,对照组为(88.02±2.41)分,观察组主观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团队辅导措施的实施下有利于护士在减轻压力的同时提升主观幸福感,并且再次从表3数据分析看,观察组护士在“职业发展需要”“职业认同”和“职业报负”等职业发展需求方面也有改善,这不仅可以反映出护士已经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还体现出了护士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明显提升。

肿瘤内科护士在面对晚期肿瘤患者时,需要处理许多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包括但不限于病患的恐惧、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容易使其产生职业紧张,甚至会发展为职业倦怠。因此,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对于肿瘤内科护士来说至关重要,并且具备良好心理调适能力的护士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为病患提供服务,这种能力还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病患的情感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护理。从本次研究分析看,组织护士开展团队辅导活动有助于增进护士之间的互相了解,还可使其能够不断疏导心理压力、降低职业紧张,并预防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陈月治,包红强,吴三纲等.肿瘤内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1):125-127.

[2]史宏睿,陕柏峰,周雪等.护理本科生对待死亡和安宁疗护的态度及教育需求的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2):1902-1906.

[3]陈珊,陈当春,庞燕.新建肿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6):123-125.

[4]何月月,尹安春,黄秀美等.共情能力在ICU护士死亡焦虑与临终关怀态度中的中介作用[J].上海护理,2020,20(02):32-35.

[5]赵阿云,李京辉,庄娜等.肿瘤科护士职业压力形成研究进展[J].肝癌电子杂志,2019,6(04):36-38.

[6]常喜霞.肿瘤介入治疗病房护士压力源与身心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192-193.

 

作者简介:郭雪迎(1989年1月)女民族,籍贯河南省、濮阳市职称:护师学历:研究方向旅行医学科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