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疗效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赵世旭

​金沙县人民医院 贵州毕节 551800

摘要

目的:探究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悬吊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以2019.04~2023.04为期限,受试者为25例无法实施后房型IOL常规植入的病例,采取IOL悬吊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一期或二期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并发症、IOL稳定性及视力变化。结果:本组25例患者实施IOL悬吊术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视力均恢复较好,无任何并发症,随访有3例病例存在IOL位置偏移。结论:后房型IOL悬吊术对于无法实施后房型IOL常规植入的病例而言疗效确切,既能保障手术质量,又能提升疗效,且可减少各种并发症,可对屈光不正予以有效矫正,可借鉴推广。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疗效

正文


基层眼科疾病中,白内障较为多发和常见,且存在多样性的发病机制,以老年群体较为高发,且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近年来白内障患病人数也随之增多[1]。若患者发病后诊治不及时,则极易导致致盲率增加[2]。目前临床对白内障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以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晶体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术等为常规术式[3]。但白内障患者因外伤引发晶体脱位或者常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囊膜破裂严重时,则无法常规植入人工晶体,所以致盲率进一步增高[4]。而针对无法实施常规常规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采取IOL悬吊术则可发挥显著疗效因此本文以2019.04~2023.04为期限,受试者为25无法实施后房型IOL常规植入的病例则探究了后房型IOL悬吊术的疗效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1资料

本研究以2019.04~2023.04为期限,受试者为25无法实施后房型IOL常规植入的病例,采取IOL悬吊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一期或二期手术患者信息:年龄33~79岁,均值为(60.45±4.45)岁;性别:女性:10例,男性:15例。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20例;疾病类型:伴玻璃体脱出的白内障术后囊膜脱裂23例,外伤性白内障2例;术中1例使用一片式硬性IOL24例使用折叠IOL,术中均选择专用IOL悬吊线。伦理部门已批准;受试者入组自愿。

1.2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均采取IOL悬吊术结合具体病情实施一期或二期手术,具体方法:(1)术前处理:术前完善常规检查,采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在术前72h滴眼,3/d,以充分散瞳。(2)麻醉处理:行表面麻醉,采取丙美卡因眼药水于术前点眼2-3次,然后实施球后麻醉,使用3mL 2%利多卡因,间断压迫眼球,以促使眼压降低。(3)手术方法:基底以穹隆部为主,将结膜瓣作于其上方,将结膜在2~8点部位剪开,以角膜缘为基底时位置选在角膜后缘1mm处,板层巩膜瓣。将一隧道切口作于上方距角膜缘2mm,呈反眉型,然后向其中注入粘弹剂,并分离处理虹膜粘连,在对前房的玻璃体实施相应处理。然后预先设置固定缝线,以直接缝线法为主。呈对称状态在切口两侧缝线断端部位向IOL袢上做结扎处置。同时结扎缝线并固定于巩膜床上,对巩膜瓣予以缝合,然后完成IOL悬吊术。对残留的部分囊膜以及前房玻璃体采取囊膜剪以及虹膜钩予以处理,将毛果芸香碱注射液稀释后注入前房,以对瞳孔形成收缩作用。复圆瞳孔后对前房粘弹剂实施抽吸置换。(4)术后处理:采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药水美多丽在术后实施散瞳处理,采取醋甲唑胺口服,结合病情给药,2/d。部分出现程度不同纤维素性前房渗出、前房积血、角膜水肿,且眼压增高者,则采取散瞳、甘露醇注射液实施静滴给药,以促进前房炎性渗出物吸收及降低眼压。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并发症、IOL稳定性及视力变化

1.4统计分析

本次统计经SPSS 22.0软件完成其中计数类如等经χ2检验,表现为[n%]形式;计量类如等经t检验,表现()形式,以P0.05表达统计差异显著者

2.结果

2.1术后视力变化

本组25例患者实施IOL悬吊术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视力(1)均恢复较好。

1术后视力变化[n%]

时间

0~0.1

0.1~0.3

0.3~0.5

0.5~1.0

1w

14.00

624.00

624.00

1248.00

3个月

00.00

416.00

832.00

1352.00

6个月

00.00

312.00

939.00

1456.00

2.2 IOL稳定性

本组25例患者IOL固定时均采取聚丙烯磷线,随访半年内,有22例位置固定,无任何不适,另3例病例存在IOL位置偏移。

2.3并发症分析

   本组25例患者,术后部分角膜内皮存在程度不同的水肿,1w水肿未干预情况该均自行恢复。有1例瞳孔梨形,居中,对视力不存在影响,未实施任何处理;1例暂时性眼压增高,经1~2d降眼压治疗后降低;有2例存在虹睫炎,且产生IOL前渗出膜,对症给予抗炎、散瞳1w后不适症状完全消除。

3.讨论

临床采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后,晶状体后囊破裂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且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后囊破裂的病因较多,主要原因是截囊口较小而晶体核较大,加之虹膜后粘连,且瞳孔较小,核体强行娩出,同时未充分实施水分离时,导致晶体核难以游离或旋转,所以会损伤后囊以及悬韧带,加上白内障手术医生的成长过程等,容易出现后囊膜破裂现象[5]。对于难以采取常规术式植入IOL的患者,临床逐渐采取一种特殊的固定术式,即后房型IOL悬吊术此种术式对操作技术以及设备条件等存在较高要求,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在实施期间可防止角膜内皮受损,也可保护前房结构,且可获得稳定的IOL位置,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视力。同时此种术式实施期间可对前房采取粘弹剂进行充分填充,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由于此种术式需对前段玻璃体实施切割处理,并有效清除玻璃体,以防术后出现IOL位置偏移以及其并发症,从而进一步保障手术的质量[6]。另外由于该手术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还需注意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操作医师,要求其具备规范的操作技术,以保障手术效果,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本文中,25例患者实施IOL悬吊术后,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视力均恢复较好,无任何并发症,随访有3例病例存在IOL位置偏移。这提示后房型IOL悬吊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优势。

综上,后房型IOL悬吊术对于无法实施后房型IOL常规植入的病例而言疗效确切,既能保障手术质量,又能提升疗效,且可减少各种并发症,可对屈光不正予以有效矫正,可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进清. 改良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18):90-91.

[2] 林昕. 巩膜层间固定术与传统手术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8):1503-1505.

[3] 蔡红兵,杨林红,代蕊,. 保留囊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2,31(6):45-48.

[4] 赵焕,刘亚东,秦萍. 简便囊袋固定术治疗人工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综合征1[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6):3062-3065.

[5] 徐嘉阳. 微创角膜小切口人工晶体单襻悬吊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或后囊膜破裂的疗效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5):96-98.

[6] 李翔,陈晓凯. 二期后房悬吊固定折叠型人工晶体治疗无晶体眼的临床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0):1531-15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