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成人癫痫
正文
引言:癫痫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脑部疾病,会直接引起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失常。患者患病后,其脑部中枢神经功能会受到严重干扰,该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易发作等特征,在发作期间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患者的生命得不到保障。由于癫痫在发作后直接会损害大脑神经,所以许多患者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对癫痫的治疗以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为主。临床研究发现癫痫的发作和神经递质有一定联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发挥出调节神经元代谢的效果,如果只采用丙戊酸钠一种药物,可能在增强BDNF水平上无法起到良好效果,因此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左乙拉西坦药物,力求增强成年癫痫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22年1月~2022年8月是研究第一个阶段,选取43名成年癫痫患者,统一归为研究组A,科室对该组患者统一实施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第二阶段为2022年9月~2023年6月,选取病例数43例,该组也都为成年癫痫患者,统一将患者纳入研究组B。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癫痫病;年龄>18岁;年龄<80岁;近两周癫痫病发展频率较高。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者;近期有抗癫痫药物服用史;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二)方法
两组患者都要接受丙戊酸钠治疗,使用药物为丙戊酸钠缓释片,每天服用1次,每次药物剂量控制在5~10mg/kg[1];患者用药1周后开始视情况增加药物剂量,增加用量最高不超过30mg/kg,将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维持在70~100μg/ml之间,患者每天用药剂量最高不超过2400mg[2],直至发挥控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B组患者还要使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药物初始剂量为20mg/kg,每天用药2次,用药2周后开始增加剂量,每次增加剂量为20mg/kg,患者每天最高用药剂量不超过2500mg。
(三)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的疗效,选取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指标。
②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检查,血样经处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实施检测,选取指标包括多巴胺(DA)水平,5-羟色胺(5-H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BDNF水平实施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计算患者的miR-134-5p相对表达量。
③采用MiCA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选取指标包括语言、执行、抽象思维、注意与集中、记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④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计算两组的不良反应率。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用检验;计量资料(
+s),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较大,其中B组为95.35%,A组为86.05%,B组显效患者数量显著多于A组,B组无效患者数量远少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A组 | 43 | 20(46.51) | 17(39.53) | 6(13.95) | 37(86.05) |
B组 | 43 | 30(69.77) | 11(25.58) | 2(4.65) | 41(95.35) |
6.721 | |||||
P | <0.05 |
(二)神经递质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的D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5-HT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5-H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也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DNF评分比治疗后更低,其中B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iR-134-5p相对表达量都比治疗前更低,其中B组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s)
小组 | 例数(n) | DA(ng/L) | 5-HT(ng/L) | BDNF(ng/L) | miR-134-5p相对表达量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A组 | 43 | 5.77±1.46 | 8.18±1.86 | 52.99±11.20 | 52.38±11.83 | 26.98±6.25 | 20.96±3.18 | 2.72±0.71 | 1.96±0.48 |
B组 | 43 | 5.65±1.36 | 9.98±2.66 | 53.15±10.46 | 68.98±15.25 | 27.86±5.66 | 18.51±3.23 | 2.82±0.63 | 1.67±0.48 |
t | 6.106 | 8.315 | 3.502 | 5.272 | 5.211 | 8.778 | 5.456 | 8.870 | |
P | 0.001 | 0.000 | 0.001 | 0.000 | 0.001 | 0.000 | 0.001 | 0.000 |
(三)认知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认知功能指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评分结果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B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值明显比A组更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小组 | 例数(n) | 语言 | 执行 | 抽象思维 | 注意与集中 | 记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A组 | 43 | 0.90±0.15 | 2.36±0.48 | 0.66±0.10 | 1.27±0.17 | 0.90±0.27 | 2.23±0.35 | 0.60±0.11 | 1.16±0.30 | 1.97±0.60 | 4.09±0.25 |
B组 | 43 | 0.92±0.13 | 2.56±0.31 | 2.33±0.30 | 3.76±1.02 | 0.87±0.25 | 3.05±0.21 | 0.59±0.11 | 1.38±0.22 | 2.02±0.55 | 4.25±0.28 |
t | 19.353 | 30.001 | 10.022 | 8.408 | 18.601 | 21.955 | 10.132 | 17.230 | 19.488 | 23.576 | |
P | 0.052 | 0.045 | 2.671 | 0.009 | 4.201 | 0.001 | 2.661 | 0.10 | 4.051 | 0.000 |
(四)不良反应率
根据表1结果所示,B组在治疗时的不良反应率为37.22%,显著高于A组的20.94%(P<0.05)。结果说明成年癫痫患者的接受治疗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不过这些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不强,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的影响很小。
表4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n(%)]
小组 | 例数(n) | 咳嗽 | 恶心呕吐 | 声音嘶哑 | 食欲下降 | 发生率 |
A组 | 43 | 3(6.98) | 2(4.65) | 1(2.33) | 3(6.98) | 9(20.94) |
B组 | 43 | 5(11.63) | 3(6.98) | 3(6.98) | 5(11.63) | 16(37.22) |
15.157 | ||||||
P | 0.000 |
三、讨论
癫痫是一种因为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脑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针对癫痫的治疗,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作为主,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成年癫痫病治疗的难度。突发性和反复性是癫痫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它的发作具有突然性,发病后患者会失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意外。一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会有轻微症状,这就是癫痫的先兆表现。比如,部分患者在发病前的几小时可能会有运动功能异常的感觉,如身体疼痛、发麻等,皮肤表面可能产生蚁行感,严重时四肢和面部的肌肉会出现抽动,这些是癫痫发作的典型征兆[3]。但癫痫发作的征兆容易被患者忽视,发病后如果未进行及时治疗,患者将面临生命上的威胁。
对癫痫患者来说,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只有规范且稳定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癫痫病治疗通常以单药治疗为主,丙戊酸钠是其中的典型。这种用药方法能降低药物治疗的风险,通常在患者确定单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会考虑联合用药,且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排斥性,其中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具有较强适应性,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左乙拉西坦是首选对象[4]。丙戊酸钠对癫痫小发作、肌阵挛发作、癫痫大发作等有一定控制效果,临床上针对成年癫痫的治疗,丙戊酸钠是一种常规药物,其属于一种典型的抗癫痫老药,适用于医生无法迅速判定癫痫类型的场合[5]。丙戊酸钠能通过控制人体大脑的混乱过程,通过对大脑异常行为进行矫正,发挥抗惊厥、抑制癫痫等作用,不过肝炎患者或对丙戊酸钠过敏者慎用此药;妊娠期、哺乳期患者用药,药物收获的潜在利益可能超过对胎儿、新生儿造成的风险,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也要慎重用药。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具有安全性优势的新一代抗癫痫药物,要素进入人体后会将神经突触上的囊泡蛋白作为靶点,实现对神经递质释放的促进,有效对神经递质水平实现调节,这样能起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丙戊酸钠在临床上是治疗癫痫的常规药物,但成年癫痫患者在病情上具有复杂、多样等特点,单纯对患者实施丙戊酸钠治疗可能无法发挥良好疗效[6]。左乙拉西坦凭借易溶解、易渗透等特点,在口服上能加快见效速度,通过直接和脑部中枢神经的突出靶点结合,其在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的过程中,能大幅增强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研究,证明了在成年癫痫的治疗中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是显示,对B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后,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而A组只有86.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在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上,治疗后B组的DA、5-HT水平显著高于A组;BDNF水平以及miR-134-5p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A组(P<0.05),说明该治疗方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B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显著高于A组,说明该治疗方案还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P<0.05)。B组和A组相比,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更多(P<0.05),说明左乙拉西坦尽管在使用上的安全性较强,但联合用药会使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在安全性上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相比,单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研究证明了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在针对成年癫痫的治疗中,其疗效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比单药治疗更加突出。不过联合用药有一定风险性,建议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可以降低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参考文献
[1]蒋洁云,陆旭东. 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2):41-42.
[2]袁睿莉,王媛,马燕丽,宋丽芳. 左乙拉西坦辅助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3,29(06):945-947+959.
[3]易志,胡彬,肖新龙.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对比[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5):58-60.
[4]梁姗姗,韩芳.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对神经递质、血清miR-222、miR-542-3p水平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23,41(03):280-283.
[5]金怡汶. 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在小儿癫痫中的治疗效果[J]. 智慧健康,2023,9(12):107-110.
[6]孟桃,蒋萍,牟凌梅,刘沁,夏坤伟.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在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疗效及疗程评价研究[J]. 四川医学,2023,44(04):388-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