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在跟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肌骨超声;跟腱损伤;临床诊断
正文
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骨科创伤性疾病,跟腱损伤在运动人群中较为常见,在活动过程中跟腱接近或者处于失效载荷的动态载荷,就容易因疲劳而引起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压痛、行走无力、肿胀、瘀斑、运动时疼痛加重等相关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引起周围组织粘连,使患者的步行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大打折扣[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体格检查、X线、MRI等方式对该病进行诊断,虽然能够对跟腱骨折移位等情况清晰显示,但是对于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并且MRI检查结果较为昂贵,不适合在基层医院进行普及。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跟腱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在诊断工作中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并与普通超声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11月-2022年11月这期间,因跟腱损伤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50例纳入观察对象,按照摸球分组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中女性30例、男性45例;年龄22-68(40.42±4.22)岁;试验组中女性32例、男性43例;年龄23-70(40.54±4.16)岁;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纳普通超声检查: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型号为IU22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飞利浦公司生产),设置5-17MHz的线阵探头频率,1.4cm/s的彩色灵敏度,“浅表骨骼肌肉”的检查条件;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让患者双脚在检查床外侧自然垂放,将踝关节背屈(角度90°),保持超声声束与肌腱呈现垂直状态,扫查范围为腓肠肌下端一直到跟腱(跟骨终止点下端)[2],通过纵切以及横切的方式进行扫查,对肌腱内部钙化灶情况、回声情况、形态、连续性以及血流情况等进行记录。
1.2.2 试验组 本组患者采纳肌骨超声检查: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型号为M7的肌骨超声检测仪(迈瑞公司生产),设置4-15MHz的探头频率;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告知测试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在治疗床上采取俯卧位,将双侧上肢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在治疗床外悬空双脚,充分暴露损伤部位,踝关节在检查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位[3];标记肌腱最狭窄的部位(脚跟骨结界上方4cm处)[4],通过肌骨超声对跟腱的横截面积以及厚度等进行测定,对损伤部位进行扫描并获得清晰的二维图像,对损伤部位的范围、血管关系、边界、形态、周围软组织及内部回声、大小、筋脉完整性等进行全面观察,并对内部状况以及血流情况等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15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综合诊断以及手术证实确诊为跟腱损伤。(1)跟腱损伤程度[5]:如果纤维清晰,并且跟腱的前后径在6mm以上,则判定为轻度拉伤;如果纤维出现缺损情况,并且没有回声区域存在于跟腱内损伤处,则判定为急性撕裂;如果纤维呈现断裂状态,并且没有回声区域存在于跟腱内损伤内部,且存在积血,则判定为完全撕裂;(2)钙化灶评级[6]:如果没有钙化灶存在,则判定为0级;如果有钙化灶存在,但是数量在3处以内,则判定为1级;如果有钙化灶存在,但是数量在3处以上,则判定为2级;(3)血流信号评级[7]:如果没有血流信号存在于跟腱内,则判定为0级;如果有血流信号存在于跟腱内,并且数量在3处及以内,则判定为1级;如果有血流信号存在于跟腱内,并且数量在3处以上,则判定为2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检验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s)、t表示及检验,计数资料用[n(%)]、χ2表示及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跟腱损伤检出情况对比 从跟腱损伤的检出情况来看,两组有差别[92% vs. 74.67%],P=0.000,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跟腱损伤检出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轻度拉伤 | 急性撕裂 | 完全撕裂 | 检出率 |
对照组 | 75 | 14(18.67%) | 19(25.33%) | 23(30.67%) | 74.67% |
试验组 | 75 | 18(24%) | 23(30.67%) | 28(37.33%) | 92% |
χ2 | 16.231 | ||||
P | 0.000 |
2.2 钙化灶评级结果对比 从钙化灶评级结果以及异常检出率来看,试验组0级、1级、2级的占比以及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钙化灶评级结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0级 | 1级 | 2级 | 异常检出率 |
对照组 | 75 | 10(13.33%) | 20(26.67%) | 16(21.33%) | 61.33% |
试验组 | 75 | 17(22.67%) | 24(32%) | 19(25.33%) | 80% |
χ2 | 10.024 | 9.635 | 7.654 | 15.920 | |
P | <0.01 | <0.01 | <0.01 | <0.01 |
2.3 血流信号评级结果对比 从血流信号评级结果以及异常检出率来看,试验组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是经统计学对比研究,差异无异议(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血流信号评级结果对比[n(%)]
组别 | 例数 | 0级 | 1级 | 2级 | 异常检出率 |
对照组 | 75 | 21(28%) | 19(25.33%) | 20(26.67%) | 80% |
试验组 | 75 | 22(29.33%) | 20(26.67%) | 21(28%) | 84% |
χ2 | 0.774 | 0.639 | 0.845 | 1.065 | |
P | 0.877 | 0.863 | 0.857 | 0.914 |
3 讨论
在运动人群中,发生跟腱腱体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由于抬高足跟动作会导致前半部分脚掌来支撑机体大部分的力量,在外部力学的作用下就会大大增加跟腱疾病的发生几率,进而引发足跟部疼痛。在早期时主要是由于跟腱周围软组织损伤而引起跟腱疾病,但是很多患者不重视,在持续进行走路、运动时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并且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在这时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腱纤维化或者出现退行性病变。
临床研究显示[8],跟腱退化以及机械性损伤是导致跟腱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运动员、搬运工人、青壮年等是该病发生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肾功能不全、感染及系统性炎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动脉硬化、血压及肥胖、激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经常使用的人群均属于诱发跟腱损伤的高危因素。如果跟腱长期处于微损伤状态或者出现退化情况,在血管反流的作用下会大大增加跟腱再生的难度,进而引发跟腱慢性损伤;如果在此情况下患者出现过度劳累或者外伤等情况,会进一步破坏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引发收缩功能障碍,并进一步导致急性跟腱损伤的出现。结合跟腱损伤的病理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横断型、撕脱性以及撕裂型三种类型[9],而不同病情的患者需要接受不同方案的治疗,因此加强早期诊断、准确判定病情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属于开放型损伤,一般是由于直接外伤导致的,会在跟腱断裂皮肤处存在破裂出血的情况,有跟腱组织存在于伤口内,这种类型的疾病较容易诊断。但是对于闭合性损伤来说,一般发生于踝关节背伸位,患者一旦进行蹬踏或者弹跳等动作就会在足跟后方出现棒击感,进而无法完成上述动作,并且会出现跛行、行走困难、提踵无力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要及时就诊,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发展为陈旧性跟腱断裂。
MRI是临床诊断跟腱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病变的位置、范围以及性质,敏感性以及分辨率均较高,能够提供较为清晰的韧带、肌肉、骨骼、滑囊、肌腱等的静态图像,但是无法实时检测,并且价格相对较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无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提起超声检查,目前在肝胆胰、乳腺、肾脏、甲状腺等内脏器官疾病的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随着医疗科技以及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已经能够应用于骨骼以及肌肉等方面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新型的检查方式,肌骨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肌肉、软骨、韧带以及骨骼等部位病变的诊断工作中,这种实时动态影像学检测方法的分辨率较高,操作较为简单,并且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具有可重复性强、廉价、便捷、无创等诸多优势,能够动态评估患者的肌腱、肌肉状态,并且即使是对软组织也能够取得高分辨率的显像,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的观察患者软组织、关节以及骨骼形态;同时,这种检查方式能够将肌腱的结构、截面的形状以及血流分布情况进行清晰显示,能够与跟腱炎、滑囊炎等疾病进行准确鉴别,有利于辅助医生结合相关症状来对患者病情程度、跟腱断裂情况进行准确判断;除此之外,由于肌骨超声应用的是高频探头,因此哪怕是与MRI以及CT的细微分辨率比较,也可以媲美并互补,甚至能够获得上述检查方式无法得到的信息。但是这项影像学检查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肌骨超声的穿透性不足,并且存在一定的视野受限,在对关节内部结构探查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精确的诊断骨关节疾病,并且这种检查方式对操作者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这些不足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从跟腱损伤的检出情况来看,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92% vs. 74.67%],χ2=16.231,P=0.000,有意义;从钙化灶评级结果以及异常检出率来看,试验组0级、1级、2级的占比以及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2.67%、32%、25.33%以及80%,均高于对照组的13.33%、26.67%、21.33%以及61.33%,χ2=10.024,9.635,7.654,15.920;P<0.01,有意义;从血流信号评级结果(0级、1级、2级)以及异常检出率来看,试验组分别为29.33%、26.67%、28%、84%,均略高于对照组的28%、25.33%、26.67%、80%,但是经统计学对比研究,差异无异议(P>0.05)。综上所述,跟腱损伤患者应用肌骨超声诊断的效果满意,检出率较高,并且能够对钙化灶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朱宁.肌骨超声在跟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03):100-101
[2]朱思娟,邹运兰.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2):2341-2342
[3]胡敏霞,温德惠,王立坤,等.肌骨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跟腱断裂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0(11):1154-1155
[4]王莹雪,张毅霞,田伟,等.肌骨超声在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12):1322-1323
[5]王冬雪,华蔚中,贺靖晶,等.运动负荷诱导愈合跟腱中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22,42(06):1089-1090
[6]胡敏霞,温德惠,王立坤,等.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跟腱损伤术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08):1017-1018
[7]付筱童.高频超声在跟腱损伤诊断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6):90-91
[8]林顺,林荆鹏,陈津,等.脂肪基质血管组分对兔跟腱损伤修复的研究[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21,11(04):231-232
[9]袁静.MSUS检查对跟腱损伤患者钙化灶总异常检出率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06):137-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