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现状及挑战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任婷 范芳 黄小睿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

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而生活质量却普遍不高,安宁疗护是为临终期患者提供的一种全方位的照护模式,旨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文章重点阐述对晚期肿瘤患者症状控制和灵性照护的效果,以及目前安宁疗护应用于肿瘤护理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其总结与发思为临床肿瘤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

安宁疗护;肿瘤患者;现状;挑战

正文


近年来,随着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肿瘤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据Scow H研究发现,1/3的肿瘤患者在晚期即临终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以疼痛为首的一系类临床症状[1],而对这些症状的控制给临床肿瘤护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大国,受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2],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疾病仍采取积极治疗、延长生命的办法。随着中西医学的结合和文化的相互融合,首先在欧美国家开展的安宁疗护传入中国。文章从安宁疗护的概述、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影响、安宁疗护在临床工作中的现状及方向等展开阐述。

1 安宁疗护的概述

1.1 安宁疗护的概念

安宁疗护是指为生命末期的患者提供的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等医务人员和社会志愿服务者组成多学科团队全方位照护[3-4],旨在满足患者和其家属需求的全新照护模式。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识别,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有效的症状管理[5],给患者及家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的支持,使患者高质量、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

1.2 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姑息治疗的关系

安宁疗护又可称为临终关怀,重在强调实施的阶段为临终阶段。而姑息治疗则是指为某些慢性迁延性疾病和疾病进展期患者在疾病期间同样提高生活质量而又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的贯穿疾病全过程的照护模式,强调一经诊断就应该获得身、心、灵、社会等各方面支持,实际为安宁疗护医学范围上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3-4]

2 安宁疗护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2.1 一般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多因为病灶、放化疗反应常会有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和恶心、脱发、疼痛等不适症状。而这些不适症状恰恰是阻碍患者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对肿瘤病房进行人性化装饰是实施安宁疗护的基础。研究表明:温馨、舒适、宽敞、明亮、暖色系的家庭化的病房环境、定期给与患者进行身体清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和心愿、适时的死亡宣教能让患者保持身心舒畅减轻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并能让肿瘤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享受被爱与关心,使患者能够有尊严、安然、无憾的离世[6-7]

2.2 疼痛管理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作为最强烈的不适症状也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强烈的疼痛感所以疼痛管理是临床肿瘤护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安宁疗护中实行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睡眠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疼痛的强烈程度同时也是反映生活品质的关键现临床多通过系统的疼痛评估,后结合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心理疏导、家属支持和三阶梯疗药物疗法(即轻度疼痛采用非阿片类药物;中度采用弱阿片类药物;中度采用强阿片类药物,并辅助采用镇痛剂),给患者制定人性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进行疼痛知识及疼痛自我管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并进行自我疼痛管理(如记录疼痛发生的频率,程度等)[8-9]。研究表明癌性疼痛管理明显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强了与疾病斗争的信心[8-9]

2.3 灵性照护

灵性,在汉语词典中释义为精气;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特指对宗教的感悟;灵魂。晚期肿瘤患者往往会有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灵性困扰,而患者越接近死亡对灵性的需求也越多[10]。灵性困扰来源于由于心理状况和社会生活功能转变带来的极为强烈的被抛弃感、无意义感[11]。灵性照护就是基于此给予患者身心全方面照护,照护者应从患者日常生活出发,尽量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并鼓励患者能说出心中所想,从安宁疗护灵性照护角度给予患者个性化人文照护,缓解患者身心困扰,满足患者的灵性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家属同样也会有灵性困扰,在患者查出所患肿瘤疾病时,对家属所表现出的自责、内疚、自我否认、自我怀疑等情绪以及患者去世后居丧期的照护也是安宁疗护灵性照护中的一部分。适时地给与家属灵性安抚与心理支持,可以让家属在照护期间缓解照护压力并保持正向、乐观的心态,对患者和家属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12-13];同时也可以让家属在居丧期过后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和投入新的生活。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引导患者家属给与患者心理支持并进行相应的正确处理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于晚期肿瘤的治疗有积极意义[14]

2.4 中医药应用

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中医药医疗系统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特色[15],中医药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契合安宁疗护的全人照护理念。侯丽等[15]认为中医药治疗在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厌食、便秘、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针灸理疗、中草汤药,调理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将中医药学精华与安宁疗护理念相结合,打造本土化的安宁疗护,为中国安宁疗护事业提供宝贵的中医药学瑰宝[15-16]

3 护士在安宁疗护中的作用

3.1 临床肿瘤护士在安宁疗护中的职能

安宁疗护作为多学科联合的团队照护模式,护士在里面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护士是团队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成员,能随时了解并动态评估患者和家属所面临的困扰,并依此为参考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通过症状管理、心理支持、社会照顾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是安宁疗护的具体实践者;此外护士也能随时与家属和患者沟通,并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正向看待问题,是安宁疗护的教育宣传者;同时护士也作为患者与医护人员协作者,对信息准确的表达与转述有助于安宁疗护工作的顺利实行;此外护士作为在整个工作中与患者联系最紧密并作为主要实施者,也是安宁疗护专科发展的主要研究者[17]

3.2 临床护士在安宁疗护中所面临的压力

由于整个安宁疗护工作是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展开的,人们往往会忽视和省略到护士的工作压力。作为安宁疗护工作的主要照护者,就如何与终末期患者和家属沟通如何正确传递患者病情如何给与患者灵性安抚对于护士提出了挑战。对临床护士进行专业安宁疗护知识培训和沟通技能练习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研究表明,对护士进行压力管理有利于安宁疗护工作的实施[17]

4 我国安宁疗护在临床肿瘤工作中的现状

4.1安宁疗护在中国台湾、大陆的发展及现状

安宁疗护首先传入中国台湾[16],目前认为首先开展安宁疗护的是赵可式博士在加入天主教康泰医疗教育基金会之后推行的晚期癌症居家疗护,台北马偕医院则开创了肿瘤晚期患者的住院疗护模式[18]。目前台湾安宁疗护主要是以居家疗护、住院疗护、共同疗护及社区疗护构成的多元化、人性化疗护服务模式[18]随着国外先进理念的传入和开创者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台湾安宁疗护的规模不断地扩大相关的制度也逐渐完善,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据2015年EIU发布的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台湾地区的死亡质量指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18]

相比台湾,中国大陆安宁疗护的发展相对落后[18]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对中国大陆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18]2010年由生前预嘱协会发起的关于“尊严死”的问题更是引起了一股社会热潮,让人们对于死亡有了抛开中国伦理观念束缚的全新观念,极力了推动了安宁疗护事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19]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首次为安宁疗护专科发展指明了方向[1]。目前随着安宁疗护的发展和相关的制度的逐步改进和完善,以及人们对安宁疗护的关注,安宁疗护在大陆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让患者安静、舒适、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让患者和家属能积极、正向看待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善宁。 

4.2 安宁疗护在肿瘤护理中的展望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常常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功能。而对于肿瘤晚期的病人,由于癌性疼痛、化疗反应、焦虑等导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随着安宁疗护与肿瘤诊治相结合,针对晚期癌症患者个性化的安宁疗护服务解决了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14]。现阶段,肿瘤专科医院主要通过建立临终病房(中、西医人性化模式)、舒适护理、疼痛管理、灵性照护、对家属的心理支持、中医理疗等方式来实施安宁疗护[19]

综上所述,尽管对于肿瘤患者施行安宁疗护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现阶段仍存在很多的挑战。第一,我国的医疗系统并不完善并且缺乏正式学习培训的肿瘤专科护士 [19-21];第二,在症状管理上面有一些服务(例如死亡教育宗教信仰)仍比较空白,而对于疼痛管理的覆盖面也很有限[20];第三,我们在引进国外安宁疗护指南时,缺乏结合国情和传统文化而打造属于本土化的安宁疗护,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医药理疗,从而推行属于中国品牌的安宁疗护[20-21]。第四,在精准医学大背景下,安宁疗护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环节缺乏创新和突破[22]。安宁疗护的发展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意义。肿瘤护理工作者要在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抓住每一次机遇与挑战,不断实践并创新打造适合中国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方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婧婷,吴傅蕾,张颖婷等.2017版NCCN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J].上海护理,2017,17(05):9-12.

[2] 朱正刚,周阳,陈燕.传统伦理文化对临终病人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29 ( 33) : 4174-4175.

[3] 徐晓立.姑息护理与安宁疗护[J].养生保健指南,2017,(40):130.

[4] 陆宇晗.我国安宁疗护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6):659-664.

[5] 崔檬,王玉梅.老年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01):23-25.

[6] 欧小红,马娜,刘瑛,高明飞.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护理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8,16(35):4408-4410.

[7] 韩瑞瑞.肿瘤晚期患者安宁疗护的护理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8):178.

[8] 黄丽眉,欧阳英,胡伟珍.疼痛管理对肿瘤晚期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1):92-94.

[9] 贾爱群,曹明英,徐丹娟等.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4):457-460.

[10]谌永毅,成琴琴,刘翔宇.护士在安宁疗护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3):311-315.

[11]王一方,生命中的灵性与医疗中的灵性照顾———兼谈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灵性叙事[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3) : 330-332.

[12]武艳阳.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姑息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6):162-164.

[13]江一铃,洪静芳,余永美.农村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03):451-455.

[14]王丽萍,白燕,董文静等.个性化护理模式下老年肿瘤患者放疗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145-146.

[15]侯丽,王寅,吴洁雅等.中医药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B),2018,39(04):26-29.

[16]邸淑珍,张靖,张学茹等.安宁疗护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35(01):7-12.

[17]陆宇晗.护士在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作用及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1):3726-3730.

[18]申靓亮,刘冰冰,赵利梅等.我国台湾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3):189-191.

[19]潘艳华,胡郁.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现状与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310+312.

[20]李呈,孟爱凤,智晓旭等.晚期癌症病人安宁疗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05):791-795.

[21]邢唯杰,胡雁.肿瘤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与培养方向[J].上海护理,2010,10(04):78-81.

[22]袁长蓉.对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发展趋势的思考[J].上海护理,2017,17(05):5-8.

 

姓名: 任婷 性别:女  民族:  汉 籍贯:甘肃陇南  出生年月:199802  毕业院校: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历: 本科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安宁疗护 单位(省市):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邮编:7430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