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促进妇产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刘晓慧

迁安市人民医院 河北 唐山 064400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应用中药穴位敷贴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对参与本次研究的主体以随机形式分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比较各组患者护理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肛门排气等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妇产科术后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可取得较好疗效,不仅加快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身体状况,还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药穴位敷贴;妇产科;胃肠功能;效果

正文


手术是治疗妇产科患者的有效方式,而在手术治疗期间配合开展更完善合理的护理工作,可给予患者更好地护理服务,加快患者恢复,且大幅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1]。大多数妇产科患者在术后的胃肠功能会受到影响,延长其预后进度。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在穴位疗法和药物疗法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新中医疗法。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后,使用中药穴位贴敷,以此疏通受阻经络,对自身气血进行有效改善。为此,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术后实施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对所有患者使用随机方式分不同组别,每一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36.2±6.2)。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5.6±5.8)岁。结合对各组患者基本信息情况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精神正常;2)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内科疾病;2)妇科恶性肿瘤;3)临床资料不全。

1.3方法

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后未正式治疗前,护理人员可通过言语对话、手册宣传等促使患者对就医环境、医疗设备、手术治疗过程等方面有所了解。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更好配合后续治疗。在与患者进行交流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的科普,以此能够让增强患者对皮肤疾病的认知,了解到这类疾病可治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其早日恢复。2)术前准备。手术前,护理人员需按要求指导或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掌握患者各项指标及相关情况,同时还要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对于患者来说,其受病痛、个人心理素质等方面影响,会产生较多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也需多加关注,尽可能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通过有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稳定心态,提高治疗自信心和配合度。最后,对手术室温湿度、手术药品以及器械等做好提前准备。(3)术中护理。术中需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配合医生开展相关护理,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4)术后护理。完成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根据要求,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以期肌肉注射相关药物等。在护理期间,需通过询问了解患者以往的饮食习惯,并结合患者病情、个体需求,术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综合制定更合适的饮食计划,对食物种类、摄入量等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做好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需求配备相关设施用具。另外,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严重疼痛情况,根据医嘱应用适量的镇痛药物予以缓解,对于疼痛程度能够忍耐的患者可通过移情转移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观察组患者在完成常规护理后,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在穴位选择上主要为中脘、足三里和天枢等。对于穴位敷贴中的中药包,主要有陈皮、半夏、厚朴、大黄等,对这些药物研磨成粉后,以饴糖作为引调,从而制作成中药贴敷贴。完成后将其贴在患者穴位处,按照每次4-6h,每日一次进行。在患者敷贴期间,护理人员要特别嘱咐患者不可沾湿敷贴,避免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另外,患者在贴敷中若出现不适感,护理人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各组患者护理持续3天。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具体项目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每个项目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主要为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时间和首次排便等时间。

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选择我院自制调查表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满意标准分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70分以下为不满意,80-90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数据信息,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用(±s)表示计量资料,而(%)则表示计数资料,两者分别用tx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一览表[±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观察组

50

90.15±8.24

91.49±7.34

90.16±8.02

91.59±7.32

对照组

50

85.46±8.89

85.78±8.95

85.42±8.83

87.46±8.74

t


2.736

3.488

2.810

2.562

p


0.007

0.001

0.006

0.012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更短,与另一组存着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一览表±s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观察组

50

13.62±2.35

9.63±1.12

22.49±3.25

对照组

50

20.87±3.74

11.18±1.37

33.14±5.38

t


11.606

6.194

11.981

p


0.000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一览表[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50

3264.00

1734.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50

2754.00

1326.00

1020.00

4080.00

X2

-

-

-

-

8.274

p

-

-

-

-

0.004

3讨论

结合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的深入发展,临床治疗手段越发成熟。在这背景下,对患者护理服务要求也更高[2]。妇产科作为医院特殊的科室,多数妇科疾病发病部位和原因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则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很多妇产科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而术后患者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不仅对营养摄入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心理健康等产生负面作用。在此情况下需给予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快其恢复进程[3-5]。在以往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中,都是围绕基础性护理进行,这对患者术后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未体现出较好的效果。在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渐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到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相关学者认为,将中医护理技术有效运用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6-8]

患者术后会因切口疼痛、麻醉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胃肠功能受损下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护理措施,容易引发肠梗阻、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恢复,降低预后效果,还会产生更多住院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害患者生命。中医认为,患者术后会伴有气血亏损、胃肠气机不佳等情况,相互作用影响下,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在此情况下,采取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有效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恶心、腹胀等症状,恢复患者胃肠功能[9-10]

在中医护理技术中,中药穴位贴敷作为重要护理方式之一,需对患者选择相应的穴位,之后使用中药贴敷贴进行贴敷,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手术给患带来的损伤,同时还可促进其肠胃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恢复效果。结合有关研究,肠胃功能紊乱是大多数妇产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若不接受及时有效干预,势必会对其生活造成影响。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下,加快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还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12]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效果的研究后,综合上述获取的具体数据信息,两组患者实施的不同方法护理效果明显不同,具体表现在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从整体看,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更高(P<0.05)。由此说明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效果,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通常情况下,对患者穴位敷贴主要从中脘、天枢和足三里进行。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法,在具体应用中就是传统中药贴敷患者体表穴位,皮肤充分吸收药物后,通过刺激患者不同穴位的方式达到疏通经络目的。而中药穴位贴敷剂中含有多种中药材,不同的中药材也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如大黄药材,能够泻热通便、更好地排除胃、小肠、大肠等脏器官积秽;厚朴药材,能够枳实行气消痞;半夏具有行气解郁和降逆止呕的作用,而木香、陈皮辛温,能够行气止痛[13-14]。而贴敷不同穴位也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如贴敷中脘穴,能够和胃降逆,更好地调理中焦气机;贴敷足三里穴,能够益气健脾;贴敷天枢穴,能够更好地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

综上所述,对我院100例妇科疾病手术患者在护理期间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不仅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还切实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而有必要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司晓伟,张佳,肖靖. 中药穴位贴敷辅以蜡疗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母婴世界,2022(28):74-76.

[2] 马新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估[J]. 新疆中医药,2022,40(2):54-55.

[3] 柳冬兵,刘加新,徐甦,. "肠通贴"穴位贴敷对便秘患者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干预作用研究 ——80例临床资料[J]. 江苏中医药,2023,55(1):41-44.

[4] 曾华,徐芳,余迪仪. Hogan理论下针对性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与柠檬皮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54-56.

[5] 刘艳霞,胡仕祥.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VASWOMACSF-36评分和IL-6IL-10SOD水平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22,35(5):17-21.

[6] 孙琰,杨六中,李朝顶. "血水同治"理论指导下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循经点按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2):97-98.

[7] 王瑜.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二陈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5):38-40.

[8] 李景秋.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饮食干预对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8):53-56.

[9] 上官海琴,李二兰. 穴位贴敷、按摩联合中药熏洗坐浴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排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4):22-24.

[10] 张培华,曹岐新,姚丽娟.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BKPGE2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4):586-589.

[11] 李鹏利,吴芳,杨冬梅. 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盆腔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31-32.

[12] 袁春彦. 食积气滞型小儿食积咳嗽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消积止咳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6):192-193.

[13] 巩子星,刘远,张明明,.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黄藤通腑汤及中药穴位贴敷对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7):715-718,728.

[14] 曹爱萍,周小燕. 中药脐部热熨联合穴位贴敷对脑卒中后排便障碍实热证病人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和排便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1):3778-37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