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正文
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严重健康问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也出现了年轻化发展倾向,严重制约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脑卒中的特点在于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免疫系统相对薄弱,因此导致了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2]。一旦脑卒中发生,迅速的识别和紧急抢救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对于患者的快速抢救和治疗要求极高,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潜在的致残和并发症风险,同时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其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4-77岁,均数(62.34±2.1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5h,均数(1.56±0.23)h。观察组55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53-79岁,均数(63.67±2.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6-4.8h,均数(64.24±2.19)。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无差别,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给予患者护理干预,监测生命体征,并遵照医嘱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分诊处理。
1.2.2 观察组 1)建立护理路径小组。为了有效应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需求,首先需要成立护理路径小组,包括急救和护理人员,并提前进行护理技能培训,以规范他们的急救和护理行为[3]。此外,小组成员还需加强对急性脑卒中临床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制定应急护理方案,包括准备好所需的抢救药品和仪器,以及确保所需物品充足,仪器没有故障。2)危险因素评估。护理小组要详细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以便于制定应急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干预措施。同时,小组成员应确保抢救药品和仪器完备性,以应对不同病情的需要。3)急救出诊工作。接到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呼救电话后,急救人员必须在2min内出诊,确保药品和设备完好备用,并且在赶往现场的途中与患者或家属保持通话,初步判断病情,指导他们进行初步自救。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急救工作,并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下展开转运工作。4)入院后护理。在转院途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急诊科,或者在卒中微信群简要告知患者病情,要求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在转运途中,患者头部应保持去枕、侧偏以防止误吸。同时,患者应采取平卧位,脑出血患者则需要头部抬高30度。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血糖,氧气吸入,左侧肢体建立静脉液路。到达医院后,应立刻开放绿色通道,尽量在10分钟内完成病情评估,并确定急救方案。在20分钟内进行相关检查,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溶栓或外科手术。如果需要手术,应迅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还应协助患者做好转科工作。5)安抚工作。急诊救治的全程应特别注意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在患者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应适当地进行安抚,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慌情绪。鼓励患者建立康复信心,舒缓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促进他们尽快康复,提高治愈率。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救治时间。2)应用FMA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应用卒中量表(NIHSS)[4]评估神经功能。3)应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5],评估满意情况。4)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评估生活质量。5)记录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中的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检验,t对应计量资料,x²对应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时间 就救治时间看,对照组均比观察组长,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救治时间对比(min)
组别 | 入院至接诊时间 | 入院至确诊时间 | 转运时间 | 入院至溶栓时间 |
对照组(n=55) | 5.46±0.89 | 55.76±2.67 | 16.11±3.54 | 78.67±2.64 |
观察组(n=55) | 3.21±0.47 | 38.89±2.98 | 10.28±2.73 | 57.86±2.67 |
t | 5.784 | 5.986 | 3.889 | 5.87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运动、神经功能 就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看,护理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运动、神经功能对比(分)
组别 | 运动功能 | 神经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55) | 33.43±2.57 | 73.14±3.89 | 34.26±2.78 | 12.83±2.61 |
观察组(n=55) | 34.47±3.42 | 84.63±3.52 | 33.84±2.89 | 6.11±2.34 |
t | 5.784 | 4.875 | 3.784 | 2.76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护理满意度 就总护理满意度看,对照组76.36%,观察组90.91%,两组有差别,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55 | 18 | 15 | 9 | 8 | 5 | 76.36 |
观察组 | 55 | 23 | 17 | 10 | 3 | 2 | 90.91 |
x² | 5.785 | ||||||
P | <0.05 |
2.4 生活质量 就生活质量评分看,护理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有差别,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 | 生理机能 | 一般健康状况 | 社会功能 | 情感职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55) | 65.78±2.37 | 77.38±2.46 | 63.24±2.45 | 78.65±3.42 | 67.65±2.63 | 77.66±2.67 | 64.37±2.17 | 78.89±2.63 |
观察组(n=55) | 66.17±2.54 | 90.18±2.63 | 64.53±2.18 | 91.43±1.78 | 66.65±2.87 | 90.72±2.53 | 65.83±2.56 | 91.64±2.55 |
t | 5.894 | 5.775 | 7.894 | 3.784 | 5.874 | 2.738 | 2.893 | 4.973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5 并发症 就总并发症率看,对照组18.18%,观察组5.45%,两组有差别,P<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 n | 吸入性肺炎 | 应激性溃疡 | 电解质紊乱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55 | 3 | 3 | 4 | 18.18 |
观察组 | 55 | 1 | 1 | 1 | 5.45 |
x² | 5.784 | ||||
P | <0.05 |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通常是由大脑的突然性供血障碍引发,导致局部脑组织遭受持续性的缺血和缺氧。这一突发性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脑神经功能损害[7-8]。因此,迅速恢复脑部供血,特别是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的前6小时内,被广泛认为是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口,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近年来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对急诊科室的护理和救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急性脑卒中的特点在于其突发性和急剧发展,而且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使得护理和救治工作更加复杂。因此,创新急诊科室的护理模式,探索更科学和高效的护理路径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以往,临床上常常采用本院比较熟悉的常规护理流程来协助急诊医生进行救治,但这种做法并不总能取得明显效果。不规范或重复操作会造成时间浪费,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虽然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则起到了显著作用。急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护理程序,旨在确保护理人员在紧急的救治时间内高效协作,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脑神经损伤程度,并确保患者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救治[9-10]。而且,急诊护理路径的引入为急性脑卒中的护理提供了科学指导,帮助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救治内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急诊护理路径的核心目标是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纳入标准化护理流程,使护理和医疗人员能够紧密协作,以确保患者在黄金时间内获得适当的救治。这种路径模式的标准化程序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错误,提高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研究结果显示,就救治时间看,对照组均比观察组长,差异显著,P<0.05。就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看,护理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就总护理满意度看,对照组76.36%,观察组90.91%,两组有差别,P<0.05。就生活质量评分看,护理前,两组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有差别,P<0.05。就总并发症率看,对照组18.18%,观察组5.45%,两组有差别,P<0.05。可见此种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其运动及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转红,陈慧,王丹,刘晓梅. 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联合叙事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08):1145-1149.
[2]冯莉,杨文黎,唐荣玉,贺鑫月. 中医针刺联合康复护理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OHS及ADL评分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3,41(07):205-208.
[3]陈玲,吴笑. 快速通道下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养生,2022,22(13):1100-1102.
[4]朱红,巴黎,翟夏音. 卒中单元团队合作模式联合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03):43-44.
[5]李莎丽,毛炅平. 优质护理模式下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2,46(03):490-491.
[6]王海玲. 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依从性、误吸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 智慧健康,2022,8(06):193-195.
[7]郭玲燕,谭洁芬,谢芬,刘珍. 急诊护理路径在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3):445-447.
[8]刘琳. 急救护理联合卒中单元监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肢功能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2):1525-1526.
[9]王悦蒙,彭文妹. 中医健康教育联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2):109-111.
[10]刘迎雪,孙江,邵丽楠.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6):208-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