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针灸;通痹益脑汤;神经功能缺损;脑氧代谢;痴呆程度
正文
脑梗塞属于突发性疾病,是因脑部血液循环供应发生障碍后出现缺氧缺血情况,导致脑组织出现局限,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血管性痴呆(VD)为致病因素多样化的慢性疾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本质上属于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诱发原因包含:基底核或皮质下白质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粥样硬化致主动脉闭塞等,较为常见的是由脑梗塞引起的VD[2]。据调查[3],大约有27.5%的脑梗塞患者合并VD。因此要及时干预治疗,保障预后结果。中医认为,脑梗塞后VD发病机制为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等,故而以化瘀、祛痰为主。近几年,针灸疗法因效果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得到临床广泛运用,其在脑梗塞后VD中的效果也较为理想,不过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改善作用更加明显[4]。本文重点分析,针灸+通痹益脑汤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20年9月—2022年12月;取80例脑梗塞后VD患者,抽签法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为22例、18例,年龄50~79岁,平均(65.68±4.27)岁;文凭:大学及以上10例,高中13例,初中17例。观察组男、女为24例、16例,年龄49~77岁,平均(65.35±4.23)岁;文凭:大学及以上13例,高中15例,初中12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1)临床信息完善;(2)沟通能力正常;(3)家属签订同意书;(4)无认知障碍。排除:(5)伴出血性疾病;(6)恶性肿瘤;(7)肝肾功能不全或病变;(8)过敏体质;(9)耐受性差;(10)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用通痹益脑汤:组方为鹿角胶15g、丹参18g、郁金16g、川芎15g、黄芪62g、石菖蒲18g、制首乌16g、当归10g、白芍5g、熟地黄20g、神曲18g、皂荚5g、炙甘草5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制,每日3次,每次100mL;持续用药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选择凤池、天柱、神门、人中、内关、三阴交、完骨、太冲、肾俞、丰隆、四神聪、百会等穴位。操作:太冲、内关、丰隆直刺1-1.5寸,捻转泻法1min;凤池、完骨、天柱直刺1.5寸;人中往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宜;四神聪、百会往后平刺1寸,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肾俞直刺1.5寸;三阴交直刺1-1.5寸,提插补法1min;丰隆、太冲直刺1-1.5寸,提插捻转泻法1min;神门直刺0.5寸。每日1次,2个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中医证候积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3分持续症状)、生活能力(ADL量表,总分0-64)、认知功能(MMSE量表,总分0-30)[5]。
(2)采用HDS量表评定患者痴呆程度,包含常识、定向力、物体铭记命名回忆、计算、记忆功能。<15分为文盲,<19分为中学,<23分中学及以上[6]。
(3)记录神经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法;髓鞘碱性蛋白(MBP)、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氧代谢(磁共振扫描仪检测脑组织氧摄取分数(OEF),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脑氧摄取率(CEO2)、颈静脉血气饱和度(SjvO2))指标水平变化[7]。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NIHSS、中医证候积分、ADL、MMSE评分
治疗前两组NIHSS、中医证候积分、ADL、MMSE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优(P<0.05)。见表1。
表1 NIHSS、中医证候积分、ADL、MMSE评分对比(±s,分)
分组 | 例数 | NIHSS | 中医证候积分 | ADL | MMSE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19.54±2.67 | 14.08±2.24 | 32.65±2.59 | 25.47±2.38 | 53.96±3.17 | 48.95±2.77 | 13.47±2.34 | 18.74±2.63 |
观察组 | 40 | 19.21±2.65 | 7.18±1.79 | 32.31±2.57 | 11.31±1.81 | 53.71±3.15 | 29.06±2.24 | 13.69±2.35 | 24.89±2.91 |
t | 0.555 | 15.219 | 0.589 | 29.951 | 0.354 | 35.312 | 0.420 | 9.916 | |
p | 0.581 | 0.000 | 0.557 | 0.000 | 0.724 | 0.000 | 0.676 | 0.000 |
2.2 HDS评分
治疗前两组HDS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高(P<0.05)。见表2。
表2 HDS评分对比(±s,分)
分组 | 例数 | 常识 | 定向力 | 物体铭记命名回忆 | 计算 | 记忆功能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11.24±1.68 | 15.46±2.02 | 10.21±1.81 | 15.04±1.98 | 10.18±1.74 | 13.84±2.16 | 8.17±1.33 | 12.47±2.14 | 13.14±2.33 | 18.19±2.67 |
观察组 | 40 | 11.47±1.69 | 21.65±2.37 | 10.49±1.83 | 21.34±2.28 | 10.39±1.76 | 22.18±2.64 | 8.42±1.35 | 21.59±2.58 | 13.45±2.36 | 25.86±2.13 |
t | 0.610 | 12.572 | 0.688 | 12.572 | 0.537 | 15.464 | 0.834 | 17.208 | 0.591 | 14.203 | |
p | 0.543 | 0.000 | 0.493 | 0.000 | 0.593 | 0.000 | 0.407 | 0.000 | 0.556 | 0.000 |
2.3神经损伤与脑氧代谢指标
治疗前两组神经损伤与脑氧代谢指标比对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均优(P<0.05)。见表3。
表3神经损伤与脑氧代谢指标对比(±s)
分组 | 例数 | MBP(ug/L) | BDNF(ng/mL) | NSE(ng/mL) | OEF(%) | CEO2(%) | SjvO2(%)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0 | 1.94±0.65 | 1.55±0.39 | 22.35±2.26 | 29.37±2.48 | 26.58±2.49 | 16.21±1.79 | 21.23±2.24 | 27.49±2.59 | 34.58±2.68 | 26.94±2.57 | 60.17±3.92 | 68.35±4.07 |
观察组 | 40 | 1.92±0.63 | 1.03±0.24 | 22.64±2.28 | 37.05±2.81 | 26.22±2.47 | 6.25±1.13 | 21.51±2.26 | 36.34±2.74 | 34.21±2.65 | 15.39±2.05 | 60.44±3.95 | 79.82±4.45 |
t | 0.140 | 7.182 | 0.571 | 12.960 | 0.649 | 29.758 | 0.557 | 14.845 | 0.621 | 22.220 | 0.307 | 12.029 | |
p | 0.889 | 0.000 | 0.569 | 0.000 | 0.518 | 0.000 | 0.579 | 0.000 | 0.536 | 0.000 | 0.760 | 0.000 |
3 讨论
脑梗塞是目前导致VD最常见致病因素,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脑动脉硬化、闭塞、狭窄[8]。在此期间,脑细胞代谢速率与兴奋性会降低,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会大量释放,提高基质渗透压,致使线粒体肿胀、劈裂等,直接促使细胞凋亡,进一步损伤神经元,最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引发VD[9]。一般西医多采取药物治疗,但随着病情进展,胆碱能神经完整功能会减少,这就导致药物功效减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10]。
研究证实[11],脑梗塞后VD发生发展与神经损伤、脑氧代谢指标存在一定联系。MBP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蛋白质,能维持中枢神经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当神经受损后血脑屏障功能会下降,通透性增高,导致MBP水平异常升高;BDNF可在神经元突出重塑中发挥作用,辅助神经元修复,促进功能恢复;NSE为特异性糖酵解限速酶,脑梗塞后神经元损伤会导致NSE透出细胞并深入到血液循环中,升高表达水平。OEF是反映脑组织氧代谢重要指标,当数值≤25%时,会升高不良风险;CEO2会受脑血流量、有氧代谢等影响,从而评估脑氧代谢的指标,一旦出现脑梗塞后脑部血流灌注会降低,周围组织代谢紊乱,动脉血氧含量大大减少,促使其水平升高;SjvO2水平高低可反应脑部供氧状态,水平偏低代谢供氧缺乏,水平≤50%代表不良预后。因此在治疗期间,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在中医学中,脑梗塞后VD归属“痴呆”“呆病”范畴,病例机制为神机失用、痰瘀痹阻,多以虚实夹杂为表征;其中“实”为痰浊、血瘀,“虚”为脑及髓海空虚,此番虚实夹杂造成脑络不同,进而清窍闭塞,因此以通痹利窍、补虚益损、安神醒脑、化痰祛瘀为治疗原则。
通痹益脑汤方中的鹿角胶可益精血、补肝肾,丹参可活血通络、祛瘀、清心凉血等,郁金可利窍,川芎可祛风止痛、活血祛瘀、开郁利窍,黄芪可气旺血行、大补元气、活血祛瘀,石菖蒲可健胃和中、开窍豁痰,制首乌可补肾填精、解毒消痈,当归可补血活血,白芍可调经养血,熟地黄可生髓活经,神曲可健脾和胃,皂荚可化瘀利窍,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益气、通痹化瘀、补髓益肾[12]。针灸是采取针刺对相应穴位实行刺激,通过腧穴、经络传导作用治疗疾病,达到调气血、通经脉之效,促使阴阳相对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针灸+通痹益脑汤联用,可以进一步改善脑梗塞后VD病情,控制发生发展,修复功能缺损情况,稳定各指标。
本结果说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积分、脑氧代谢等均优(P<0.05)。这得出,针灸+通痹益脑汤有助于患者恢复,可产生一定疗效,保障生命安全,降低证候积分,改善脑氧代谢、神经损伤等指标。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后VD患者选用针灸+通痹益脑汤治疗,临床效果理想,无毒副作用,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芦晓宏.针灸联合化瘀醒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 2021,16(2):161-163.
[2]张建霞,郝应娥.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GQOL-74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7(18):24-27
[3]李洪梅,王晓琴,陈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21,18(9):35-35.
[4]赵俊.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35(4):588-590.
[5]刘正芳.醒神通络针刺法联合解语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28(22):147-149.
[6]张令霖,连新福,陈昕,等.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38(10):2287-2292.
[7]李季,张立,辛贵乐,等.针康法经脑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18(2):377-382.
[8]彭小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4(11):31-33.
[9]白兴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疗效和认知功能影响[J].中外医疗, 2019,38(32):91-93,96.
[10]高山.探讨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糖尿病天地, 2019,16(8):21-22.
[11]李洋,张瑞.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水平与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8(4):104-107.
[12]闫博景,石涛.针灸结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30):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