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评价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黄莹

于都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3424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诊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纳入试验,同手术结果比较,均予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测率为96.67%(58/60),1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漏诊。声像图显示,二维影响图中,以高回声团为主,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且回声均匀,部分与蒂组织相连。另有患者影像图显示病灶回声呈不均匀状,边界清晰。而彩超图像中,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宫腔呈高回声团、近蒂部可见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可见动静脉血流频谱。结论: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效果明显,具有无创、易操作等优势,无需保持膀胱充盈,临床诊断价值高。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息肉;疗效

正文


前言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妇科病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纤维间质等局部增生过度,可诱发阴道出血、月经改变、不孕等并发症。该病发病人群以育龄期、绝经后女性为主,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多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存在关联[1]。尽早发现是预防及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临床诊断随着超声技术得到完善与发展,彩超的无创性优势得到临床及患者的认可[2]。其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常见的诊断方法之一,具有简易、无创、清晰度高等优势,不仅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结构,还可重复检查[3]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正文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202012~2021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诊断方法分组。其中年龄最大值取66岁,最小值取41岁,均值计算(53.5±1.61)岁。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伴有月经紊乱、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出血等症状;研究获审,患者知晓并同意。排除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异常者;有严重药物过敏史;并发精神疾病或语言失常者

1.2方法

均予以经阴道彩超诊断,仪器选用GE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提前设置好探头频率,参数为5.5~7.5MHz。正式检查前叮嘱患者排空膀胱,协助其正确摆放体位-仰卧位,取膀胱截石体位,探头涂抹耦合剂,并套上消毒避孕套后将其送入阴道内,随后置于阴道后穹窿处,对不同部位开展多方位、多切面扫查,经显示器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和完整性,息肉具体位置、形态、回声大小及数量等情况,并由血流显像分析血流分布及频谱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诊断后的准确率。

2 结果

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60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测率为96.67%58/60),1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漏诊。其声像图特征:二维图中,以高回声团为主,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且回声均匀,部分与蒂组织相连。另有患者影像图显示病灶回声呈不均匀状,部分出现增高或呈小泡状,边界清晰。而彩超图像中,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宫腔呈高回声团、近蒂部可见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可见动静脉血流频谱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局部异常反应形成的局灶性增生结节,常引起不规则子宫出血。对于育龄女性来说,多半因受精卵着床影响而导致不孕;其发生恶性变化的概率与绝经有显著关系。若不及时进行有效诊治,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子宫内膜息肉常见诊断中,诊断性刮宫术、宫腔镜和子宫造影术较为普遍,但因部分患者侵袭性、创伤性以及高成本等无法接受另受肠道气体、腹壁张力肥胖等因素干扰,采取经腹超声诊断的漏诊率较高[4]

不同于上述诊断,经阴道超声有无创性特点,整个操作简单易行,无膀胱充盈,检测的诊断性极大程度提升诊断中将探头置于阴道后穹窿,靠近子宫部位,由此避免肠道气体影响,图像获得更清晰而针对较大子宫内膜息肉中,实行彩超则可明确病变血流分布情况,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测率为96.67%58/60),1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漏诊。其中漏诊在于患者月经过多并且因药物流产不全就诊,继而将内膜息肉误认作是血块或是组织物残留。由此表明,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在常规超声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检查仪器,具有突破性技术,诊断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对盆腔内各个器官逐一扫查,探查范围增大,不仅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结构,扫查路线也仅在于盆腔器官,不受腹壁脂肪、肠腔气体等因素影响,不受时间限制,无需保持膀胱充盈,继而避免诊断的漏诊、误诊现象,提高患者救治几率[5]郑爱平,赵静,李晓蕾[6]学者指出,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病理诊断确诊的17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增生、7例黏膜下肌瘤以及6例子宫内膜癌;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8.24%15/17)、90.00%27/30)、100.00%7/7)和83.335/6),与上述结果类似。

其声像图特征:(1)二维特征,33例宫腔、宫颈管呈高回声团,圆形、椭圆形状,单发或多发居多,直径4~26 mm,边界明确,同子宫肌层分界清晰,回声均匀,部分可见蒂组织和子宫内膜相连。宫腔线弯曲、中断甚至是消失,腔内以不均匀、低回声光团或强回声光团为主,当息肉中间囊性变时,内可见液性小暗区。25例子宫内膜回声呈不均匀状,部分回声增高或呈小泡样,边界清晰。(2)彩超图像特征: 36例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灶直径4~10mm);22例宫腔呈高回声团、近蒂部可见点状或短条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灶直径>10mm),部分有动静脉血流频谱[7-8]

值得注意的是,受病情特殊性生理周期变化,子宫内膜处水肿明显增厚,内部回声变化则与检测的时间存在紧密联系。另外,针对不同子宫内膜病变,影像学检查存在差异,具体为(1黏膜下子宫肌瘤:该图像显示,子宫肌瘤同宫腔处呈三角形低回声状或是无回声裂隙,彩超则可反映肌瘤周边伴有明显环状彩色血流图,由此区分黏膜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病症。(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均匀性对称性增厚,反观内膜息肉经彩超显示其回声不均,局部出现增高或减低。3子宫内膜癌:检查表现为宫腔线不明显或中断,内膜与肌层不清。彩超则反映丰富血流信号,期间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尤为重要。常规情况下,内膜增殖期间,即行经后3~7d筛查能提高检查的准确性。而子宫内膜由于分泌期内部腺体增大迂曲,体内黏液糖原聚积过多,内膜回声增强继而易导致漏诊发生[9-10]

总而言之,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率较高,具有无创、重复性检查等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 姜银玲.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9):1419-1421.

[2] 李翠梅.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2):3068-3070.

[3] 陈兰芳,蒋志宏,朱娟. 子宫内膜病变临床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讨[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38(5):862-865.

[4] 杨晓华.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特征对比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7):1065-1066.

[5] 郝克红,贺其志. 子宫内膜息肉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2):244-247.

[6] 郑爱平,赵静,李晓蕾,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59-260.

[7] 吕竞.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运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644-5647.

[8] 任美杰,杨敬春,杜岚,等. 静脉声学造影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价值的比较[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8(4):620-625.

[9] 董燕,柳建华.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2):29-31.

[10] 李晓文. 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终止后宫腔内异常回声诊断的应用比较[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4):721-7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