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有效价值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郁江峰

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邮编:215332

摘要

目的探究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的临床有效价值。方法实验患者共60例,均在2021年9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均有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大剂量骨水泥,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骨水泥,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性成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问题,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伤锥高度,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和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VA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优,对比P<0.05,有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和伤锥中间高度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和伤锥中间高度指标更优,对比P<0.05,有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和JOA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和JOA评分更优,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有明显缓解,患者的椎体恢复效果更为优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正文


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脊髓损伤,通常伴有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引发疼痛和胸腰椎后凸等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经皮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该技术通过向受损椎体注入骨水泥或骨组织,以保持椎体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PK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点,在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骨水泥注入量标准[2]。所以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探究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的临床有效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患者共60例,均在20219~20238月在我院进行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均有3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0,患者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2.17±2.5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11,患者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2.18±2.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可进行实验对比。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认属于创伤性胸腰椎骨折;(2)患者的骨折压缩成都大于等于三分之一,且患者的椎管后壁完整,椎管内无明显占位;(3)患者的临床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4)没有骨质疏松或者骨质疏松程度较轻患者;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内容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非外伤引起的椎体骨折,比如骨质疏松性、椎体肿瘤等原因所致骨折;(2)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穿刺处皮肤感染患者;(3)既往治疗资料不全患者;(4)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质性病变患者;(5)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实验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大剂量骨水泥,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骨水泥,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锥后体凸成形术,均采用俯卧位,手术入路在患者的双侧椎弓根,在手术前,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定位和标记,将患者的伤锥位置进行充分暴露,对患者的手术视野进行常规消毒,铺垫铺巾,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的双侧椎弓根刺入穿刺针,通过X线机透视对穿刺针进行调整,对穿刺针进行头倾或尾倾并进针,将穿刺针穿刺道患者的椎体前中部位置三分之一处,找到椎体压缩版侧中板3~5mm位置,使用小球囊帮助患者的椎体进行复位,在患者的椎体复位后,使用X线机透视患者的手术区域并检查椎体复位效果,若效果满意,需要在椎体前三分之一处连接装有骨水泥的注射器,骨水泥推注时应注意缓慢匀速,每次双侧推主计量控制在0.5ml,对照组的骨水泥总填充量应小于6ml并大于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水泥总填充量应大于2ml并小于3.0ml,在完成骨水泥灌注后,需要使用X线机观察灌注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将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进行不断调整,确保骨水泥能够均匀分布在患者的椎体内[3]。在推注完三分之一总量的骨水泥后,应将推管后退5mm,待骨水泥凝固后需要将穿刺针拔出,将切口进行缝合[4]

1.3指标观察

1.3.1在治疗前后,使用VAS疼痛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疼痛问题进行评分,使用0~10分的游标尺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和分数成正比。

1.3.2在手术治疗前后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伤锥高度,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和伤锥中间高度等为主要记录和对比内容。

1.3.3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使用ODI脊柱功能评分量表和JOA腰椎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脊柱功能进行评估,ODI满分为100,分数越高患者的脊柱功能越为严重,JOA满分为29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用SPSS21.0软件,计量数据均用均数±平方差表示,t检验,对比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VA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优,对比P<0.05,有意义;详见表1

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VA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7.58±0.63

4.98±0.35

观察组

30

7.42±0.64

3.74±0.52

t

-

0.976

10.835

P

-

0.333

0.000

2.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伤锥高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和伤锥中间高度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和伤锥中间高度指标更优,对比P<0.05,有意义。2

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伤锥高度x̅±smm

分组

例数

伤锥前缘高度

伤锥中间高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17.57±2.23

24.56±2.38

19.18±2.24

21.34±2.31

观察组

30

17.38±2.37

26.54±2.71

19.12±2.23

24.23±2.28

t

-

0.320

3.007

0.104

4.877

P

-

0.750

0.004

0.918

0.000

2.3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和腰椎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JOA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和JOA评分更优,对比P<0.05,有意义。详见表3

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和腰椎功能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ODI评分

JO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57.38±2.41

23.98±2.73

11.24±2.18

19.68±5.68

观察组

30

57.88±2.04

16.89±3.06

11.23±2.11

23.21±2.26

t

-

0.867

9.470

0.018

3.163

P

-

0.389

0.000

0.986

0.00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骨科外伤,其中胸腰椎最常见,腰椎次之,胸椎最少。这种骨折通常伴有马尾神经和脊髓的损伤。脊髓包括32根椎体,每根椎体由椎体、推弓根、椎板、上下关节、横突和棘突构成[5]。胸腰部的椎体通常位于T12~L1T11~L1这两个节段。这个节段是胸部和腰部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身体运动的主要承载部位,也是肩部和背部承受压力的区域。因此,这里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也常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厚度大,节段长度大,活动度高,稳定性好。人体的脊柱前弯对于站立、坐姿和躺姿的适应非常重要。脊髓位于L1之上,马尾神经位于L2之下。胸腰椎骨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屈曲压缩是最常见的损伤机制,如在前屈腰体位时,肩膀和背部受到重物砸伤,会导致椎体前方压缩,出现楔形变形[6]。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骨折脱位、前方受压和后方受压。2、纵向挤压,如头部或肩膀被重物撞击,从空中摔落,脚踝或髋关节着地时,在纵向挤压下,腰椎髓核可能刺穿脊椎,造成爆裂性骨折。3、屈曲脱臼伤多发生在系着安全带时,由于身体受限制,头部和颈部突然制动,上身向前弯曲,导致脊椎横向断裂,即屈曲断裂。4、旋转和侧曲脊柱通过小关节突和脊椎骨相连,因两个脊椎的朝向不同,往往伴随旋转或旋转侧曲[7]。这种骨折多发于胸腰部,常伴有肋骨和横突骨折。5、牵张性脱臼伤多见于颈部,因前部摔倒或头部触地而使颈部牵张。通常没有明显的骨折和脱臼,偶尔可见一些碎裂的小骨块。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创伤史,如交通事故、高空跌落、挤压等。症状包括受伤部位的疼痛、行动受限,以及断裂的脊椎上的浅压痛[8]。可见脊椎异常,棘突断裂,皮肤下有淤血。背部肌肉抽搐,在断裂处可感觉到触感或撞击感[9]。在椎体间韧带断裂或断裂的情况下,椎体间的缝隙明显扩大,导致以下症状:胸部脊柱骨折和肋骨骨折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声变弱等症状;腰椎骨折时,患者可能感觉到腰部压痛,且伸腿或弯曲时会感觉到腰疼;若腰椎骨折引起腹膜后血肿,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减轻、腹内有压痛或反跳痛等症状。胸腰段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脊髓圆锥、马尾等脊髓损害,患者会出现截瘫、布氏综合症、排尿困难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感觉、运动及括约肌机能异常。对于怀疑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应该进行X光摄影以明确骨折的位置、受伤类型和严重程度。CT能观察到椎体、椎弓和关节突的损伤情况,并能检测椎体体积的变化。MRI对于脊柱和神经的损伤有很大帮助,可以了解椎骨、椎间盘对脊柱的挤压情况,以及脊柱组织的损伤情况,包括出血、水肿、变形等情况。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PKP,采用了经皮穿刺椎体内的气泡膨胀技术,以推进椎体复位并创造椎体内的空隙,从而减少了骨水泥注射所需的推力和流动空间,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对脊椎的生理性弯曲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PKP具有明确的疗效,并且有效缓解疼痛[10]。然而,目前关于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填充仍存在争议。由于骨水泥充填增多,手术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此外,由于骨水泥与椎体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大,大规模充填会导致椎体的弹性模量升高,对邻近椎体和椎间盘施加压力,增加再次骨折和椎间盘退变的风险。因此,在PKP中合理降低骨水泥的填充率,可以兼顾脊柱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帮助。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大剂量骨水泥,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骨水泥,在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性成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问题、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伤锥高度、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和腰椎功能,在对比后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优,可见在进行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时,应用小剂量水泥灌注,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和伤锥中间高度指标更优,证明在进行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时,应用小剂量水泥灌注,能够更好恢复患者的伤锥高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和JOA评分更优,说明在进行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时,应用小剂量水泥灌注,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型成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有明显缓解,患者的椎体恢复效果更为优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宝喜. 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胸腰椎功能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2,35(23):115-118.

[2]叶伟龙,颜杰洪,罗灿科.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J]. 名医,2022,(12):81-83.

[3]张国平,史舅生,靳兆印,尹若丰.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危险因素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2):891-895.

[4]王晓宏,潘政军,郭栋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21,42(05):713-715.

[5]李诚,程兆明,张海波.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J]. 脊柱外科杂志,2021,19(03):195-197.

[6]李洪伟.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4):95-97.

[7]江兵,陶岳峰,陈海云,潘宏,袁荫祥,黄小东. 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20,41(03):355-356+378.

[8]袁航,籍麟,高俊,张曦.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或不伴裂隙征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20,41(05):473-477.

[9]贾会光,赵惠强. 磷酸钙骨水泥应用于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2019,39(06):31-33.

[10]郭建鹏,张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95-96.

 


...


阅读全文